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考点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有哪些?3、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理解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民族自治制度的内容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区省一级(5个)自治州设立区市的市一级(30个)自治县或旗县一级(120个)注意:建立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要问题。
②自治机关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不包括司法机关)注意:自治机关的职权具有两重性: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思考: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这些民族乡也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吗?不是。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③自治权A、地位: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B、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C、保障: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D、内容: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过关练题组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
“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2.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其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②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③其自治权是针对少数民族而设立的④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3.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生活的鄂温克族仅一万多人,但该旗自治机关可以在不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民族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如果国家有关决定不符合当地实际,可以报告上级部门批准,变通执行或不执行。
这表明( )①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有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②民族自治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③坚持国家统一领导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权是统一的④尊重民族差异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改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
该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而制定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新疆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②该条例的通过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内涵③该条例的制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辽宁北票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行政设置其中,自治区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自治州是介于自治区与自治县之间的民族区域,自治县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
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地位(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行政地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第六章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教学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教学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课时分配:1学时教学内容:导入: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民族的实际采取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为什么我国要采取“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而不采取“联邦制”形式呢?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以及这种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
但是我国的国情和革命发展过程,与俄国完全不同。
我国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国内各民族不仅没有出现过分裂,相反团结的越来越紧密。
所以,不需要“联邦制”的“过渡”形式来达到集中统一。
中国的客观实际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地区很广,超过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我国民族分布的这种复杂情况,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不同规模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
第二、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长期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新中国成立民族政策:1、背景:(1)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旧中国时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和旧中国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般比较落后。
2、根本目地: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内容:(1)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
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民主改革通过和平的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制度。
(3)人民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少数民族支持,支援民族地区大批干部,技术人员,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支援西藏的好干部孔繁森。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发展民族经济。
少数民族的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内容
区域民族自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实行对该区域内的民族实行自治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如下:
1.自治地位和权力:区域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有权独立
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民政等事务,自主决定和管理本地区的事务,有权制定本地区的自治条例和自治规章。
2.自治机构和人员: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并
在国家法律范围内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包括自治机构、自治党派、自治联社、自治事务机关、自治监察机关等。
自治机关的人员由各民族联合推选产生,代表本自治区的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3.自治区划和自治权属性:在行政区划上,设立自治区。
自治
区是国家的行政区域,同时又是少数民族自治的特殊地区。
自治区享有特殊的自治权属性,承担着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任务。
自治区是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实行自治的行政区域。
4.自治财政:自治区在国家财政授权下,有权自主管理和使用
本自治区的财政收入和资源。
自治区有权制定和执行本地区的财政预算、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自行决定本地区的资金分配、土地规划等事宜。
5.自治权法律地位:自治区享有自治权,并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是国家赋予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力,有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
自治区及其自治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同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总之,区域民族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民族团结、保护民族合法权益,促进边疆稳定和发展,实行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
磴口一中十六字高效学案 备课教师:张飞 教导主任:王巧娥 班级: 姓名; 日期:2011年4月
任何改革必须具备坚持、坚持再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才能成功——王永恒 第 1 页 共 2 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要求】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理解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自学提纲】 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探究与共享)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1)自治机关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③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
2、 3、 4、
修改 【合作探究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2】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各级人民政府和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你认为对吗?
【合作探究3】 判断并解释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是否正确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合作探究4】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接连不断地爆发了民族冲突与战争,如索马里、卢旺达、利比里亚、苏丹、波黑、车臣、安哥拉、阿富汗、科索沃等。这些冲突与战争大都是由民族问题引起的,民族分裂的情绪持续扩散。而我国却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景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政治优势,它使各族人民既各得其所,又和衷共济。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政治优势”的。 磴口一中十六字高效学案 备课教师:张飞 教导主任:王巧娥 班级: 姓名; 日期: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