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三历史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40.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于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

3.近代某条约规定,“1200万为军费赔偿,600万为所销鸦片之赔款,300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英商之债款”。批准该条约的皇帝是A.康熙帝B.道光帝 C.咸丰帝D.光绪帝

4.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5.下图是老师在讲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依据图示,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6.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

A.提出三民主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提出三大政策D.领导护法运动

7.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当时内地对香港的宣传是黑社会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然而令蔡珠祥(引者注:一位曾经的“逃港”者)惊讶的是,这里的生活水平比内地高许多,香港居民还用上了洗衣机和电视机。”文中的“当时”最有可能是指上个世纪

A.四十年代B.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八九十年代

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10.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背景是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经济比较薄弱D.农民阶级全面支持改革

11.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二.非选择题(第13题34分,第14题18分,总计52分)

13.(34分)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

作为武器的目的。(8分)

材料二19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请列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个典型事例。(6分)

材料三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⑤敌对时期(1949-1972)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个阶段形成的政治原因。(2分)

嘿,快给我松

绑。

黄祸(Yellow Peril)是殖民主义时期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煽动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的偏见的一个用语。从威廉二世正式提出“黄祸论”之后,西方列强各自根据自己不同的在华利益提出各种版本的“黄祸论”,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其所强调的内容也不断变换。其内容概括起来讲: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中国土地贫瘠,而且人口众多,人口对外扩张不可避免,而这必然要冲击西方的优秀民族;.中国人散布世界各地,勤劳节俭,索酬低廉,抢了外国人的工作岗位;中国人野蛮好战,中国多年受外国剥削压迫,一旦强大起来,必然对其压迫者实行报复……中国人一旦采用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中国军事和经济必将迅速发展,会威胁全世界。

——薛衔天《百年潮》(4)根据材料四,概括有关“黄祸论”的观点。(8分)请你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分别是什么?(6分)

材料五当今少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5)材料五中的图片反映了少数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误判,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到中国经济的牵制。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史实,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4分)题。

材料一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叶士奇《草木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的特点。(4分)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治国的基本原则,简析其对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

材料三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近代国家有四个特点:……(三)尊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扩充人民之参政权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