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我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课改三年来本学科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一、新课程的改革理念

新课程明确要求以高品质的有效教学,促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水平。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化学科学素养。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我们贯彻新课改理念主要是提供课堂教学来实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互动,构建新知;信息提炼,总结和升华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水平。例如讲解物质的量,我们由已知的物理量及化学计算方法一步步推导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概念,增强这些概念的内部联系,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要在实行教学实践实现课程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不但仅为了分数?这样的反思,其实也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重建。

二、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学法指导要求

新课程下的教学行为主要有探究式教学、自主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分层教学。亦或是大家总结的教学方法,比如威中周家福老师概括的“读、讲、练、评”。

在一个课程内容有一种或者是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备课重点之一是为什么用这种教法,这种教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种教法在实践中暴露出了那

些缺憾,如何补充这种教法的不足等等,如学习有机物,这么多烃和烃的衍生物涉及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化学性质。如果用的是同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单调、乏味。在学习烷烃、烯烃、炔烃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所以学习芳香烃——苯时,先出示苯样品,由学生调动身上器官(眼睛、鼻子、手等)得出苯的物理性质,接着我们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再来学学苯的化学性质,能够由“焦点访谈“中“松花江苯污染事件”通过燃烧方法处理引入,采用实验探究得出苯的其他化学性质,最后学习苯的分子结构,能够从苯的某些化学性质得出苯是不含碳碳双键的一种特殊结构。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学法的指导,这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具体为:(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2)引导学生课间思考:①教材讲了什么问题?如何整理这些知识?②分析问题的准确思路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完整?③这么多内容,我怎么能记住?化学方程式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要协助学生理清概念,分层记忆,切忌死记硬背。④引导学生每次考试后总结并反思,昨天袁野老师总结的好:“改错(或者是反思)不应仅仅错误的,应该扩展成没有理解透彻的”。

与各位分享一个例子,很多学生问我怎么突破方程式书写,我给学生总结的复杂的就是两类,一是复分解反应型,交换成分,注意“量”的问题,如课堂分析AlCl3中滴入NaOH的产物,当量比例在1:3和1:4之间怎么处理,以此发散到盐酸滴入偏铝酸钠等书写;二是氧化还原反应,分析一个方程式中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化合价升高的,在实行元素合理组合。比如这次假期有个初中学生在我处补课,对浓硝酸分解的方程式,产物有NO2另一重要生成物氧气就分析出来了。这意味着,我们站在教师/学生的角度要实行反思、总结、归纳,再引导学生实行发散和延伸,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够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升效率。否则一味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水平是提升了,但是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要知道,高考可不是只考化学。

三、新课程下教材的使用

新教材实施三年,问题大致有三:1,我们始终有不舒适的感觉,例如感到现在的教材不系统,前后脱节,前面学的会产生遗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比如必修二中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主要讲解了速率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温度、催化剂),通过反应限度问题,推出可逆反应。而进入必修四,速率和平衡建立的仅仅体系都实行了重建,高一的内容感觉到白学了。我相信这样“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是“合理”的,但是我怀疑对理科学生来说,这样做是不是“高效”的呢?上次杨主任提出的对新教材的教学计划是否打破常规,提议做一个探讨,估计也是有所考虑吧。

2,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传播化学文化,新教材给出了大量的插图,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等栏目。在表现方式上能够说是向前跨出了很大一步,通过设置功能强大的多样化栏目,使学生获得发现和应用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但因为时间紧,多数情况下上述素材使用仅停留在现象性认知水平上,并没有挖掘出它们内在价值,使其得到充分利用。怎样恰如其分使用这些资料,我们威远中学年级组长梁证章老师也组织了几次讨论会,结果也不是很好。这点,愿意聆听各兄弟学校的经验。

3,课改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实行教学;要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动他们主动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内容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

每一次的总结,出现最多的就是“回归教材”。但是我们老师对教材的研读一直不是很好,上次全市考试中,有一个考查选修五缩聚反应的方程式,好的老师(连同我)一时间都没有想起,这说明大家回归教材是做的不够好的。再说一句话,请各位老师判断对错“催化剂能够大幅度提升目标产物在

最终产物的比例”,准确与否?这话是书上面的原话!

很多学生向我反应:古老师,化学知识点我都记下了,但还是做不起题。我们要承认,在理科综合中,相对物理,化学知识点多;相对生物,化学使用难。所以回归教材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而应该注重于教材的怎样使用以及使用的效果,这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它涉及到教学的设计、教学的手段、知识点的处理以及教学内容的增删与整合等等诸多方面。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一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四、实验的实施

新课改要求以实验为基础,强调化学实验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大家都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把化学实验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我们引入化学世界,新教材上的实验面广量大,怎么取舍值得大家近一步探讨交流。老师重点是演示讲解引导,尺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些重点演示,突出讲解,那些淡化,都值得思考。(现实中,我们观察到现在的新教材(必修)没有再设置学生实验,这个变化耐人寻味。就算是课堂演示实验,也有很多老师连铝热反应、银镜反应等一些经典实验都没有做,我们在批判的同时也在困惑:当分数成为唯一的考核,花太多的时间在实验上,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此时此刻,下面很多老师可能在想请不要跟我谈素质教育,我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重拾填鸭式教学,也要让我的教学成绩提升!毕竟这是最根本的考核。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负责任的,一是素质教育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