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歧义现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1.48 KB
- 文档页数:3
英语教学中应关注语言的歧义现象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英语教学中应关注的语言歧义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歧义现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把握语言特点从而自如地去阅读与交流,然而目标的达成并非易事。
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可能被一词多义所困而无法确定其含义;我们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更可能遇到一些令人模棱两可的语句,让人弄不清该语句的确切所指,这便是英语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即语句的部分或全部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
例如,a:call me a waitress!b:you are a waitress? but you look more like a queen.关于a 句,我们可以说:(1)给我叫个女招待。
(2)叫我女招待好了!由于对“call”的理解不同,听话人一时无法确定说话者的意图,这就出现了语言的歧义现象。
英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语言的歧义现象。
英语歧义一般有三种情形:(1)参照上下文也无从确定词义,这是影响语言交际的实际歧义。
(2)歧义存在但不构成交际障碍。
(3)一句两解,或无意说出,或有意编造,效果迥然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歧义:构词歧义——主要指合成词和派生词要素之间结构或语义关系不确定所产生的歧义。
如,unlockable:a.unlock-able(能够开锁的);b.un-lockable(不能上锁的)。
语音歧义——涉及由重音、变音、调核和语调等因素引起的歧义。
如,a russian teacher:a. a’russian teacher(一个俄语教师);b. a russian’teacher(一个俄罗斯教师)。
语义歧义——包括词义转化、句子成分的语义关系等引起的歧义。
如,finally, the mathematically minded customer got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a pencil and went into retirement. a.最后,那个有数学头脑的人掏出一张纸和一支铅笔,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算了起来。
98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英语词汇语法歧义现象解析季 乐 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研究打破了传统的分析方式,以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背景,着重对英语语言词汇语法层面的名词词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短句进行及物性分析,通过例句阐释词汇语法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有助于丰富和拓宽在英语歧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对歧义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避免歧义对语言学习者造成的理解困扰,完善语言学理论,进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歧义语言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语言表达中,构建顺畅和谐的人际交流。
关键词:英语歧义;系统功能语法;名词词组;短句;及物性分析歧义是人类语言所共有的特性。
系统功能语法主要关注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 字系) 之间的体现关系,强调语言成份的功能,主张以语言的使用来解释语言结构。
这一研究范式能够解释形式语法所不能解释的歧义现象,为歧义分析开拓了一条新路。
一、系统功能语法对歧义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歧义可做不同的分类。
如从触发歧义的语言层面将歧义分为构词歧义、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
由于本文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讨论歧义现象,因此对其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内再分类也就顺理成章。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法语言多层次思想,将歧义分为如下三种: 语义歧义、词汇语法歧义、语音歧义。
本文将讨论范围限于词汇语法层的歧义现象。
Eggins 按照级阶概念将词汇语法层分为词素、词、词组和小句4 个单位。
二、名词词组的歧义现象Halliday 在阐述名词词组的经验结构时,认为名词词组可由一个或多个功能成分表达,即指称语(Deictic)、数量词(Numerative)、修饰语(Epithet) 和类属词(Classifier)。
Halliday 进一步指出一些词类可同时体现修饰语和类属词,但会导致歧义。
Bloor 在讨论这类情况时使用了下面这个例子:a Spanish teacher Bloor 认为类属词和修饰语都可用在名词词组中限定中心词。
浅探英语歧义句与其它语言一样,英语歧义句指的是在同一句中,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解释;也就是说,一种形式内存有几层含义。
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造成其现象的原因可涉及到语法、语义和语序等方面。
有的学者又把歧义句划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句和任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句两类。
顾名思义,蓄意歧义指的是作者出于某种意图,蓄意利用语言的特征在句中制造出歧义句;而任意歧义则是由于语言方面的客观原因所致,并非出于作者的意图,也就是说,是非人为的。
造成这种歧义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一词多义性这是造成歧义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语言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其它语言一样,英语中有越来越多的词具有一词多义性。
二、语法造成歧义英语语法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同一个句中,同一词可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Our club demands change.”句中“demands”可理解为动词,可译为“我们俱乐部要求改变”;但句中的”demands”也可理解为名词,也可译为“我们俱乐部的要求改变了”。
另外,否定句也会造成歧义。
三、同音词导致歧义英语里有不少意思完全不同、拼写也不同的词读音相同,这在口译或听力时容易给我们带来歧义理解。
以上笔者只是简单地归纳了导致歧义的某些因素,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在此不再一一列出。
以下重点探讨语境对英语学习者在歧义句的把握理解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
研究证明,英语学习者对歧义句的理解总是优先考虑语义因素。
笔者认为,除主要的语义因素外,语境在把握理解歧义句方面也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Sperber & Wilson 的“关联论”把语境解释为“认知环境”(cognitive environment)或“认知语境”。
此提法不仅包括上下文和即时的物质环境等具体的语境因素,也包括个人知识因素,如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和认知能力(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8)。
浅析英语歧义的成因与消除消除歧义的方法不包括歧义指一个词,短语或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
歧义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大量存在于书面语与口语中,造成交际障碍。
为达到准确表达和交流的目的,有必要分析英语歧义的成因,并了解消除歧义的方法。
一、英语歧义的成因(一)语音歧义话语的形成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说话者按思维―意义―话语的顺序表达思想的过程称为编码。
听者按话语―意义―思维的顺序去理解听到信息的过程叫做解码。
在此过程中没有视觉文字和语境的约束,听者会对听到的信息产生多种理解,导致歧义。
语音歧义主要由同音异形异义词(homophones)和单词连读(sound liaison)造成。
1.同音异形异义词。
同音异形异义词指发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单词。
例如She likes[sΛn]and[εə]这个句子可理解为She likes son and heir (她喜欢子嗣)或She likes sun and air(她喜欢阳光和空气)。
2.单词连读。
如果两组词组分别以不同单词构成,音节却恰好相同,就会产生歧义。
如:I had a gray day.和I had a grade A.读音完全相同,意义却不同。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主要由一词多义和代词指代模糊造成。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polysemy)指一个单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缺乏语境约束时一词多义可能会引起歧义。
如: He is drawing a cart.单词draw具有“画”和“拖、拉”两种意义,因此该句可译为“他正在画一辆手推车”或“他正在拉一辆手推车”。
2.代词指代模糊。
如:Jane told her friend Ann that she had won a scholarship.人称代词she指代模糊,可以指Jane或Ann,从而造成理解障碍。
但只要对语境稍加注意,这种歧义就会避免。
(三)句法歧义句法歧义指对句子中同一成分的语法功能有不同的理解。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强调语言在交际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语言如何实现其交际和表达功能。
偏正结构是自然语言中常见的句法结构,指在句子中某一成分通过偏正关系修饰或限定另一成分的句法现象。
这种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体现,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尤其是其产生歧义的情况。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英汉偏正结构的概述1. 英语偏正结构英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定语从句、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形式实现。
例如,“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我昨天买的书)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正结构。
2. 汉语偏正结构汉语中,偏正结构主要通过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实现,如“红色的花”(红色的为修饰语,“花”为中心词)。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由于英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有时定语从句或其他修饰成分的添加可能导致句子产生歧义。
例如,“The man who sold the car is hones t.”(卖车的那个人是诚实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卖车的人是诚实的,也可以理解为车的卖主为人诚实。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由于词序和语境的不同,偏正结构也常常产生歧义。
如“他红色的衣服”(他的红色衣服)和“红色衣服的男子”(穿红色衣服的男子)虽然句法结构相似,但意义却大相径庭。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对比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系统的复杂性,二是语境和文化的差异。
1. 语言系统的复杂性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各有特点,导致偏正结构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定语从句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而汉语中词序的微妙变化也可能导致意义的大相径庭。
2. 语境和文化的差异语境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词汇因素对英语歧义现象的影响摘要:英语中的歧义现象,错综复杂,原因众多。
本文主要从词汇因素,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以便有效地避免由于歧义可能导致的误解,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表达得更为准确。
关键词:词汇;歧义1. 引言写作或阅读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句子,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而可以解释成两个或多个意思,这些句子便称为歧义句(ambiguous sentences)。
而歧义现象(ambiguity)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
(石安石,1994:130)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就像美国语言学家Kaplan(1966)所言:“‘歧义’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正如病理学中常见的感冒病一样……。
”凯斯和荷勃(Kess, F. J.& Hoppe, A. R.),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还提出了“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 areful consideration, 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
这一点以我们熟悉的汉语和英语为例即可得到证实。
如在汉语中有“拉长绳子”和“打死老虎”的短语,仔细琢磨一下,到底是“拉/长绳子”还是“拉长/绳子”呢?是“打/死老虎”还是“打死/老虎”呢?英语中如:The watch ran fast .到底是(be)fast——表快了还是(runs) quickly ——表走得快呢?另一例如:to make the ship fast,是让船加速航行还是让船停泊靠岸?由此看来,语言的歧义现象确实很普遍。
而就英语来讲,其歧义现象更为常见。
英语同其它一些西方语言相比,词汇量大,词尾变化少,同音词语成千成万,语法灵活,句法松散,这就为英语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浅谈英语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英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文从语音、词汇和结构三个方面探讨英语歧义类型,同时通过歧义分析发掘语言在交际中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关键词:歧义表现形式积极作用歧义现象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英语也不例外。
歧义在给人们交流与沟通带来不便的同时,又可以帮助人们利用这一现象达到某种语言效果,使语言表达更丰富深刻。
本文就歧义的表现形式和歧义的积极作用作一下探讨与阐述。
一、英语歧义的表现形式根据形成原因不同,英语中的歧义句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三种。
(一)语音歧义英语语音歧义主要发生在说英语的过程中,主要由单词的同音异义或词语连读所引起。
1.同音同形异义词歧义同音同形异义词,如:bank (河岸;银行);bear(忍受;熊);swallow(吞咽;燕子)等在交谈中形成歧义。
例如:they went to the bank last saturday. 此句可理解为:他们上周六去了银行;或他们上周六去了河岸。
2.同音异形异义词歧义英语中有些词,如:flower花,flour面粉;won获胜,one一个;meet遇见,meat肉等同属此类现象。
由于发音相同,所以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引起歧义。
例如:i have thrown the flower away. 我把花扔了。
i have thrown the flour away. 我把面粉扔了。
3.语音连读造成的歧义在说话过程中,一个词词尾的辅音与其相邻的词首元音连读,容易让听者造成误解。
例如:we saw them eat. 连读后容易让听者误解为:we saw the meat. 再如词组a nice man/an ice man;i scream/ice cream 都属于此类情况。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主要是由于句中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或理解导致的,多义词、同形异义是产生词汇歧义的主要原因。
例如:she didn’t take his tip.可理解为“他没有接受他的小费”,也可理解为“他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研究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研究⼀、新闻标题的定义新闻⼯作术语,报刊上新闻和⽂章的题⽬,通常指新闻的题⽬,制作标题是新闻编撰者的主要⼯作程序之⼀。
报纸编辑部⽤标题来概括,评价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词汇歧义1、⾳位歧义语⾳是传输语⾔信息的物质外壳,没有语⾳就没有语⾔。
语⾳对于信息传输的主要作⽤不仅表现在词义要靠⾳素及其组合来区辨,⽽且表现在语调、重⾳可以区别语义内容、含义、情感和态度。
⼀般地说,英语中某些句型、习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法。
但是,语句的读法(⾳位特征)在很⼤程度上要取决于⾔语的语境、说话⼈的⼼理、个⼈习惯、话语题材等多种因素;⾳位特征的变化常常影响⾔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2、词类歧义当⼀个词在句中具备不同的语法功能时就会引起歧义。
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相似之处,指两者都可体现修饰语与中⼼词的结构关系。
特别是合成词,与相应的短语都含有相同的要素(词),其前项表⽰突出特性、功能、形态等,与⼀般定语相似。
例如,a cover girl(封⾯⼥郎)是a girl or woman whose picture illustrates cover of magazine,etc.前缀和后缀也为词⼲增加语法或语义特征。
(⼆)句法歧义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指的是⼀个短语或句⼦的意义不⽌⼀个的歧义现象。
句法歧义包括两种情况:⼀种是句⼦(含短语)中相邻的成分(词或词组),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多种不同的组合,传达不同的意思;⼀种是句⼦相邻成分之间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潜在的语义关系,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
本部分讨论的句法歧义是第⼀种情况。
这类歧义主要是由句法结构的不同⽽产⽣的。
(三)语义结构歧义这类歧义主要是由于各成份之间不同的搭配组合引起的。
例如,A driver must have good vision and reaction capacity.句中,可以如此搭配:a. A driver must have good vision and good reaction capacity.b. A driver must have vision which is good and reaction capacity.(四)省略歧义英语报刊标题写作的⼀⼤特⾊是简练。
英语会话中的误解试析在英语会话中,误解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以导致沟通不畅、产生误解甚至冲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试析英语会话中的误解现象。
一、语言歧义语言歧义是指一句话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但表达的意思却不确定,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例如,“The movie is a must-see”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这部电影是必须看的”,也可以理解为“这部电影必须被看”。
这种歧义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语言习惯、文化差异等原因导致的。
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英语会话中误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某些词汇、表达方式的理解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green”在某些文化中表示“绿色”,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表示“嫉妒”。
这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会话中的误解和冲突。
三、听力理解听力理解也是英语会话中误解的一个常见原因。
在听力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因为发音、语速、口音等原因而误解对方的意思。
例如,一些人可能将“thirteen”误听为“thirty”,或者将“bus”误听为“bas”。
这种误解可能会导致沟通失误或者产生误解。
四、语境理解语境理解也是英语会话中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某些情况下,一句话的含义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语气等因素来判断。
例如,“Can you help me?”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可能是询问是否能够提供帮助,也可能是请求帮助。
这种语境理解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会话中的误解。
五、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同一个单词可能有多个意思,让人难以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bank”既可以表示“银行”,也可以表示“河岸”。
这种歧义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单词的多义性或者上下文的不同导致的。
综上所述,英语会话中的误解现象可能因为语言歧义、文化差异、听力理解、语境理解和词汇歧义等多种原因而产生。
为了减少误解的产生,我们需要加强语言学习、了解文化差异、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掌握语境理解和词汇歧义等方面的知识。
英汉歧义对照分析摘要:歧义现象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避免的一种普遍现象。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也有某些共性。
汉语、英语歧义就其产生原因来看就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
关键词:歧义;语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语用歧义歧义来自英语ambiguity。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歧义是自然语言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语言是很有意义的。
“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本文就从歧义产生的原因分析汉语、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一、引起汉语歧义的原因歧义的构成因素很多,由此构成不同的歧义形式,下面从语汇、句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分析汉语歧义的成因。
1.语汇歧义语汇歧义是由于使用了同音词或多义词而产生的歧义。
汉语语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词、多义词,在一定语言结构中,其意义可以做多种理解,因而导致了歧义的产生。
如:(1)请立即上马(2)这书太黄了(3)我们要建设一个fazhi社会(4)这是一个gongshi(5)他不会说话(6)他背着沉重的包袱离开了学校例(1)中的“上马”可以理解为“某人跨上了马背”或“某项工程上马”,例(2)中的“黄”可以理解为“颜色黄”或“黄色书刊”,这两例是由同音同形造成。
例(3)可以理解为“法制”,也可以理解为“法治”。
例(4)可以理解为“公式、公事、宫室”,这两例是由同音异形造成的歧义,这只产生口头歧义。
例(5)中的“不会说话”可理解为“婴儿还不具备说话能力”、“哑巴”或“正常人说错了话”。
例(6)中的“包袱”可以理解为“思想负担”或“包裹”,这是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2.语法歧义语法歧义是由语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从语法角度表现出来的歧义,情况非常复杂,可以分为:词性不同产生的歧义、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结构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都不同产生的歧义。
简析英语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较为常见的复杂的语言现象,其所导致的语言层面和语义内涵的差异令学生困惑,因而在交际活动中构成理解障碍,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几个方面分析歧义的起因,结合实际教学探讨如何应对歧义,力求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言语交际的意图。
关键词: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和教学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一种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往往不同的语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歧义的产生要具备词汇、句法和语用三个条件,词汇上的多义性为歧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句法歧义则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语用则为语义和句法所引起的歧义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学习语言,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活的研究素材。
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无疑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下面就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歧义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一、语音歧义一位英国老太太在邮局买了张邮票,她问营业员:“will you help me to stick this stamp on?”(您可以帮我贴上这张邮票吗?)营业员正忙着,于是说:“you must stick it on yourself!”意思很明显就是让老太太自己贴上,可是这个营业员英语说得不标准,他把on 当作介词来念,将它弱读了,并紧接着就把yourself给说了下去,又在it 和on之间稍加停顿,结果就成了:“你得把邮票贴到自己身上”。
这位英语没有说好的营业员差点因此而丢了饭碗。
在语言交际中,语音、语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承载不同的信息,所以语音、语调必须正确。
教师可以有侧重点地给学生做专项练习,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连读、弱读、不同的重音位置等方式,区别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避免歧义。
二、词汇歧义1962年英美高级裁军会议,英方提出table a motion(讨论提案),而美方却竭力反对,其实到最后才明白双方观点是一致的,都是要讨论这个提案,麻烦的是table这个单词,英国英语“讨论”而美国英语则是“不讨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分析自然语言的新视角。
在语言对比分析中,偏正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中均有所体现。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差异,偏正结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复杂性。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以韩礼德为代表,注重语言在社会功能、意义和文化语境中的运用。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言被视为一种资源,人们通过选择和使用这些资源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这一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分析偏正结构歧义的理论基础。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差异1. 英语偏正结构的特点英语偏正结构以名词短语为主,通常由限定词、形容词、名词等组成。
在英语中,偏正结构的语序相对固定,通常为定语在前,名词在后。
然而,由于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以及复杂的句法结构,使得英语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也容易导致歧义的产生。
2. 汉语偏正结构的特点汉语偏正结构以短语和句子为主,其语序与主谓结构密切相关。
在汉语中,定语通常位于名词之后,这种语序与英语截然不同。
此外,汉语偏正结构的表达更加注重语义的连贯性和语境的依赖性,这使得汉语偏正结构在表达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增加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
四、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对比分析1. 语义歧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同一偏正结构在两种语言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理解。
例如,“red car”在英语中可能被理解为“红色的车”,但在汉语中则可能产生“红车”或“一辆红色的汽车”等不同的理解。
这种语义歧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2. 句法歧义句法歧义是指由于句法结构的不明确或复杂导致的理解困难。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偏正结构的句法歧义都可能存在。
例如,在英语中,“the girl with a red hat”可能被理解为“戴着红帽子的女孩”或“那个女孩有一顶红帽子”,而在汉语中,“穿红衣服的人”也可能因为语境不清而产生歧义。
英语中的歧义类型浅议摘要: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
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浅析。
关键词: 英语歧义类型语法歧义词汇歧义语音歧义在英语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句子,即一句话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
歧义的产生有多种情况,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1.语法歧义(rammatical ambiuity)paul robert在《英语句子结构》(enlish sentence structure)一书中指出:“据多数情况来看,歧义的产生并非故意的。
它是由运用句子结构时的疏忽造成的,以致没有能够将可以使意义清晰的标记包罗到句子中去。
(周立人,1997∶6)”于是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就引起了语法歧义。
伍谦光(1995∶199)认为:“‘语法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的句法结构有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歧义。
”语法歧义最常见,也最复杂。
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类例:1.1词性一个句子往往由于无法确定某个词的词性而变得无法理解。
(1)collee demands chane.很明显,例句中的demands既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名词。
chane同样如此。
于是此句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意思:(1)大学要求改革。
demands是动词,chane是名词。
(2)大学的要求改变了。
demands是名词,chane是动词。
1.2名词(修饰语)+名词1.2.1复合名词或名词短语(2)an enlish teacher此例在书面语中易引起歧义:(1)一位教英语的老师。
enlish teacher是一个复合名词。
(2)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
enlish作为修饰语加在名词前构成名词短语。
1.2.2in+名词(3)flyin planes can be danerous.此句也产生了两种意思:(1)驾驶飞机会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