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 格式:docx
  • 大小:13.75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案背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课。

本单元的六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是每个人的责任,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教材分析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

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运用“噬、沧海桑田、干涸、戈壁滩”词语并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

特征

2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同时,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4、运用课文理念,联系实际,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其消失的原因。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小组内自学字的音、形、义;搜集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资源萎缩或水资源污染的资料,课上交流,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2、讨论法:学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感知

能力。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课件展示<<忆江南>>唐白居易的诗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释义: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的美景曾经的那么的熟悉,灿烂的景色怎能不让我常常想起江南呢?

感悟: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作者忆起江南的春色,绚丽耀眼的色彩时时萦绕在心中。再看我们如今的生活

环境: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土地沙化,水域“瘦身”…… 让人痛心不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令人痛心的文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研读课文题目:

教师提问: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题目它传达了一个怎样的信息?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以这它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明确: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湖,后来消失了。感情基调是惋惜、悲痛、难过、遗憾。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针对题目,你能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三、请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悟(在文中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归纳要点)

(一)、用笔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二)、在书上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用四字短语形容。

明确:

过去:充满生机广阔美丽环境怡人生命绿洲现

在: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死亡荒漠

2、罗布泊什么时候消逝的?消逝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明确:罗布消逝于20 世纪70年代

明确: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明确:罗布泊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明确:同样的悲剧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

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四、合作研讨,深层次探究,突破难点

(一)、1、学生齐读12、13 段,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明确:只图眼前利益,盲目开发;不顾长远整体利益,不保护生态平衡,没有可持续发展观念

2、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

3. 课文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烈的感染力?

根本上,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悲剧。

原因就在于:写法上,对比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

对比手法:

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展示罗布泊今昔对比图片——12 张)

五、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一)、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想一想报告文学的语言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其特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

(二)、请你仔细阅读文章,找出具有真实性或形象性、抒情性的句子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1)抓重点字词

2)找修辞

3)悟思想感情

1、体味真实性。——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如:“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 米,平均每6 年下降l 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 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1652 万半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

明确:这句话引用数据,真实而具体地写出了由于环境的破坏青海湖所面临的危害,进一步增加了说服力,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 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 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明确: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2、感受形象性——修辞手法的运用

(1)拟人手法“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林干枯后的痛苦形态,“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2)排比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明确:“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

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大大强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3)注重想象描绘

女口:“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

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明确:注重想象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罗布泊当年的美丽。

3体会抒情性一一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