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3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二穴位注射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四针刺护理

第二章灸法

一艾条灸

二艾炷灸

三温针灸

四灯火灸

第三章放血疗法

第四章挑治疗法

第五章拔罐疗法

一拔火罐法

二拔药罐法

第六章发泡疗法

第七章磁疗法

第八章推拿疗法

附:小儿推拿疗法

第九章刮痧疗法

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得使用

第十一章换药法

第十二章熏洗疗法

第十三章溻渍法

第十四章涂药法

第十五章敷药法

第十六章贴药法

第十七章吹药法

第十八章点眼药法

第十九章药熨法

第二十章导便法

第二十一章坐药法

第二十二章煎药法

第二十三章服药法

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就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

强对穴位得刺激,达到治疗目得得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得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于两根针得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得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流量,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 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须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得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就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二、穴位注射法

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与药物对穴位得刺激与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得得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一)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得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压、胃病、胆绞痛、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注射用药液、5~20毫升注射器与6~7号针头、75%酒精棉球、镊子、消毒干棉球。

(三) 操作方法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选择大小合适得注射器与针头,抽吸药液。

3、选好穴位(2~4个),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4、持注射器,针头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用直刺或斜刺方法推进至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抽无回血,即将药物注入。

5、如用药量较多,可在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退至皮下再改变方向刺入注药。

6、药液注完后快速拔针,用干棉球轻按针孔,以防出血。

(四) 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副作用与过敏反应。副作用较大得药物应慎用;凡引起过敏得药物(如青霉素等)须先作皮试。

2、推药速度根据刺激量而定,要求强刺激者宜快速推药,轻刺激者宜慢速推药。

3、每穴注入药量一般为1~2毫升,头面等表浅处为0、3~0、5毫升,四肢及肌肉丰厚处可达5~20毫升。

4、进针后如病人有触电感,应稍退针后再推药,以免损伤神经。

5、注意不要将药液注入关节腔、脊髓腔、血管内。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采用针或其它方法刺激耳穴,达到防治疾病得一种方法叫耳针疗法。

(一) 适应症:凡适应毫针治疗之疾病,均可用耳针治疗。

(二)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消毒毫针或揿针、2%碘酒、75%酒精、消毒干棉球、镊子、胶布。

(三) 操作方法

1、选准穴位,常规消毒皮肤。

2、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半寸短柄亳针对准穴位刺入,深度以刺穿软骨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病人感局部热胀或麻凉为得气,一般反应强烈者效果较好。

3、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

4、需留针时间长者,可选用揿针作耳部埋针。

5、其它还有用磁石、菜籽、绿豆等园形硬粒,按压在耳穴上,外用胶布固定得方法。

(四) 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预防感染,若见针眼红肿,应及时涂擦2%碘酒或口服消炎药,防止软骨发炎。

2、耳廓冻伤部位禁止针刺。

3、耳针治疗时偶有晕针,须注意预防与处理。

四、针刺护理

(一) 治疗室内经常保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与通风换气。

(二)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不宜刺激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三)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针刺得恐惧感。针刺前应详细交待术中得感觉与注意事项。术中应做好保温与体位固定工作。

(四) 为防止折针,术前要认真检查针体与针根部,对有硬弯、锈蚀等不符合质量要求得针具应剔出不用。在行针或留针时,不宜将针体全部刺入皮内。

(五)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得部位,不宜针刺。

(六) 病人得胸腹、腰背部不宜直刺与深刺,避免刺伤内脏;孕妇得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至阴等敏感穴位,不宜针刺,以防引起流产。

(七)起针时应核对所针穴位及针数,以免将针遗留在病人身上。

(八) 针具用完后,先经高压消毒或煮沸消毒后再行选针与检针工作,选针时要用软布把针体擦亮,保持干燥,以防生锈,然后装入针盒消毒备用。

第二章灸法

灸法就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烧灼熏烤得一种疗法。借其温热性与药物得作用,以温通经络,调与气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达到防治疾病得目得。

一、艾条灸

(一)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邪为患得病证,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呕吐、腹痛、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有防病保健作用。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