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学习—控制变量法》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学习—控制变量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提倡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的功能。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科学探究是初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重视科学探究过程和学生体验也是近几年中考题的出题方向。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多因素影响过程中的必须用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分析可能影响的因素,确定研究单一因素后如何控制其它因素,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验对比法设计实验。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反思与交流,完成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预习前测帮助学生将碎片性知识进行整合,总结出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方法的一般模式和方法。紧接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用时较长,选择60分钟的大课完成。

本课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引导学生真正从化学角度认识,分析,思考问题。

(2)学生情况分析

顺义区初级中学的初三学生。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化学知识基础较好,学习的热情还比较高,喜欢动手完成实验。以往新课中学生跟着教师已经完成了很有探究性试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学生的知识多为点状,很难完整的应用于实验中。主要体现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较差。所以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我设计了预习前测,启发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及分析问题的方法。总结梳理后再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将学生带入实验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感受成功,增加自信心,爱上化学。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控制变量法的内涵及应用范围。

(2)学会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控制干扰因素,从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3)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应该已有知识分析可能因素影响,并去伪存真,提出合理假设

(2)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并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物质世界多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实验中多因素分析及控制变量法。

(2)基于实际问题的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在此情景下,导致实验未得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哪些?

滴加酚酞或吹入

石灰水用量小导致实验无明显现象

浓度小导致实验无明显现象

同学们集思广益完成了方案设计,下就是同学们动手实验了,分组实验,实验现

溶液变浑浊。

溶液无明显现象

滴就迅速产生浑浊。

【板书】

科学探究学习

一、控制变量法二、应用

温度

环境压强

因素空气

种类

物质

用量:质量,接触面积

体积,质量分数控制

目的现象,结论Na2CO3+Ca(OH)2= CaCO3+2NaOH

实际现象:无明显现象

原因可能因素结论1、没反应 Ca(OH)2完全变质【√】错误 Na2CO3完全变质【╳】

2、CaCO3极少 Ca(OH)2量少【√】正确 Ca(OH)2浓度低【╳】

Na2CO3量少【╳】

Na2CO3浓度低【√】错误

3、S CaCO3增大:反应放热【╳】

4、反应慢:时间【√】正确

【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北京市顺义区化学教研员赵老师和各位同仁的挺立相助。

本节课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以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亮点1:每次在准备上复习课时,我总是要先备学生再备知识,这次也不例外。学生经过大半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对化学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预习前测试题是改编2016年北京中考37题,目的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通过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探究框架和思路。

亮点2:现在的教育改革方向指引着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记住,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将知识总结并消化吸收构建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科学素质。

设计基于实际问题的探究,情境改编自2016年西城一模37题。2ml10%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5滴饱和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原因,鼓励学生分析可能因素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不做预设,给学生开放空间,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

亮点3:不避讳任何异常现象,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将问题讲清楚。

猜想温度影响是学生发现新的异常现象1,刚刚演示实验中没有浑浊的溶液变浑浊了,学生猜想一定与时间有关,但分析的原因是反应速率慢,教师没有过多解释并表示赞赏。

异常现象2,向10%Na2CO3溶液和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饱和石灰水时不振荡都会有沉淀,振荡后沉淀消失。引发学生再次分析时间因素原因应该不是反应慢,可能是生成的碳酸钙溶解了。通过实验验证和资料信息,最终找到了真正的原因盐溶液的浓度会暂时影响CaCO3的溶解度。反思原因,学生分析出原实验能迅速产生沉淀的方法。

“实事求是,认真探究,通过各种途径找出真相”是每一个勇于探究的人的座右铭。科学的发展是靠我们这样一代一代探究者推动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

亮点4:在探讨中提升知识。教学中设计了很多学生交流合作的环节。学生们在合作、分享、展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更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现欲从而提升自信心。

亮点5:运用熟练多媒体资源。PPT课件,实物投影,触摸式白板的运用,给教学提供了便利,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参与度,也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

研究课后观摩老师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

建议1:复习课的内容应融入新授课中。科学探究是一种研究方法,不是一节课两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