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思考
- 格式:ppt
- 大小:211.00 KB
- 文档页数:39
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韩明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01期摘要: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我们必须对均衡发展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然会碰到各种矛盾和困难。
我们必须合理调节教育资源的配置,发挥好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积极探索组建区域内教育集团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发展;资源配置;政策导向;教育集团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1-0025-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教育均衡发展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们必须对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否则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有失偏颇。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一、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认识(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脱离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由于政策的制定、教师及资源的配置以及教育的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
在这种不均衡的教育状况下,老百姓的子女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的愿望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公平与社会的和谐。
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因此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不能脱离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是极不均衡的现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教育均衡的迫切性和完成任务的艰巨性。
(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教育均衡是相对的,而不均衡才是绝对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的多层次性,尤其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距的不断加大,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
因此,教育的发展从相对均衡——不均衡——相对均衡——不均衡,经过不断否定,又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趋势。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作者:周之良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2期摘要:本文针对形势与政策课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提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若干对策:构建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增强课程实效性的保障;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增强课程实效性的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增强课程实效性的核心。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和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的方针政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认识与支持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实施,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从80年代初开始,由原来每周二学时的政治理论学习形式逐步改进、演变为现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形势与政策。
它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共同构成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主体。
多年来,人们对如何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与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为:没有一本统一的教材,教学资料相对滞后,教学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时数安排不合理,教学管理不规范,师资队伍不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
二、当前形势与政策课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1.认识不足一是对形势与政策课必要性认识不够。
教育者认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就能使大学生了解到不少时势政策,用不着再进行专门的教育;受教育者认为形势与政策课非专业课,是辅助、次要的课程,可有可无。
二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认识不清。
任课教师并不将它当做一门“完整意义”上的课和专业来看,学生更是如此认为。
当代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热点问题分析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晴雨表”,他们是“一部分最敏感的知识分子”,他们所关心的思想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既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
因此,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大调查,研究高校学生真实的思想趋向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从这一现实意义出发,我们就大学生思想热点、难点问题对全体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直观的了解。
一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身处象牙塔,但却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时刻关心着塔外的一切,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关于国际问题。
大学生比较关心、关注的国际问题主要有:美国对伊战争以及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中东局势;世界反恐怖问题;日本问题;朝鲜核武器问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西欧的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问题、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多元化问题、联合国作用等问题。
(二)关注国内大事。
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国内大事主要有:1、政治、经济改革问题,如国家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制度创新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私有制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行业垄断问题等等。
2、党的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如我们应怎样看待腐败问题?中国的反腐倡廉是否能有效地改变中国政府官员的腐败?权利和法谁大?怎样才能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等。
3、西部大开发,如如何看待东西部的贫富差距?西部大开发中,怎样避免“面子工程”,如何为老百姓做实事?4、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如何面对水资源缺乏等环境问题?怎样快速、普遍地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5、三农问题,如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看待城市农民工问题?6、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问题,如如何看待社会成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现象?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7、外交问题,如中国的国际地位如何?中国的人权政策和人权状况如何等等。
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观念大碰撞,高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
聚焦这些热点,透过现象看本质,探析热点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一、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结果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未来的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还记得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阐述的那几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当前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就是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表现。
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
于是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了解和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关注角度和思考方式。
调查结果如下:1.部分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事”较为关注,但数量不很乐观。
大学生比较关心、关注的国际问题主要有。
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国内大事主要有:。
大学生把他们认定的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看成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制约。
在所列的各个选项中,重合程度很高。
“腐败现象耗费大量社会成本”还是位列首位;失业问题也再次被提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恶化”也是如此。
特别要指出的是,高校学生在确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时提到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他们意识到在这方面的进展是不尽如人意的。
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文档一、引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些复杂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涉及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等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一些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长放缓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的。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如养老金压力加大、劳动力短缺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鼓励生育政策的放松,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等。
三、疫情防控问题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各国带来严重挑战。
疫情的扩散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国抗疫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强化疫苗研发和生产,加强病毒溯源,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
四、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推动绿色发展,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研发等。
五、教育问题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不高、教育公平问题等困扰着人们。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师资培养,改革教育考试制度,提高教育质量,落实教育公平等。
六、经济不平衡问题经济不平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难点问题之一。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等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的经济政策,推动农村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等。
七、结语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解决起来并非易事。
但只有我们积极应对、持续努力,才能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热点总结观点与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涉及各个领域的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
本文将对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观点总结与思考,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为读者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资源,如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则是评判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高考制度的压力过大等。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应推进行政层面的教育资源调整,并注重校外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三、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变革。
然而,人工智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数据隐私的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研究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确保科技创新能够真正造福于人类的社会。
四、社会安全与治安环境社会安全与治安环境是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案件和事件给人们的安全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加强社会安全与治安环境的维护,我们应该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与宣传,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并积极推动相关执法机构的改革与优化。
五、社会公德与道德建设社会公德与道德建设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文化素质的重要体现。
当前,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道德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
为了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我们应该加大对公共道德的宣传教育力度,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公德的形成。
综上所述,社会热点问题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当前农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建议农村,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引发了广大农民的强烈关注。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一个突出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不佳,狭窄、崎岖且缺乏维护,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出行,也制约了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水利设施方面,一些农村的灌溉系统老化,水源供应不稳定,导致农田灌溉困难,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电力和通信设施也存在不足,部分农村地区供电不稳定,网络信号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学设施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
此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很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孩子的个人发展,也不利于农村整体素质的提升。
再者,农村医疗条件差是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
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简陋,药品供应不足,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
很多农村居民在患病时,不得不前往城市的大医院就医,增加了就医成本和负担。
而且,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报销比例较低,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处理不当,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针对以上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拓宽和硬化道路,建立健全道路养护机制。
完善水利设施,修复和更新灌溉系统,保障农田用水。
加强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确保稳定供电和良好的网络覆盖。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