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简答论述题小抄
- 格式:pdf
- 大小:13.86 MB
- 文档页数:19
中国现当代文学·简答题·笔记1.郭沫若小说的创作特色。
【答案】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
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2.概述左联的主要成就。
【答案】左联的主要成就包括: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3.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答案】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
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
(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
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
(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
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
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
【答案】丁玲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土改这一段时期解放区农村的真实面貌。
小说描写了土改前后前夕农村各阶级、各阶层农民的不同心态和动向,描写了工作组进村后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没收和分配地主的土地等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2)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但不脸谱化。
5.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答案】沈从文把创作看成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
在小说中表现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写自己所经历的题材与所经历的磨难,以及心灵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他的“自叙传”。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简答题:(1)什么叫朦胧诗?朦胧诗与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当代诗歌有什么不同?朦胧诗有时也被称为“新诗潮”,这一名词首先出现在1980年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中,之后,这起初带有贬义色彩的“朦胧诗”一词却被作为一个正面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
实际上,“朦胧诗”所指涉的不仅仅是某类诗歌创作,也不仅仅是一个诗人集团,而是一个文学潮流,它的存在意义基本上建立在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和批判之上,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成为“朦胧诗”。
朦胧诗成长于“文革”时期,最早可追溯到一群插队在河北安新白洋淀及周围地区的知青诗人组成的“白洋淀诗人群落”的地下创作,诗人有黄翔、食指、芒克、多多、根子等。
“文革”结束后,一些和“白洋淀诗人群落”具有相似风格和倾向的诗歌作品开始以零散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
1980年春夏,《福建文学》和《诗刊》等刊物又相继集中发表了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的诗作,至此,朦胧诗彻底浮出水面,形成了一股创作潮流。
1、朦胧诗的内容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五四”人文精神的继承;第一,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反思与批判,以悲壮的姿态,直接承接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意识,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战斗精神。
;第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了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第三,重建一整套不同于十七年诗歌中的那种价值与信念,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2)从美学风格看,朦胧诗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到抽象,由物象转到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注重于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开山之作”的作品是鲁迅的《______》。
答案:狂人日记2. 茅盾的《子夜》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主要反映了中国30年代都市生活的全貌,作品中的主人公是______。
答案:吴荪甫3. 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描写一个拉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作品中的主人公是______。
答案:祥子4. 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被称为“______”,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家族小说。
答案:家族三部曲二、选择题1.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A. 鲁迅B. 茅盾C. 巴金D. 老舍答案:A2. 以下哪部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A. 《边城》B. 《家》C. 《骆驼祥子》D. 《围城》答案:A3.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风格以幽默、讽刺著称?()A. 钱钟书B. 张爱玲C. 老舍D. 茅盾答案:C三、简答题1. 简述鲁迅《呐喊》中的《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
答案:《阿Q正传》通过讲述阿Q这个典型的农民形象,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在精神上的贫困。
作品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批判了国民精神的软弱和自卑,呼吁国民要有自尊、自信、自强,以改变国家的命运。
2. 简述茅盾《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特点。
答案:吴荪甫是《子夜》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具有资产阶级特征的民族资本家。
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但在旧社会的黑暗环境中,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吴荪甫的形象特点包括:聪明、果断、有远见,但同时也具有软弱、妥协的一面。
四、论述题1. 论述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答案:《骆驼祥子》通过描写祥子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
祥子的悲剧命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祥子作为一个贫苦农民,为了生活而被迫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拉车。
(2)在拉车过程中,祥子努力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最终仍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每个要点3分,表达1分。
1、简析阿Q形象:答案要点:(1)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
其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即自高自大、自轻自贱;麻木健忘,欺软怕硬、自我麻醉、对他人的生活采取“看戏”式的冷漠态度。
(2)这个人物还体现出“阿Q式的革命”,即“我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是一种毫无标准,毫无是非观念的行为。
(3)阿Q是现代文学画廊中最富于光彩的典型形象之一。
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鲁迅对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深刻思考。
2、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答案要点:(1)有自觉的美文创作观念,注重散文的艺术性。
(2)擅长锤炼字句,语言在吸收现代白话口语的基础上适当融入有生命力的文言词汇,语言典雅精致。
塑造了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3)讲究谋篇布局,结构严谨,内在逻辑性强,堪称范文。
3、简析“潘先生”形象。
每个要点3分,表达1分。
答案要点:(1)潘先生是叶绍钧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灰色人物。
(2)、潘先生自私卑琐,苟安疑惧,投机取巧,一无所长而又自以为是,具有典型的小市民性格和心态;但同时又不失做人的良知。
(3)潘先生是军阀混战时期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4、简述闻一多关于格律诗“三美”主张的内容。
答案要点:(1)闻一多等人借鉴西方诗歌格律的相关理论,提出的“新诗格律化”主张,即所谓“三美”主张,包括“音乐美”(音韵)、“绘画美”(色彩)、“建筑美”(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
5分(2)新诗格律化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重新建立现代诗歌的规范,使之趋于精炼与集中,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4分表达1分。
5、简析《沉沦》中“他”这一形象。
每个要点3分,表达1分。
答案要点:(1)郁达夫认为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
因此,尽管《沉沦》的主人公被冠以第三人称“他”,实质上是“我”的代称,具有明显的自传性。
02.04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试从下面的话出发,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复杂的思想性格。
当方达生当面批评陈白露“已经忘了你自己是谁”、“一点羞耻的心都没有了”的时候,陈白露却说了下面的话:“你以为这些名誉的人(按:指潘月亭等人)弄来的钱就名誉么?……假如你以为他们的职业是名誉的,那我这样弄来的钱要比他们还名誉得多。
”“我没有故意害过人,我没有把人家吃的饭硬抢到自己碗里。
我同他们一样爱钱,想法子弄钱,但我弄来的钱是我牺牲过我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我对男人尽过女人最可怜的义务,我享着女人应该享的权利。
”39.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试谈你对这个评语的理解。
40.比较《王贵与李香香》与《漳河水》的异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42.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是怎样表现人性美的?02.07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析文学研究会“问题小说”产生的原因。
2.简析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巴金后期创作的风格。
4.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
六、论述题(共25分)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
(15分)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10分)03.04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8.简述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9.简析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40.简评《白毛女》在歌剧形式上的创新及其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03.07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析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2.简评赵树理小说中对“小字辈”人物的塑造。
3.简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本土性”特点。
论述题整理以《边城》为例,分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对于20世纪的中国而言,现代化的追求现为对人的自由、解放的追求,但人的自由解放是多元并存的。
在社会政治层面,是对被玉迫者的苦难人生的表现与关注;在精神心理层面,是对国民精神心理从愚味迷信到民主科学、诚信仁爱的理想人性的追求;在个体生命层面,是对生存的基本需要满足后的精神自由、审美人生的追求如果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视为现代性的重要内涵,那么,要使人性得以自由与解放,首先就应使思弱国民的精神理得以健全,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就成为标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特征的一个突出方面。
在这一领域,沈从文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相可说以自然淳朴的理想的湘西人生形式与野蛮粗俗的现实人生形式相对比,以湘西世界原始淳朴的自然人性来对照雪蛮蒙抹的生命状态,在对比中表现出现代特征,以此来表达对整个中华民族国民健全的精神人格的追求。
《萧兼》《柏于》是描与湘西现实人生形式的小说。
在展示湘西人民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的同时,展示出一种原始、粗野、麻木愚味的生命状态。
萧萧、柏于既自在无为地生活着,又因其生活的不自觉而处于精神的麻木状态,从而显示出生活的沉重与悲京。
他们还处于原始的生存状态,不具备健全的人性,显示出作家对麻木愚味的国民性的批判。
由于作家对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的复杂情惑,这种批判比较温和。
在追求人的现代性层面,理想人性的呼唤与国民性的批判不可分割。
处于对湘西现实人生形式的不满与忧虑,关注理想的湘西人生形式,并以此呼唤优美、健期的人性。
面对性爱乡下人总是能返真,求得人性的谐和;而都市的“智者”却用由“文明”拘束压制自己,跌入不文明的轮回圈中。
沈从文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符号,肯定人的自然、和谐、健康的生命,反对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倒退,反对生命的被找害。
最能本现这种健全人性理想的是《边城》,小说叙述了湘四边成茶峒老船夫和孙女翠翠的故事,写了翠翠的爱情悲剧,展示了边民品德的高尚纯洁,有着浓郁的人性之美,山美、水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淳厚。
现当代文学1.荷花淀派5,60年代形成的以孙犁为首的小说流派。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名,还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是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作品描绘了荷花淀诗情画意的环境,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通过写她送夫,寻夫,与夫一起参加战斗的事迹,来发掘人性美。
作者把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为一体。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韩映山,从维熙等。
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醒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带有乡土气息,富有诗情画意,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七月诗派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黎,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式,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的雄浑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绿原的《白色花》为代表。
3.九叶诗派又叫中国新诗派,这是40年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由于80年代初期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
主要成员有辛迪,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他们强调反映现实和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屈原》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代表作。
剧本写于1942年1月,第二次蒋介石反动高潮,皖南事变之后。
作品用讽喻现实的方法,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通过楚国政治集团内部爱国与卖国两条外交路线的斗争,成功塑造了屈原的形象,表达了他热爱祖国,反抗侵略,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崇高品质。
1 1.《茶馆》的艺术特征 ①三个片段:剧本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②老舍选择了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入手的角度,并把对他们的表现范围,限制在茶馆这个“小社会”中。 ③没有运用中心情节和贯串全剧的冲突,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的创新形式。 ④结构上无统一的人物、事件,而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⑤语言:性格化的语言。 这种语言不要求它具有激化冲突、展开动作、推进情节的作用,只要求它“开口就响”,表现性格。剧中大多数有名有姓的人物获得了鲜明的个性形象,其中像茶馆掌柜王利发、维新派实业家秦仲义(二爷)、茶馆常客常四爷这几个艺术形象不仅鲜明,而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性格内涵。
2.分析梁三老汉的艺术形象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是中间人物的代表,梁三老汉既有翻身农民的喜悦,又有旧社会因袭的重负和发家致富的愿望,对农业合作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既有淳朴勤劳的优秀品质,又有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情绪,既有古板倔强的性格,同时又有孩童般天真,单纯的表情。 这位在旧社会三次创业三次失败而后“再也不提创家立业的事了”的老贫民,土改一下子分得了十亩稻地,“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了梁三老汉早已干瘪了的身体”,他又做了开了“当上富裕中农”的梦。但是,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小生产者的发家之梦发生了矛盾。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使他衷心拥护共产党,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思想又使他本能地倾向自发势力。一方面是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忠厚正直,另一方面是农民小私有者的狭义自私、固执守旧。这样就形成了他的双重性格。
3.贾平凹:《废都》 的艺术特色 庄之蝶 1、小说塑造了西京城内四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庄之蝶,一位具有浓郁传统士大夫特点的作家形象。 2、庄之蝶其实是作者的一个精神载体,是一个符号化的人。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将特定条件下一部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揭示得淋漓尽致。 3、庄之蝶的精神状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性烦恼,二是生存性烦恼,三是形而上的烦恼。这三种烦恼的核心问题,就是不断丧失本真性、独立性、个性的悲哀。 艺术特点 1.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它将自然美有血有肉丰满地呈现给读者,然后再一件件将其撕毁。 2.牛与破烂老者是小说中两个重要角色。以牛的独特视角这一荒涎手法的引用,寄托了作者强烈的回归自然意识,破烂老者不经意的民谣,传递出对现代生活的负面反讽。 创作缺憾1、作者在创作庄之蝶这个缺乏使命感、也缺乏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时候,并没有保持适当的审美距离。作者以苦闷之心写苦闷之人,感同身受,庄之蝶的角色经常被作者代替以至无法分解,书中对庄之蝶沉溺于与多个女人性关系的描写,趋于闹剧化、感官化、轻薄化,感性的放纵淹没了精神上的探索。由于对人物形象缺乏必要的洞观和超越,作品批判的力度和悲剧的力量被削弱了。 2
当代文学论述题如下:一、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将在1918--1922年连续写的15篇小说编为呐喊,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收入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1)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2)在观察表现小说主人公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痛苦”。
他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
(3)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为“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
A、“看与被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二元对立。
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有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另一类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
在这类小说中,人物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
B、“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为“归乡”模式。
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认为社会只有在这种不断批判中才得以进步,要求人的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
这种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和尖锐性,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自检自测2参考答案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一、填空题1、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的“读后感”《新的课题》谈论的是顾城的诗。
2、1981年甘肃的《飞天》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
3、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沈从文。
4、“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于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西蒙·波伏娅的《女人是什么》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
5、“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和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阿庆嫂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跑单帮去了。
6、1986年11月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共同举办的“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被看作是“朦胧诗”过渡到“新生代”的标志。
7、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柳青和周立波。
8、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是“澄明之境”的观点,他也欣赏海德格尔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关于“人,诗意地居栖……”的钟情。
9、王安忆引起文坛注意的第一篇小说《雨,沙沙沙》,写了一个叫雯雯的女孩子的信念与梦想,痛苦与欢乐。
10、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小说背景大多是故乡江苏高邮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11、从1958年到“文革”结束这期间盛行的“三结合”写作方式,是指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
12、《小鲍庄》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13、《今天》是由“今天文学研究会”创办的一份民间文学双月刊,主要成员有北岛、芒克等。
14、传统京剧的高度程式化表现在声乐方面是“曲牌”和“板腔”两大声腔系统的严格规定。
当代文学简答题第一篇:当代文学简答题简答题1、简论梁三老汉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是一位善良、勤劳、耿直而又自私、狭隘、守旧的小私有者的农民典型。
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
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的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
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如他时刻关注互助组的命运,为进山割竹子的梁生宝担心,几次偷看新法育秧,对梁大老汉和王瞎子退出互助组没有好感,等等,反映了梁三老汉一方面不满意梁生宝,一方面又希望梁生宝成功,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
梁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就形象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典型性意义来说,在十七年小说中出现的旧式农民形象系列中,梁三老汉是最为出色的艺术典型。
他深刻的揭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个历史真理,这是小说思想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朱老忠形象分析朱老忠是一个跨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豪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的觉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
①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②朱老忠有一句口头禅“出水才见两腿泥”其中除了蕴有韧性精神之外,还有一种必胜的信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下)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标志着“伤痕文学”的兴起?A. 鲁迅B. 巴金C. 刘心武D. 王安忆答案:C2. 以下哪部作品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A. 《红高粱》B. 《蛙》C. 《檀香刑》D. 《生死疲劳》答案:B3. 以下哪位作家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A. 阿来B. 张承志C. 贾平凹D. 韩少功答案:D二、填空题1.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_________”时期。
答案:改革开放2. “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_________》,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答案:《伤痕》3. 莫言的小说《蛙》以_________为主线,讲述了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乡村妇女万小青的故事。
答案:计划生育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痕文学”的背景及特点。
答案:背景:伤痕文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我国文学从“文革”走向改革开放的过渡时期。
特点:(1)以真实反映“文革”时期的社会现实为主题,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痛苦;(2)作品多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心理和情感;(3)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性,对“文革”时期的历史错误进行深刻反思。
2. 请简述“寻根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案:特点:(1)关注民族文化传统,寻找民族文化的根源;(2)作品多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寓意深刻;(3)反映农村生活和农民命运,关注社会底层;(4)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描绘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四、论述题1. 请论述莫言小说的艺术特点。
答案:莫言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1)魔幻现实主义:莫言的小说将现实与虚构、神话、民间传说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2)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如《生死疲劳》中的六道轮回,《红高粱》中的高粱地等;(3)强烈的批判精神:莫言的小说关注社会问题,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如《蛙》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探讨;(4)独特的语言风格:莫言的语言富有地方特色,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现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的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哟优良传统和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其实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被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人物悲剧性格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政治抒情诗一般情况下,那些在题材上或视角上被政治化的诗歌被称为政治抒情诗,在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
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来说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源”,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
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
先锋文学又被称作“实验小说”或“新潮小说”。
通常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欣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其作品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中,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中国传统文学迥异的特征。
代表作家有马原,莫言,残雪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在由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胡风2、郭小川3、巴金4、路翎5、卢新华6、陈奂生7、高行健8、西线轶事9、池莉10、苏童11、北京12、吴琼花13、舒婷14、郭建光夺目15、福建16、章明17、朦胧18、姚文元19、浪漫20、山药蛋二、单选题1、a2、b3、d4、a5、d6、d7、b8、b9、a 10、c三、多选题1、abcd2、ab3、abc4、abcd5、bcd四、简答题1题提示:两条道路指“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赵树理的《三里湾》没有把两条道路的斗争写得尖锐对立。
第二,这种斗争主要是通过家庭人伦关系的变化的来表现的。
主要原因在于:作者较少受到当时流行的理论(意识形态)的影响,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2题提示:将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一个误解,但这一称呼形象地概括了“新诗潮”的特点,受到北岛、舒婷们的认同。
朦胧诗关于“朦胧”问题的论争,直接缘于老诗人公刘对顾城几首小诗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消沉人生观的担心,公刘一方面觉得顾城很有诗才,一方面对顾城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悲观的人生观感到“颤栗”,对顾城无所顾及地在诗中袒露消沉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感到“惊异”。
臧克家、丁力等人的批评挥动的却是政治的大棒。
臧克家在《关于“朦胧诗”》中说:“现在出现的所谓‘朦胧诗’,是诗歌创作的一股不正之风,也是我们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一股逆流。
”丁力更认为,章明把这些诗称为朦胧诗不准确,把问题提轻了,不应该叫“朦胧诗”,而应该叫“古怪诗”,因为朦胧还是艺术问题,而古怪就是政治问题了。
因此,我们说,把以北岛、舒婷为代表的“新诗潮”称为“朦胧诗”,源于对他们诗歌创作的批评,章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就有张冠李戴之嫌,是一种误解。
然而这一误解最后却成了正解,后来虽然有许多学者为朦胧诗正名,给这个新兴的诗派一个科学的命名,并正式提出将它称为“新诗潮”。
现代文学简答题和论述题答题格式
现代文学简答题答题格式:
1. 首先明确问题:简要总结出题目中涉及的关键点或问题。
2.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逐个回答问题,并给出相关的解释、事实或理由来支持你的回答。
3. 不要含糊其辞:避免回答时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应尽量明确自己的意思,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4. 使用例子:如果可能的话,用适当和相关的例子来支持你的回答。
5. 结束时进行总结性陈述:用简洁的句子总结你的回答,强调你的观点或结论。
现代文学论述题答题格式:
1. 简要介绍论文的主题:包括对论文要探讨的问题的概述以及相关背景信息。
2. 提出论点:明确你的论点或观点,并简要说明你将如何支持你的论点。
3. 提供支持或证据:列举并解释支持你的论点的例子、事实、引用或其他支持材料。
确保提供的材料与你的论点相吻合,有力地支持你的观点。
4. 反驳其他观点:如果有必要,提供对其他观点的反驳或否定,并用适当的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5. 总结:总结你的观点和提供的证据,并得出结论。
强调你的观点对该问题的重要性,并提出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或对该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