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普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企业普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依法治企工作的不断深化,加强企业民主法制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已成为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开展企业普法,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企业法律素质和竞争力,成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国内法制环境的不完备、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的法律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将从现今企业普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探究企业普法问题存在的根源和具体内涵,以期抛砖引玉。

主题词:企业普法

一、企业普法的意义

我们常说依法治理工作有六个环节,即立法、普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立法是基础,普法是前导,执法、司法是关键,法律服务是重要环节,法律监督是保障。被视为前导的普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企业普法用法提出新的要求。开展企业普法和依法治企对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法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对外维护自身权益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法律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予以研究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企业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新局面,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新的经济纠纷和法律问题。面对市场经济转型和加入WTO的挑战,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靠法律来规避风险。因此,加强企业法律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普法工作是开展好法制工作的基础,只有多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经贸法制和企业法制工作人员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其次,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要做到内部管理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人治”思想,必须要注入法治的基本内核和原则精神,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都必须按照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建立完整、科学、协调、高

效的良好现代科学企业制度,尤其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搞好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使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受到制度的调整规范,使管理中所授予的各种权力都有章可循。正确处理好发展企业与服务社会的关系,搞好优质服务,严格守法经营。可以说,在我国加入WTO后,加强企业法治化建设,是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二)、依法治企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需要

首先,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企业是市场中的一员,而且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都应该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因此,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首要要求就是按照市场规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为自己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普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法制环境的不成熟

1、组织领导体制不完善

表现在组织指导上不到位或者是活动不能够深入,流于“一阵风”,“走过场”。同时,一些企业虽有提高自身依法治企工作水平的愿望,但苦于缺乏业务指导,造成工作成效不明显。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识到,依法治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或企业哪一方的努力都不够,必须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齐心协力,才能求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能搭建一个区域合作性、协调性的依法治企工作载体,不仅能理顺关系,加强工作指导,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而且可使驻区众多企业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

2、保障机制不完备

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前提是企业有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在指导企业建章立制过程中,我们摒弃以往的行政指导方式,利用协会的这一平台,协调组织协会企业相互之间的参观学习、走访取经,交流依法经营管理、法律事务工作、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经验和信息,促进业务合作。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合同管理、资产重组和代理诉讼等管理经验的总结交流,培养造就懂经

营、善管理、熟悉法律的企业管理人员。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项工作逐步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关注,并被摆上了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

(二)、企业普法体系不健全

1、普法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

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依法治企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缺乏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治企的自觉性不强。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主存在重经营轻普法,甚至有许多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违法经营的状况。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仍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法律事务的状态,而不是主动地预防、规划、应对。

2、普法形式上缺乏针对性

一是教条灌输,许多讲法者习惯于按条法施教,从总则开始逐条讲解直到附则,劈头盖脑地灌输。笔者认为:对企业人员讲法宜采用“立体框架”式的而并非“平面”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全面阐述、论证,只要把法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主要的知识点勾勒清楚即可,具体细节问题今后可由听课人员自己去查阅法律条文解决. 二是教非所用,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有其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过去那种认为企业应该承担许多社会责任的观念,正在被市场经济所扬弃。所以对企业普法的内容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符合其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企业感兴趣的是那些能够维护其权益、提高其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及职工经营技能的法律。如名牌商品的生产、经销商就特别重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工业产权保护法;较易发生购物纠纷的大商场就特别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你要到企业去普及《刑法》、《婚姻法》,职工就不可能很热心。三是呆板单调,法的内容本来就比较枯燥,讲法和听法其实都是一件“苦差事”。讲法者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尽力把法讲得生动活泼。比如在讲授中灌以案例或讨论等形式提高讲授的生动性,提高听授者的积极性。

3、普法与依法治理的脱节我认为这一段可以不要,和企业普法关系不大

立法和执法有鸿沟可以想象,我们要承认能够完全做到法律规定是很难的。法律是要靠人去实施的,中国有几千年的人治传统,执行的人本身的非法治的行为非法治的理念都会造成法律执行中的变形。我们国家颁布了十年依法行政纲要,这是划时代的东西,如果公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