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92.76 KB
- 文档页数:2
嚣塑,璺凰.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刘跃字(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文学系大外部,浙江温州325000)睛要】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A.4FJ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利用一种语言对另—种语言的内豁硅行准确而叉完整的表达。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时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越要,也是培养高级科技翻译人才的必要。
然而,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材与测试的落后,教师素质与教学方法的局限及学生翻译知识结构的缺陷等,对此,提出了交互性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教学对策。
并提出了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正确理解翻译币培境之间的关系,注重语言文化对比,了解英汉语言差异。
日蝴】大学英语;番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交互性教学;多媒体教学;语境一、前言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译”被排在末尾,且常常被忽视,但它却是在其他四项基本技能基础之上英语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升华。
从全国来看,20世纪20年代以后到194.9年以前,大学里的公共英语课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作为主要任务,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的外语教学法,翻译只是用作外语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检查学生外语理解程度的手段,很少有专门的、正规的翻译教学。
因此,人们并没有把翻译当成--I'l学科,而更多的是当成--fl艺术。
随着翻译研究的深人,翻译教学已从和语言教学有关的翻译行为中独立出来。
目前已经展开了有关学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多维度的研究。
因而,将翻译教学融人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由于师生语言背景相同,在课堂上,适当的母语解释,尤其是在解释具有抽象意义的词汇和母语中所没有的语法现象时,翻译教学既省时省力又简洁易懂。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在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都是重中之重。
为了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翻译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和巩固现有的翻译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翻译水平。
26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对分课堂+微课”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文/路 洁一、前言当前,高新技术在我国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搭上了顺风车,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在这一发展的高潮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也是大势所趋。
教育部新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翻译技能的高低是当今大学生评定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能否使用翻译技能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依托网络技术构建创新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成为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在各大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翻译教学却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翻译通常是教师讲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单独的翻译讲解也只是在课后练习里简单涉及。
翻译教学缺乏系统性,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仍然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流,由于学生共同进行英语学习的人数较多,知识的传授只能以单方面的教授为主,同时为了使教学进度按时完成,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间进一步缩减,难以实现学生和老师的有效互动。
在翻译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只是大概画出其中的词汇和语法错误,这种单向的打分数及写评语的反馈形式会使学生不能全然明白自己所犯的翻译错误,对于导致错误的原因依然模糊不清,对翻译的兴趣和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从而出现害怕翻译、逃避翻译的恐惧心理。
总的来说,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学生的翻译素养【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运用网络技术构建创新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本文将微课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对大学英语翻译课堂加以改革与创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021年16期总第560期ENGLISH ON CAMPUS翻译课堂融合思政教育——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文/王九敏 张淑红【摘要】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建设应体现在专业教学中。
在高校翻译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外语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本文基于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研究,以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翻译教学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翻译课堂的策略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德育素养、精选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译教学;思政教育;融合【作者简介】王九敏(1985-),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张淑红(197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9YYJG09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把“德”(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应该相互统一,同等重要。
高校外语英语专业是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
实际教学中,忽视思政教育,生搬硬套思政理论或是强行说教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翻译课程的有机融合,改善翻译课堂中母语文化的缺失、思想认识落后的状况,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的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新时代人才,这是高校翻译教学应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与翻译教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和国家人才培养。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教师的青睐。
本文尝试将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去,通过将翻转课堂和一篇英语课文的教学相结合,设计出了较为具体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和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
实践证明,将翻转课堂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巧妙结合,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积极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大学英语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国内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翻转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翻转,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础公共课,学生对其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然而,目前在很多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仍然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学习的主动和个性化。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进,对于像英语这样需要学生在交流和实际使用当中才能真正得以掌握的科目来说,自然有着很多优越性。
文章将从翻转课堂的含义,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的优势,以及如何将翻转课堂运用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去等几方面探讨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与特点概述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提供以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
也有学者认为,并非翻转课堂的核心,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覆[2]和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思考”才是翻转课堂的真正含义。
翻转课堂的成功得益于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带来的主动学习[3]。
翻转课堂最初的构想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这两位化学教师,由于两位教师创造性地首先使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越来越受到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2021年32期总第576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从对我国高校翻译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基于此,笔者将结合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如何有利于英语翻译教学,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革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作者简介】项瑞翠,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引言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能够丰富教师的授课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创新和改革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为这不仅能保证学生学好英语,还可以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弊端1. 陈旧的教学模式。
据调查表明,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师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解完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翻译练习作业,然后以标准译文为依据,检查学生存在的语法错误,最后开展学生翻译的实践实训。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但是并不能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进行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
2. 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花费大部分的课时在翻译理论知识的讲解上面,而翻译实践部分则匆匆带过。
翻译教学的实践操作部分需要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亲自操作和演练,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翻译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翻译实践操作能力。
二、“互联网+”环境下英语翻译教学优势1.为教师提供了备课平台。
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现代语言教学中偏重口语交际技巧和提倡更“自然”的第二语言,外语习得方法的方法和方法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翻译的方法被回避。
通过检查学生在解决问题任务中的表现,旨在证明ELT中“教学翻译”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本科阶段,它是人文学科英语阅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外的古典语言教学将翻译置于教学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
随着欧洲及其他地区现代语言教学方法和方法的发展,从19世纪开始,人们开始重视口语交际技巧,并提倡更“自然”的第二语言外语学习方法,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翻译的方法论被回避。
尽管如此,翻译作为一种资源,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对比分析和对书面文本的反思来提高他或她的外语知识,这种持续的实践导致翻译逐渐在语言教学中重新站稳脚跟,其他学科的创新有助于我们理解翻译并影响我们的教学实践,行为和电生理学数据表明,母语激活是第二语言理解的无意识关联,因此,翻译是外语理解中无意识和不可避免的元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很明显,翻译从来没有完全离开过语言课堂,尽管有人对在语言教学中使用翻译提出了人为的指责,但近年来有重要的呼吁是“恢复”。
此外,自从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备受诟病的19世纪语法翻译方法论时代以来,翻译作为外语课堂中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就被赋予了许多名称,例如“学校翻译”、“教学翻译”和“学术翻译”到当前后交际认知范式中的较新术语,例如“翻译行为”,英语教学中的翻译(ELT)通过融入新技术不断更新,从纸质和电子手持资源和专业软件到在线平台和虚拟论坛,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促进“翻译行为”在教学学习过程中。
随着21世纪新技术的使用,通过检查大学生在解决问题任务中的表现,使用过程研究方法并借鉴发展学习理论,本章旨在证明“教学翻译”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在ELT中,尤其是在本科阶段,它是许多人文学科学习课程中英语阅读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学和语言学系,翻译本身并没有明确地作为目的来教授,而是作为完善外语阅读技能的一种手段。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更加突显了对英语翻译的需求。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关联理论的概念以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概述,对现阶段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如何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如何加强翻译教学的策略进行简要的说明。
以供相关人士的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关联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引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在各国间交流的作用越加的明显。
如何使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联理论的应用,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语境进行分析与推理,并对所选用的词语进行精确的把握,从而使学生的翻译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一、关联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一)关联理论的内涵关联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以认知、交际角度为出发点,对语言进行认知与学习;通过对语言的交际与理解,以认知的角度为出发点,对语言进行新的理解与解释。
同时,在对语言进行认知的过程中,还可以在思维中构建出一套语言所特有的联系,从而促进翻译有效性的提升。
在关联理论中,注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分析与处理,并将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进行真实、艺术的传递[1]。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关联理论的运用,不仅使相应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升;还使学生对一种新型的认知模式进行理解与掌握。
首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过程,是一个对其进行编码、进行转录、最后进行解码的整体过程;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译者自身所具有的认知能力与作用,使所翻译的内容更加优质。
其次,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需要构建一种平衡的状态;因不同的语言,其所处的语境也是不同的;只有使两种语境可以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才可能使两者间存在的语言障碍得到有效的克服,进而使翻译的效果更为优质。
(二)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关联理论的具体应用1.使学生对自身译者的身份进行明确的认知关联理论在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对原作者、译者和翻译读者三者之间的动态联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30卷第2期2021年4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Vol. 30 No. 2Apr. 2021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研究赖春彩(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510830)摘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新媒体语境 的充分结合,能有效提升其教学效果。
本文对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想 更好地完善二者的融合教学,需要学校重视、教师转变观念、学生积极配合等措施,才能真正发挥新媒体作用,切 实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策研究基金项目:广东培正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PZ07201616)收稿日期:2020-08-15 文章编号:1674-7852 (2021)02-0095-03作者简介:赖春彩,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LAI Chunca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 Peizheng University,Guangzhou 510830) Abstract:In the Internet age,new 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and is widely usedin higher education.The combin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new media contex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its teaching eff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and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school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m,teachers need to change their ideas,and students need to cooperate actively,only then can the new media play the role truly, enhances the university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effect earnestly,enhances the student’s English translation ability.Key words:new media context;college English;translation teaching;countermeasure research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英语翻译 专业的兴起和发展[1]。
【关键字】英语如何重视并发挥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本文从中国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学习英语的现状来分析他们在英语学习碰到的困难,特别是在翻译方面的困难及原因。
并试图从翻译教学这个较传统的教学法来入手,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比较法来改进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中英语互译水平关键词: 翻译教学学习比较测试写作本国语外国语全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规定是这样描述的: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作了具体的说明: “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汉字.较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语国家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00汉字.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介绍性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汉字.”但是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五项能力的发展很不平衡;读和听(输入)相对较强;说,写,译(输出)相对较弱.制约和影响输出能力的提高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翻译基本功差,而基本功差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教师忽视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以下几方面和同仁们探讨一下翻译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一.当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receptive ability)和输出能力(productive ability)之间的不平衡.由于我国的数千年的教育传统,学生已养成了一种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他们多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老师说什么他们记什么.这对学习语言特别是外语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他们的脑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语法规则,构词规则,单词,词组,等等.近年来由于标准化测试形式的引进,加上应试型的教育,我们的外语考试大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忽略甚至取消了翻译题,使得学生们习惯并擅长做选择题.翻译实际上是学生写作的根底,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写作分每年都低于9分(及格分)就是个明证.第二个问题是由于考试的导向,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做多项选择题,不重视翻译和写作.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必须引导他们多说,多写.但在目前由于高校扩招造成教师匮乏,同时大学外语教师队伍还有很多人未接触过真正外语,自己都不能说写流利的外语,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说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提高学生翻译和写作的能力可能会觉得比较容易一些.我们都知道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和印欧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而我们绝大部分学生是在没有英语环境气氛下学习英语的,所以学生在学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强烈干扰是完全正常并且是无法避免的,强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找出不同点克服母语的干扰才是上策.所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英语到中文再从中文到英语这样一种重复翻译的过程,他们往往先把汉语句子写好,然后再变成英语.我们不能奢望学生在教师给他们一些范文和常用句型,模式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就会写作.但我们在课堂中采用翻译教学改进他们的写作,这点是不难做到的.同时就学生的未来工作来说,在英语教学中加强翻译的训练也是必要的.虽然大部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很少有人会马上去从事专门英语翻译工作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在工作中用英语的场合将越来越多,尤其在上海.例如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会议,对外交流,一些资料的编译,发表刊物的所需要的英语摘要等等都需要他们把中文材料译成英语或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见解.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首先应让他们做大量的练习,让他们熟悉翻译,了解翻译.从翻译入手(尤其是中译英)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似乎是一条可行的方法.二.翻译教学法目前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对传统的翻译教学法不屑一顾,认为已经过时.他们认为英语课应全部用英语讲授,这样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当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说英语但部分地用中文解释还是必要的,因为有些用汉语完全可以表达清楚的词或句而你非用英语解释,结果讲了半天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在我们这个环境下,中文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分离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通过中英文的对比来学习英语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往往有这种情况,虽然课文生词表上已用英语解释了生词,但部分学生还是感到困惑这时及时的中文翻译是完全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只将单词的用法和语法现象而不给整句或整段乃至整篇课文翻译学生仍可能只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而没欣赏到课文的精彩部分,习惯满足于对课文片言只语的理解不考虑对全篇的准确理解,更谈不上用母语翻译了,例如我在给本科生讲课时讲到这么一句:But there was in her a certain pride and love of labor with which many members of the labor force have been blessed with.<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P92.L23-25.当我用英语解释了be blessed with之后并举了一例句:Yaoming is blessed with the capability of a basketball player.我想学生应该明白此句的意思了,然而一下课就有几个同学上来问我此句汉语究竟是什么意思题.另外,我们的学生来自各地,他们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对那些听力根底差,语法知识差,词汇量又少的学生来说,课上全部用英语对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都是一个打击.我们在很多高校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现象,学生在对中外教师的教学经过比较之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表示更喜欢中国教师上课,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教师能在他们不明白的情况下用中文表达清楚,而外籍教师大多数不懂中文.所以在英语学习的根底阶段, 用翻译教学来区分母语和外语的不同点,应该说是有效的而且是必须的.三、翻译与学习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当你在背诵英语单词时,你能知道中文的对应词将大大加快你的记忆速度.在阅读理解这个过程中,翻译几乎贯彻于始终.母语在阅读理解中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更加明显.马克思曾经说过“ 外语初学者总是试图先用本国语来对外语进行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应拘泥于争论是否用翻译教学而是怎样挖掘潜力学生潜在的能力并充分利用.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看到公共场所的英语翻译有错误或不够准确的地方,用数码相机拍下,然后大家再提出满意的译法。
【关键字】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综述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综述丁惠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是科技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进行历时研究,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希望有助于拓宽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31-0099-011 国内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源起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是科技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最早研究的是科技英语的整体教学。
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惠中、张彦斌、吴银庚三位教授早在1978年就在《外国语》上撰文《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简要介绍了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在国外的起源、发展、其教学目标和研究态势等。
因为当时国门刚刚打开,国人面临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国际学术交往日益频繁的紧迫局面,深感尽快培养英语翻译,尤其是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基本为零,所以几位学者首先关注了国外科技英语教学的情况——这是科技英语教学研究伊始。
1979年,全国37所高校、有关出版和研究机构等单位在上海举行了“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座谈会”。
各地代表交流了我国当时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讨论科技英语教材、教学法、师资等有关问题,并就今后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此后,国内开始了科技英语教学研究的热潮。
2 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现状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在进入21世纪后才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东西被人们重视。
当前国内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
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研究这类研究是从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数量较多。
虎博(2001)较早提出,科技英语的翻译能力已成为当前理工科毕业生急需掌握并且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