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类传播概论

1、传播是指信息在传者和受者间流动的过程。

2、传播是信息共享活动,是信息双向互动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符号解读的过程。

3、人类传播的历史(5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2)文字传播时代(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时代

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

1、传播学诞生的社会条件:

首先,人类科技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从而使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术界

开始对传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次,公共信息所产生的政治性影响促使学术界对宣传和舆论进行深入研究。

最后,社会科学迅速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2、传播学的奠基者

⑴哈罗德•拉斯韦尔

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上。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具有非常强的经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他还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此文还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⑵库尔特•勒温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当一个人通过一种传播过程接收了信息,该信息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由这个人所属的群体决定。今天,勒温的“把关人”概念被传播学学者们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组织传播的研究中。

⑶保罗•F •拉扎斯菲尔得

优秀的方法论者,在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中均有所建树。他从研究广播这个新型的大众媒介入手,介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他在研究大众传播的效果方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开拓者,对研究方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将调查访问和多变量资料分析结合起来的途径,将民意测验变成了一种科学工具。

⑷卡尔•霍夫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开创了美国微观层次研究个人态度变化的学术传统。他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传播研究对传播社会效果(以态度改变的程度测量)的重视。说服研究由亚里士多德经卡特赖特至霍夫兰,遂成为一个直到今天仍非常受欢迎的传播研究课题。霍夫兰等人的研究项目既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又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⑸威尔伯•施拉姆

传播学的学科创始人,被称为“传播学之父”。作为“集大成者”将前人的成果集中起来,归纳、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完善化。从新闻的专业角度,把新闻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学术成果联系起来,从独特的视角考察传播学,并使传播学最终发

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是第一个拥有创建“传播学”这一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终生的人。他一生先后组织创办了三家最重要的传播研究机构。不仅如此,他还是最早在大学中开设传播学博士课程的学者,培养了第一代传播学学者,在传播学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主编了最早一批传播学教材,如:《大众传播学》(1949)、《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1954)等,其中代表作有:《男人、女人、信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大

众传播和社会发展》(1964)、《人类传播史话:洞穴壁画到微芯片》(1987)等。

3、西方现代传播学可以分为两大学派:以美国实用主义为价值立场的经验学派和以欧洲人文

思想为基本资源与立场的批判学派。

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的深刻影响,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滋生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

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和成果都有十分突出、十分明显和经验主义特点,

所以被称作经验学派或行政学派。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思想背景,主张对资本主义传播机制进行深刻的批判性研究和根本性、革命性的改造,代表着西方传播

学中批判性思考的人文深度。

第三章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的构成要素:信源、编码、讯息、媒介、解码、受众、反馈、噪音

二、传播的类型

从传播者的角度看:分别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国际传播

从媒介的角度看:分别为人类自身和技术性的,即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

从信息角的度看: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体育传

播等

三、传播过程模式

(一)单向性传播模式(三大类)

1、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2、申农——韦弗教学模式

(二)双向循环传播模式

1、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双向循环模式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3、德费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三)社会系统传播模式

1、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2、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场模式

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实地调查法

(一)实地调查的基本步骤:

1、计划准备阶段

2、实查阶段

3、数据处理阶段

4、总结阶段

(二)抽样调查:

1、简单随机抽样

2、分层抽样

3、整群抽样

4、多级抽样

5、系统抽样(会计算抽样间距、如何保证随机性)

(三)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分类:封闭式问卷、开放式问卷、半开放式(半封闭式)问卷

2、问卷制作的基本原则:

①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易懂

②问题的语言陈述尽量简短

③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获多重含义

④避免主观诱导试提问

⑤一般不能用否定方式提问

⑥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

⑦避免提出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

⑧将调查对象以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二、内容分析法(过程步骤要会自己分析)

过程:确定研究目的→建立假设→抽取信息样本→制定分类样本→处理样本资料→统计分析判别→撰写研究结果报告

三、控制实验法

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控制,二是随机分配(如何保证随机分配)

四、个案研究法

4个特点:特殊性、描述性、启发性、渐进性

第五章传播学基本概念

一、信息

1、信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不确定性或者熵的测量。

2、信息的特征:事实性、传递性、时效性

3、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了解,在书中45—46页)

二、符号与意义

1、符号:是指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

素。

2、语言符号:美国学者爱伯特•梅热比指出人类在交流中往往有这样的规律:沟通理解=

语调(38%)+表情(55%)+语言(7%)

3、物化符号是特定文化的结晶和标志,往往积淀着深厚的历史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内容。

4、意义:传播的实质不是符号的交换,而是意义的交换。

第六章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

人际传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的而四大功能:获得信息、建立关系、实现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满足情

感需要

二、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

4个基本特点:双向交流、多种手法、情境性强、互动性强

三、人际传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