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环境极其复杂,竞争日益激烈。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经很难全方位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这就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达成目标。而生长在 21世纪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往往是一个家庭里两位父母,四位老人共同疼爱一个小孩。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与人合作的意识淡薄,团结协作的能力较为薄弱。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一、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而且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合作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合作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比如在低年级讲《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了。还可以讲《三只蚂蚁》的故事: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通过正反两个截然不同结果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团结起来,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这重要不仅是针对目前的学习,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就会自觉自愿地与人合作,合作意识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创设情境,营造合作氛围

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愿意与别人合作了,这就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营造轻松的合作氛围就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交往教学过程”教学论超越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双主体论,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强调体验与共鸣,强调理解与共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体验、探究、发现、思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自身提高和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营造轻松的合作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使用,能较强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搭建起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既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他们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激励学习,创新合作思维

教师在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与人合作、什么是合作之后,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进而运用高效的合作方法,更快、更完美地达到目标,形成合作能力。

1、保证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在群体活动中,有些孩子社交能力较弱,或者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者不能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而成为了“忠实的听众”;有些孩子却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在合作中往往“高谈阔论”俨然成了群体中的“领导者”,他们的意见,不管对错与否,往往会成为本次活动的最终意见。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整,在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搭配,并在每次活动的过程中安排每个孩子的任务。例如阅读知识丰富

的孩子可定为组长,这样可让他们带领组内同学共同进步;在阅读教学中,让感情细腻的孩子带领大家共同体验角色的心理变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在分工时给每个孩子适当的机会,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小组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起主人公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有发言和倾听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理解力等,还培养了学生在与别的同学意见不同时的协调能力、思维的敏捷程度,以及分析能力。

2、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节奏,针对孩子的认知基础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孩子觉得这些问题非常有讨论的价值,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将每一个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3、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讨论结束后,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应该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再针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让学生对合作的过程充满信心和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设立“最佳沟通奖”“最佳搭档奖”“共同进步奖”“最佳智囊团”等多种荣誉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乐于参与其中。

四、开展活动,展现合作能力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海纳百川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个人与团队关系就如小溪与大海。每个人都要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从实际入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的优势,从利益上强化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

1、开展口语竞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以相声、讲故事、演讲、朗诵等形式进行表演,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2、开展读书活动。为了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动力,拓宽视野,并且也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可以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竞赛,朗诵,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受到读书乐趣的同时,更深切地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3、艺术展演。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学生精心编排精彩的节目,精诚合作,在汇演活动中成功演出,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公益性活动,让他们从中体会帮助与被帮助的心理体验,从心理上强化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比如“学雷锋”系列活动: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明白,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比如献爱心捐款、帮五保户打扫卫生、帮助学困生解决难题等。

为了使“团结合作”活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家长开放周、发放“家校联系卡”等方式,向家长展示学生在校情况,密切学校、家长、老师的联系,使更多的人广泛参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