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川教(2011)6号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制订实施《四川省幼儿园装备规范》促进幼儿园装备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作者:杨兵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02期《四川省幼儿园装备规范》(以下简称《装备规范》),2012年5月31日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12年9月19日,四川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川教〔2012〕174号)。
1《装备规范》编制简要过程《装备规范》编制同时列为四川省教育厅基教处的研究课题和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
1.1成立了标准起草制订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于2011年4月成立标准起草制订组,由处长任组长,副处长任副组长,实验教学科、质量监督科等相关业务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和市(州)、县(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研部门的业务骨干、部分幼儿园园长组成标准起草制订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时间进度安排。
1.2进行专项调研,形成标准草案为了解全省各地幼儿园装备现状及新形势下的装备要求,一是进行书面调研,将调研问卷发到21个市、州的84所城市、县镇、农村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师资、办园规模、园舍建筑,户外活动场地、玩教具配备、设备设施及图书配备等情况;二是深入到富顺、崇州、彭州等川内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类型的多家幼儿园,实地进行了调查并召开了座谈会。
标准起草制订组通过总结分析各种意见、反复讨论研究,认真学习国家及沿海省份的装备规范,拟写出初步方案,完成标准结构体例设计。
1.3召开专题研讨会,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分别于2011年9月和10月召开了两次《装备规范》研讨会,组织标准起草人员、教育装备专家、幼教专家、企业代表以及幼儿园园长进行研究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装备规范》(征求意见稿)。
1.4充分征求意见,不断完善《装备规范》技术物资装备处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至全省各相关部门,标准起草制订组对全省有关市(州)、县(区)教育技术装备处(所、站)和幼儿园反馈的35条意见都进行认真梳理分析。
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篇一物业园区工程部设备管理模式1、工程部内按设备系统类别划分区域,对整场进行物质备案。
并将工作相应岗位合并为两个班组。
班组内人员由领班按任务所需和个人专业特长分配不同岗位,但可以根据排班和实际任务的需要,调整到本班组的其他岗位,满足以精简经济的人力保持设备良好运行和维护的需要。
2、各岗位当班人员按职责范围和岗位职责负责所属设备的运行和维修保养,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按制订的运作程序规范的完成工作任务。
3、设备维修作为工程部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将按日常报修、日常巡查检修、预防性维修和翻新改造四个功能块来进行,具体说明如下:一维修功能所有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检修以四个功能块来完成:(1)预防性维修:所有设备设施均制订维护保养和检修计划,按既定时间、项目和流程实施预防性的检修。
(2)日常报修处理:设备设施的使用部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故障以报修单的形式通知工程部采取维修措施。
(3)巡查检修:工程部各班组值班人员在当班时段至少对责任范围内的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巡查,发现故障和异常及时处理。
(4)增改翻新:根据设备设施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已有的设备设施进行增加、改进性能和翻新处理,使设备设施重新恢复使用价值,得到良好的利用。
二维修结构(1)经理负责根据园区设施规模制订维修程序和维修计划。
(2)以各专业班组为单位,按既定的责任范围,分别负责所属区域或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检修。
(3)重要设备设施和综合专业性设备设施由经理负责组织相关班组共同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
三维修控制(1)经理负责监督各班组按既定的程序和计划实施,控制维修成本、效率和质量。
各班组按程序和计划在领班的组织和带领下,实施并完成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
(2)日常报修处理由报修部门负责验收设备修复质量并签收《工程报修单》。
《工程报修单》共三联由报修部门验收签字后一份报修部门留存、一份工程部备查、一份由工程部每月汇总转交财务核算材料成本。
《四川省小学音乐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编制说明一、本目录中列出的器材的品种和数量,是在学校有符合建设标准规定的音乐教室的基础上制定的。
学校可根据本校特色项目开展情况,适当增加器材的品种和数量。
二、本配备目录按每班45人计算,提出了三类配备方案:Ⅰ类配备方案:4个平行班以上含4上平行班的学校按。
Ⅱ类配备方案:2~4个平行班的学校或低于2个平行班的城市(县城)学校。
Ⅲ类配备方案:2个平行班以下完全小学。
不完全小学按Ⅲ类配备方案选择配备其中相应年级的器材。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按小学规模相应类别配备。
三、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扩大配备范围,增加配备数量。
四、本目录所列的配备内容分必配和选配二种,在配备数量上加“*”的为选配项目。
在配备过程中应按先“必配”后“选配”的原则进行。
学生自用器材一般为学生自购。
五、本目录中涉及的项目(含工程、设施、产品等)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的规定,严禁无标项目进入学校。
六、本目录的执行情况由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质装处负责监督。
四川省小学音乐教学仪器设备(设施)配备目录配套数量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应配实配备 注V 教室设施V01电子琴教室网络系统56-88键套选配V02数码网络教室网络系统56-88键套选配D 电教仪器D001组合音响套11D002录音机带CD 唱盘台11D003电视机74cm 彩色或液晶台11D004视频展示台台11学校公用D005数码白板套D006Dvd 机台11D007Mp3或Mp4台11K 计算机K001多媒体计算机台11学校公用R 教学软件可在网上查找RV001小学音乐教学录音带套11RV002小学音乐教学光盘套11RV003磁带(录音带)空白60min盒1515RV004打谱软件简谱、五线谱、钢琴、吉它等打谱软件套11G 教学挂图可在网上查找GV001音乐教学挂图套22配套数量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应配实配备 注B 教学仪器BV001教鞭笔激光支22BV002谱架折叠式副1010BV003指挥棒组11Z 教学设备ZV001金属五线谱绿板 1.2m×4m块22ZV002五线谱电声示教板块11与电子琴配套ZV003音乐专用椅只5050按教室学生配ZV004识谱教具各种常用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拍号、小节线、终止线等常用记号。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征求意见稿)第⼀章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实施素质教育,全⾯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的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依据。
(三)本?标准?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达标的原则。
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市(州)、县(市、区)⼈民政府负责根据本?标准?制定本地学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市(州)、县(市、区)⼈民政府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资源使⽤效益。
(五)本?标准?适⽤于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普通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另⾏规定。
第⼆章学校设置与规划(⼀)学校设置1.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本地实际,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统筹考虑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流动趋势,结合⼈⼝密度与分布、尤其是学龄⼈⼝数量及增减趋势,以及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
农村学校设置应以⼩学就近⼊学、初中相对集中为原则,统筹考虑交通出⾏便利,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既⽅便学⽣就近⼊学,⼜相对集中办学,并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
对农村边远⼭区、交通不便地区应适当保留教学点。
对农村边远⼭区、⽣源相对较分散的学校,应根据需要增加必要的学⽣⾷宿条件或设置寄宿制学校,⽅便学⽣就学。
城市学校设置应根据交通、环境条件以及学校规模、服务半径、学⽣住宿条件,以⽅便学⽣就学为原则。
中学理科及小学数学科学和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各中、小学校:为了巩固“普九”成果,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学理科及小学数学科学和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的配备和管理使用,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现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初中理科、小学数学科学及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通知(川教函[2007]168号)和相关管理使用规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初中理科、小学数学科学及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通知(川教函[2007]168号)2、中学理科及小学数学科学和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卫生劳动技术等相关管理制度二00七年七月十六日一、《学生实验守则》1.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包括到实验室进行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含讲义指定课前必做的内容及实验数据表格)。
进入实验室须带上预习报告,经教师检查同意方可进行实验。
2.严格按照实验分组表进行实验,不得擅自调整分组。
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有事有病要事先向实验教师请假。
一般情况下,所缺实验不得补做。
3.实验前检查、清理好所需的仪器、用具。
如有缺损,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不得自己任意拉用。
4.遵守课堂纪律,保持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严禁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5.使用电源时,严禁带电接线或拆线,务必经过教师检查线路后才能接通电源;实验后要切断电源。
6.爱护仪器,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操作。
仪器用具发生故障、损坏或丢失等特别情况,应立即向教师报告。
严禁擅自拆卸、搬弄仪器。
有损坏仪器,应做出书面检查,等候处理。
公用工具用完后应立即归还原处。
7.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如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气味、打火、冒烟、发热、响声、振动等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仪器,并向教师报告。
8.实验中若发生触电等人身伤害,应保持镇定并立即切断电源,马上向教师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川委发〔2010〕18号),推进义务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相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我省举办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政府规划、批准设置、新建、改造、管理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依据,是我省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参照依据.(三)本《标准》的实施,遵循分级负责、分步达标的原则.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本《标准》的实施;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根据本《标准》制定本地学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本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注重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益.第二章学校设置与规划(一)学校设置1.学校布局要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市、乡(镇)总体规划要求,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2。
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学校布局专项规划。
根据学校覆盖范围,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要认真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3。
农村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
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四川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作者:郑红梅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第17期摘要四川省通过实施教育灾后重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项目,让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改善城乡教育办学条件、缩小区域教育差距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03-0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公平和优质的有机统一。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包括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享有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享有相对均等的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三个层次。
优质教育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学有良教”的需求,要求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最基本的前提要求学校资源的配置是充足的、富有效率和效益的。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不仅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更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凸显对教育质量的诉求。
1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四川省通过实施教育灾后重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薄改”计划和“全面改薄”等项目,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根据教育装备事业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8014所小学,其中5478所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4388所中学,其中3232所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
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在改善城乡教育办学条件、缩小区域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但是距离人民群众对公平和优质的需求还有相当远的差距。
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四川既有较发达的成都平原,也有欠发达的盆周山区和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成都、绵阳、德阳等市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和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
尤其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实施农村标准化建设工程、教育装备“满覆盖”工程、城乡中小学标准化提升工程等,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成为全国首个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城市。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
川教〔2011〕61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
装备标准》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推动我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省基础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实际,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标准》的重要意义。
要切实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保障机制,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力度,落实“建、配、管、用、考、培、研”工作,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应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标准》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
附件: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二○一一年五月四日
主题词:印发装备标准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1年5月4日印发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二0一一年四月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编制说明
一、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推动我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四川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59号);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2]102号);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的通知(教发[2008]26号);教育部颁布JY/T 0385-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教育部颁布JY/T 0388—2006《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教育部颁布JY/T 0386—2006《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教育部颁布JY/T 0406—2010 《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基[2003]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通知(教基二[2009]11号);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川教〔2007〕173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为依据编制。
三、本标准包括《中小学功能教室及教学场地装备标准》、《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和《中小学图书装备标准》。
四、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
其中职业中学(文化课)除达到《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外,其专业设备设施应按相应要求配备。
特殊教育学校(盲校、聋校、培智学校,工读学校)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及办学规模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
五、本标准以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为基准测算,按学校规模大小提出了满足教学需要最为基本的装备要求,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应按照标准的上限进行装备,并增加选配项目。
特色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开设特色课程,应根据办学规模和课程开设情况,达到相关专业配备标准。
六、本标准未专门制定完全中学的装备标准,完全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参照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相应规模的标准执行。
七、新建学校的功能教室、教学场地,应严格按标准执行。
现有学校在改建、扩建时要因地制宜,逐步达到标准要求。
八、学校200米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60米的直跑道,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米的直跑道;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器械游戏场地;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九、“--”表示不作要求,“()”表示选配。
十、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十一、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至新标准发布之日起失效。
本标准由四川省教育厅技术物资装备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