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23.7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思想学习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感: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

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

本不用花钱。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

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

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几万元,读不

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是的,现在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

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前几年,桦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长出了大骨节。现在,人们吃的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就算是自来水也经过了处理

总之,改革卡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乡村发生了什么?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后受到注重的。1979

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全提出:"要有计划地改变我国目前农业的结构和人们的食物构成。",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文件,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决议和规划,都把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作为重要内容。十几年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第一,农村就业结构摆脱了前30年超稳定的局面但传统就业特征十分显着。1980年,我国乡村劳动者占91.46,非农产业劳动者包括乡村党政群管理人员在内,只占8.45。建国初期的1952年,上述两个比例分别为93.29,5.08。即在以前的近30年时间里,我国农村就业结构几乎没有什么大

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农村服务业蓬勃发展,

农村就业结构摆脱了前30年的超稳定局面,进入农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阶段。到1993年,我国农业劳动者在乡村劳动者的比重已下降到75.15,第一产业劳动者在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80年代初的68.7下降到56.4,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服业等非农产业劳动者比重上升了16.31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农村就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本世纪20年代第一

产业占20到30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按农业劳动力计算的人均耕地只有4.2亩,约为美、英等发达国家的1/150-1/200。大量人口束缚在农村小块耕地上,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只有工业的18.7,商品率只有60,农村人口自然就业、农业生产和就业特

第二,农村产业结构变化急剧,非农产业内部结构成长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目前一般在1.5〖cd1〗4之间。我国改革开放初高达28.4,现在仍达到21.2。但在农村内部,社会总产值构成发生了急剧变化。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68.8,下降到1993年的27.27,非农产业产值由31.4上升到72.23,其中变化最快的是农村工业,结构比上升了41.09个百分点,14年变化速度为每年3.16个百分点。但从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来说,农业在gdp中的份额过高,反映了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重大问题。从非农产业内部来看,农村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比重,十多年间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建设业产出还一度下降了16.31个百分点,产出结构下降了

41.09个百分点,而同期农村工业就业只上升2.17个百分点,产出却上升34.22个百分点。这说明农业比较生产率在加速下降。若考虑其它非农产业就业与产出结构上升幅度一致较小的事实,

第三,农业内部仍然呈现粮猪为主的特征,工农业两大结构关联度仍然不高。粮猪为主的农业结构是我国传统农业长期选择

的结果。50年代初,粮猪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78,1980年为70.42。到1993年,这个比重仍然达到54.1,由此呈现了我国40年来,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辅以家庭饲养业,种植业又以粮食为主的局面。在现代化进程中,这种结构已明显造成工、农两大产业的结构断层,与社会需求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的协调发展日益生产矛盾。例如,经济作物是我国工农业结构关系的主要联结因素,这两者关联成一直不高。1993年,全国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只有1.05:1,而我国沿海正在成长着现代经济带--江苏、广东等省,两者比例就高达1.8~2.4:1。象棉花、糖料等大宗品种,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满足国内加工业的需要和消费的需求。进入1994年,棉花价格飞涨,收购困难,再一次成为各级政府最头痛的事。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林业,80年代几乎没有变化;与食物结构密切相关的渔业,以及与收入结构关系较大的副业,80年代以来在农

第四,农村收入结构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非农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过小。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民家庭纯收入来自传统农业的大约在90左右。80年代这个比例为78.2,非农产业占8.76(参见表1)。随着农业产出份额降低,农业收入份额也有所降低,但没有改变为主的局面。1993年,农民家庭生产非纯收入来自传统农业仍占63.79,来自非农产业的占30.75。对比表1中1993年的就业、产出和收入结构可以看出,传统农业的收入比重小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