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压裂井挖潜方法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谈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技术作者:刘成千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08期摘要:我国许多油气田在投入开发初期就普遍进行了压裂改造,获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重复压裂作为老油气田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就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重复压裂技术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1 重复压裂机理重复压裂油井中地层应力分布是影响水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研究重复压裂井井眼附近的应力分布状况至关重要,以便确定在重复压裂过程中裂缝是否重定向。
对于重复压裂井而言,由于存在初次支撑裂缝和天然裂缝的应力场分布以及生产活动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从而导致了井眼附近应力的变化,产生了诱导应力场,在两个水平主应力方向上均附加诱导应力。
最大诱导应力等于裂缝闭合后作用在支撑剂上的净压力,该应力垂直于初始支撑裂缝,而最小诱导应力平行于初始支撑裂缝。
在近井筒附近,新裂缝将在应力最弱点开始启裂,如果在井筒和初始裂缝周围,两个水平主应力相等椭圆形区域内,原最小水平主应力与最大诱导应力之和大于原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诱导应力之和,则在重复压裂时,二次裂缝将重新定向,裂缝启裂的方位将垂直于初次裂缝方位,即产生新裂缝。
随着裂缝向远离井筒方向不断延伸,诱导应力场的影响逐渐减小,在两个水平主应力相等椭圆形区域外,向初始裂缝方向旋转。
但是由于裂缝生长的惯性作用,裂缝沿重定向方向仍将延伸一段距离,最终裂缝沿初始裂缝方向延伸。
2 重复压裂压前储层评估对重复压裂地层进行评估,一般考虑以下内容: 重复压裂井的现状;前次压裂的生产历史;对前次压裂裂缝有效程度及失效原因进行评估;对前次压裂及油藏生产历史进行模拟;目前压裂井是否有新注水井点。
通过评估,获取重复压裂施工所需信息和参数,如:地层是否具备期望的生产能力、累积产量和期望的采收率;裂缝导流能力大小,确定支撑剂在缝内的状况;裂缝支撑缝高是否适当以及压裂液与地层的配伍性等,复压井层应具有较高的压力系数,同时采出程度较低,具备重复压裂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重复压裂改造技术及开发效果一、项目背景采油三厂所辖的卫城、马寨和古云集低渗透非均质油田,地层平均渗透率8-30×10-3µm2,平均孔隙度10-15%,井段长20-80米,层系多达6-7个;层间差异大,渗透率极差大,变异系数0.7;不同层位破裂压力差异大,达8MPa以上;多数井以压裂方式投产,且随着水力压裂技术的规模应用及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补孔压裂的选井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使得实施重复压裂十分必要。
主要原因如下:1、新投井压裂规模偏低,裂缝控制泄油面积小;2、层间差异大,合层压裂时部分井段未压开;3、地层应力分布改变,有新增注水受效方向;4、初次压裂施工失败,目的层段未形成有效的裂缝支撑;5、初次压裂时注采井网不完善,压裂未能获得较好的增油效果;6、在深井、高温、高压、微粒运移、多相流等恶劣条件作用下,初次裂缝已经失效;7、在老区块对动用程度相对较小的高压区域,选择适当的时机重复压裂,,造缝连通剩余油富集区域等。
针对上述因素,在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分析初次压裂工艺过程,结合生产动静态资料优选重复压裂井层、确定重复压裂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复压裂技术,提高油藏水驱动用程度,实现老油田的高效开发。
二、重复压裂工艺技术(一)、重复压裂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重复压裂是指井经过初次压裂后对同一层段进行的第二次及更多次的压裂措施。
油井重复压裂的基本原理:一是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应力的改变,重复压裂裂缝方位角与原有裂缝有一定的偏转,沟通新的泄油区:二是重新压开过去已压裂的但因各种原因目前已堵塞或闭合的老裂缝系统,解除近井筒地带堵塞;三是通过动静态资料的分析,采用分层压裂或裂缝暂堵重复压裂启动初次压裂未启动物性较差层,或使裂缝偏转沟通新的泄油区。
基于对重复压裂方式的不同理解,目前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有三种方式:(1)层内压出新裂缝。
地应力的改变产生新的裂缝,从而大大提高油井的泄油面积,达到增产目的。
采油井重复压裂裂缝失效原因研究摘要:多年来,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为油田开发创造了很大的价值,为油田产量的增加、油田开发水平的提升、人力物力的节省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认可。
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压裂措施都达到了有效增产的目的。
本文结合现阶段采油井重复压裂技术的应用,分析了采油井重复压裂裂缝的失效原因,并阐述了其对策,供相关人士斟酌参考。
关键词:采油井;重复压裂裂缝;失效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迅速,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也给采油井重复压裂技术增添了很大的难度。
采油井重复压裂技术经过多年的应用,其价值已被相关人士确定为有效增产的工艺技术。
现如今,技术施工过程中由于堵塞、结垢和人为的原因导致重复压裂裂缝失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一、采油井重复压裂裂缝失效的原因分析(一)、微粒运移裂缝及周围的地层堵塞是采油井重复压裂裂缝失效原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粒运移引起堵塞,黏土会以薄片的形式沉积在泥质胶结储层的孔洞、缝隙中。
地层水的微量元素以及矿化度很容易收到外来水的干扰,使得自身的矿化度发生改变,地层水自身的阳离子同黏土的负电荷作用对电中性平衡的控制会随着PH值(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的改变而发生变化[1]。
此外,黏土片叶也会受到影响,随时发生黏土片分散。
水中含微粒会受到亲地水砂粒周围不运移的制约,移动水相一旦有水的进入,微粒就会立刻发生分散运移现象,将孔缝堵塞,地层渗透率也因此大大的下降,出现堵塞。
(二)、结垢与沉积在油田的作业中,温度、压力酸碱等发生改变时,地层通道以及传输设备很容易形成结垢,包括油结垢、水结垢和泥浆结垢。
结垢形成的主要位置都是在空隙中、裂缝中、岩缝中、井下的钻具和泵体内、注水井口汇集交织处等等。
结垢的化学条件、物理条件等相关条件一旦成熟,结垢必然发生,将易结垢之处堵塞、卡死、腐蚀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
结垢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步骤。
部分国外水平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典型案例1. 引言在石油工业领域,水平井重复压裂是一种常见的增产技术。
它通过多次压裂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油藏的产能和采收率。
本文将对部分国外水平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技术特点和应用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2. Case 1: Eagle Ford Shale FormationEagle Ford Shale Formation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重要油气田。
在该区域,部分水平井通过重复压裂工艺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该工艺采用了多级水平井段和压裂工具,利用高压液体将地层裂缝扩大并稳定,从而增加了原油的采收率。
经过数次压裂,井产量得到大幅提升,为当地油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Case 2: Bakken FormationBakken Formation是北美洲重要的页岩油区之一,也是水平井重复压裂技术的成功应用范例。
在该地区,一些水平井通过多次压裂工艺进行了有效的油藏开发。
通过合理设计压裂参数和控制井段布局,这些井实现了优异的产量表现,并且在长期稳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这些案例为国内页岩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 技术特点分析这些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表明,部分国外水平井重复压裂工艺具有一些共同的技术特点。
它们注重压裂工具和液体的优化组合,以确保地层裂缝的高效形成和扩展。
多次压裂的井段布局和控制技术得到了精细调整,以实现更广泛的地层覆盖和更大的产能释放。
这些案例还充分利用了现代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对压裂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保障了工艺的实施效果。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部分国外水平井重复压裂工艺技术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对这一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它不仅在增产增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解决难采油气田开发难题和提升采收率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
未来,我国在水平井重复压裂工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深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有信心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油气田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贡献力量。
重复压裂方式重复压裂是在原有压裂井的基础之上再次或者多次进行压裂的一种方式。
目前国内外的重复压裂方法主要有3种:原有裂缝延伸、层内压出新裂缝和转向重复压裂。
原有裂缝延伸在油田的不断开采中,由于地层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很多原来存在的裂缝已经不能正常工作,这样将导致原有的渗透率降低,产量减少。
面对此情况,只需要对原有的裂缝进行延伸,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重复压裂方式。
例如压裂所产生的裂缝会随时间的增长而有所闭合,像这样的油井则需要加砂重新撑开原有的裂缝,以增大其导流能力,提高油井产量。
层内压出新裂缝由于厚油层在纵向上的非均质性,油层内见效程度不同,会导致层内矛盾突出而影响开发效果,因此可以通过采取补射非主力油层或对非均质厚油层重复压裂或者压裂同井新层等措施改善出油剖面,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国内目前主要基于这种认识展开理论和实践探索。
转向重复压裂经过长时间对油田的不断开采,油田的渗透率不断降低,很多油田基本上都是处于高含水期,再对油井进行开采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油量。
由于可以渗透的油藏已接近枯竭,因此要求我们对原来已有的裂缝进行封堵,通过该途径采油可能减少水的进入。
与此同时对该井再次进行压裂,这样就能压裂出新的裂缝。
而暂堵剂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对地层封堵的效果,封堵原有的老裂缝,保证堵水采油的进行,Chevron、Unocal、Dowell和Lost Hill等大公司的试验都表明其具有可实施性。
由于最小主应力原理的存在,因此在对油井进行封堵的前提下进行压裂,虽然有可能使压裂液还是向着最小应力的方向进行压裂,但是封堵会使压裂液进行变向,这样就改变了压裂的方向,使压裂能够较为合理地进行,从而能更大程度地对油井进行再次开发,增加经济效益。
油田重复压裂对地层影响的研究摘要:压裂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发的主要措施,但是进行了压裂措施的油井,在其生产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失效。
而重复压裂的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油气田进行增产增效,确保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举措。
文章对压裂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简单的阐述了重复压裂技术,对重复压裂技术的选井选层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对重复压裂的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水力压裂;重复压裂;油田稳产0引言压裂技术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给油井的增产增效,油气田的开发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相当大的贡献作用。
但是并不是任何的压裂方法都能够得到理想的增产增效的效果,所以对压裂过程当中的裂缝损害作用做一定的研究同时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就变得很有必要。
所谓的重复压裂技术指的是对同层进行第二次或者是更多次压裂。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多数油田的高含水时期,此时对油田进行重复压裂技术的研究,对油田进行综合治理以及稳产增效等方面都具有更加重要的研究意义。
1压裂失效的原因针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地质特点,一般采用水力压裂来提高油井产量,效果一般有两种情况:(1)压裂失效,对油井的增产效果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太明显;(2)采取压裂措施后,油井的增产有明显变化,但是生产一段时间之后,油井的产量又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原因一般包含以下几种情况:①压裂液的滤失问题造成了早期脱砂的现象;②压裂规模太小,裂缝长度太短,对产层穿透率低;③化学结垢和沉积引起堵塞。
2重复压裂方式基于以上两种情况,为使油井增产,采用重复压裂技术。
目前国内外实施的重复压裂有以下三种方式。
(1)层内压出新裂缝针对于较厚油层的非均质性的特征,油层内部的见效程度有所不同,油层内部的矛盾比较突出从而影响到开发的效果。
这就可以利用对非主力的油层进行补射的办法,或这重复压裂等技术措施来改善出油层剖面,以此来取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2)延伸原有裂缝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原有压裂裂缝失效,同时,由于裂缝导流的能力较低,针对于这种井,就必须要采取增强压裂的规模进行延伸原有的裂缝的方式,或者是采取提高含砂量来对裂缝的导流能力进行增强,以优化重复压裂的技术规模。
探索老井重复压裂施工技术特征老井重复压裂技术效果分析了萨中油田重复压裂措施改造效果日益变差的现状,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在分析重复压裂井失效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选择压裂井层和压裂时机,完善重复压裂井施工工艺,现场应用效果显著,为今后重复压裂井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萨中油田特高含水期,随着措施改造程度的不断提高,可选井层物性条件日益变差,重复压裂井数越来越多占年压裂井数的24。
目前,基础井网压裂井数比例达8676,压裂厚度达745;调整井网压裂井数比例达845,压裂厚度达803;高台子油层压裂改造井数比例达956,压裂厚度达845。
而压裂措施效果也在逐年降低,单井初期日增油由64降到51;单井累计增油由以前的1046降到600以内。
因此,提高老井重复压裂措施效果对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一、原缝压裂失效机理以往原缝重复层压裂措施有效率为40左右,有效井压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仅为平均压裂井增油效果的13,平均有效期只有3个月。
分析原因有五个方面。
1压裂选井选层不合理。
对井层认识不准,压裂层段物性差、地层能量低或注采不完善导致压后低效和高含水;2二是压裂时机选择不当。
改造时间相对超前,上次增产改造未得到充分发挥,改造时间滞后,不能及时接替产量,造成增油量的损失;3三是施工规模和砂量不够。
由于重复压裂裂缝长度、砂量不足,原裂缝未能得到有效扩展,裂缝导流能力变化不大,原裂缝内石英砂破碎产生的堵塞不能得到解除;4支撑剂镶嵌到裂缝壁面,减小了裂缝宽度,使导流能力下降,其影响达到20以上;同时对裂缝壁面产生压实作用,加大了地层流体进入裂缝的渗流阻力;5化学结垢和沉积引起堵塞。
此外,胶质、沥青等重质烃组分沉积也将堵塞裂缝及附近地层。
二、重复压裂措施效果技术21压裂井选井选层技术1油井必须具有足够的剩余储量和地层能量。
一般油井静压应在7以上。
2有足够的地层系数。
地层系数过低,地层供油能力弱,必须加大施工规模,增加裂缝长度;地层系数过大,必须有很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宜采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致密气直井重复压裂浅析摘要:本文为进一步提高大牛地气田老区采收率,提升气田稳产能力,以地质评价为切入点,以储层保护为基础,以提升改造强度为原则,以差异化工艺设计为核心,以降本增效为手段,借鉴非常规思路,强化分层定点改造,配套排采措施,强化经济评价,提出了针对该地区低压致密气藏重复压裂新思路与对策,使重复压裂工艺成为此类储层恢复经济产量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致密气;重复压裂;选井1 气田概况大牛地气田其构造位置在陕北斜坡北部,区块内构造、断裂不发育,总体为一北东高、西南低的平缓单斜。
局部发育鼻状隆起,未形成较大的构造圈闭。
总体上看,气田主压应力轴方向不集中,优势方位以45°~80°居多,主拉应力优势方位以301°~350°居多,因此应力作用方向以NEE向为主,其次NWW向,最小主应力值在23MPa~50MPa之间。
2 前期重复压裂实施概况及认识通过分析,认为未获得理想效果原因主要为:(1)早期的重复压裂施工方式与规模与首次压裂相比并未有明显的变化;(2)储层原始压力低、重压前进一步衰竭,措施液返排困难,伤害大。
对未获得理想效果原因进行分析,认为:(1)分层压裂提高针对性,但仍以老裂缝延伸、疏通为主,制约效果提升。
大牛地气田初期产量低,但稳产期长,表明储层孔隙具有一定的连通性,经过多年的开发,老裂缝控制的泄气面积中采收率较高,潜力较小;采用两层分压管柱,部分井射孔段超过两层,采用层内笼统压裂,层间分层压裂,无法彻底解决纵向矛盾突出的问题;加之增大规模后入井液返排压力大,影响最终效果。
(2)以复杂缝为目的设计,有一定增产效果但实现难度大、效果有待商榷。
重复压裂井多数都取得了一定的增产效果,即使是同层的重复改造,也没有出现压后产量降为0的情况;混合压裂液+缝内转向工艺是成功的,但从微地震评价结果来看,以形成相对简单、偏经典的裂缝为主,是否达到了形成复杂缝的工艺设计目的,有待研究;部分井重复压裂裂缝单侧延伸,反映缝内转向的作用和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评价。
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资料重复压裂是一种在油气井完井过程中常用的提高油气产量的技术手段。
重复压裂技术通过多次施工压裂,能够显著提高储层中的有效裂缝数量和长度,从而增加油气储层的渗透率,促进油气的流动和产出。
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研究与应用资料对于优化重复压裂设计和提高储层压裂效果至关重要。
重复压裂的应力场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和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
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是指在首次施工压裂后,原本平衡的地层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应力场。
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是指在后续施工压裂过程中,由于之前的压裂裂缝存在的影响,地层应力场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重复压裂技术要求在后续施工中合理地利用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和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以达到增加储层有效裂缝数量和长度的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重复压裂的应力场变化规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1.数值模拟仿真:利用地质和工程参数,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方法等数值计算技术,模拟地层的应力变化及裂缝扩展过程。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可以分析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
2.现场观测实验:在实际压裂过程中,采集并记录压裂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压力、位移、变形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获得不同压裂次数下的应力场变化规律。
3.监测技术应用:利用现代地震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油气井周围的地下应力变化。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获取重复压裂后地下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优化重复压裂设计和提高储层压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重复压裂参数和工艺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和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增加储层的有效裂缝数量和长度,提高油气产量。
同时,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油气井工程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可以指导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重复压裂的次数和间隔,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产能效果。
低渗透老油田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达引朋;陆红军;杨博丽;李转红;白晓虎【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长X储层受储层物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影响,注水开发驱替效果较差,大量剩余油分布于人工裂缝两侧难以动用。
为了充分动用裂缝侧向剩余油,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按照“控制缝长+多缝+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提出并试验形成了以“增加裂缝带宽、产生转向新裂缝”为增产机理,以“缝内暂堵、增大排量、适度规模和低黏液体”为模式的老井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
现场试验表明,与常规压裂相比,该压裂技术裂缝带宽增大21 m ,改造体积增大148%,平均单井增油量为常规压裂的1.9倍,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老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Production from the Chang X reservoir of the Ordos Basin has been declining due to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ingformation ,induced fractures ,and other factors ,and the displace-ment effect with water .As a result ,there is large amount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ed at both sides of in-duced fracture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tap .To optimally recover the remaining oil ,improve output and recov-ery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control of fracture length + multi-fracture fracturing + tap much remai-ning oil”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ulti-refracture stimulating technology (NMST )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can increase fracture width ,create new fractur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take such measures as temporary plugging inside fracture ,raising flow rate properly ,using low viscous fluids ,etc . Field testing shows that the single-well daily average output is 1.9 times that ofconventional technology , fracture belt and fractured formation volume increased by 21 m and 148% respectively .The NMST pro-vides a new way to improve recovery of oil in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e Ordos Basin .【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老井;重复压裂;单井产量【作者】达引朋;陆红军;杨博丽;李转红;白晓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18;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18;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18;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18; 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1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气藏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水力裂缝的形态即裂缝的高度、长度、宽度、方位和倾角等,对于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确保油气田开发的完整性、达到长期高效的油田开发和增产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重复压裂井挖潜方法的研究
【摘要】压裂是油田开发中弥补产量递减的重要补产措施,油田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随着剩余油的减少和措施改造程度的加大,措施井选井难度越来越大,重复压裂井所占比例逐年增高,通过对剩余油描述手段的不断丰富及优选压裂井层、分析压裂工艺、改造规模,重复压裂井仍能保持较好的措施效果。
【关键词】重复压裂增产措施压裂工艺
1 压裂井的变化特点
压裂井作为油田高含水开采阶段主要增产措施手段,在油田的稳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北一二排历年压裂井统计看出,压裂井变化趋势为:三低,即措施井数逐年减少,增油效果逐年变差,含水贡献值降低。
油田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油藏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在压裂井主要表现为:1.1 含水贡献值降低
统计北一二排萨葡油层自80年至04年24年期间,压裂井的含水由50.59%上升至76.29%,平均单井日增油由15.7t降至7.2t,这就相当于增加同样的油量要增加2倍的液量,压裂井的增液含水值呈上升趋势。
1.2 压裂层段由中、高渗透层向中、低渗透层过渡,压裂小层的厚度逐渐变薄,压裂层数增加1.3 重复压裂井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随着油田综合含水的逐年上升,压裂井井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自投产以来一二排地区的压裂井共有191口,重复压裂井有79口,
占压裂井的比例为41.4%,最多1口井压裂次数可达4次,压裂井单井日增油由80-90年的15.7t下降至1990-20000年的10.8t,又降至00-04年的7.4t,综合含水由50.5 %升至64.4%又升至目前的76.3 %。
2 重复压裂井的选井、选层的实践
2.1 选择井网加密投产或增加新注水井点的区域,完善了原井网的注采关系,适时选择二次压裂,可达到较好的增油效果
抓住油井增加了来水方向且见到注水效果的有利时机,选择有新增来水方向的且具备了低产、低效、高压的油井进行重复压裂,提高压裂效果。
(1)井网加密后增加了原井网的来水方向,在原井网注水受效时,选择具备压裂潜力的井、层进行措施改造。
(2)水井经套变修复开井后,改善了区域缺水的状况后,油井进行压裂,可提高压裂效果。
例如:注水井北1-2-449井因套管错断于1998年11月关井至2000年10月开井,中间停注23个月,累计影响水量达10.792×104m3,水井修复开井注水2年后,对与之连通的2-448井于02年10对该井的萨i1-i4+5、萨ii13-ii15+16、葡ii1-ii4三个层段采取普通加多裂缝压裂,同时为配合聚驱上返对萨iii组油层进行封堵,压后取得了日增液13t,日增油8t的好效果,该井目前仍然有效。
2.2 选择与平面调整见效的油井进行压裂
同井组内的注水井进行细分,使注水结构得到了调整,相连通油
井产液状况得到改善,供液能力增强,适时选择油井压裂,可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
2.3 压裂工艺的改进扩大了压裂的选井选层范围
(1)通过对油层的重新认识,将原技术中对高含水层无法单卡出来的井,实行单卡后进行压裂,可改善压裂井受高含水层的困扰,影响压裂井的增油效果。
(2)受初次压裂改造厚度小的限制,效果较差,重复压裂时对未压裂层扩层压裂,可进一步挖掘这类油层的剩余油潜力,取得较好的效果。
2.4 选择初期效果较好,产量下降较快、压裂时间长且有一定的潜力的进行重复压裂
这类井初次压裂效果都较好,但产液量下降较快,有效期短,分析认为裂缝已闭合。
对这类井重复压裂后,达到了挖掘剩余油的目的。
2.5 通过精细地质对储层结构的重新认识,细分沉积单元,对压裂层段选择做到细化、量化,将压裂层位选择标准重新进行确定
一是分流河道砂:窄条状分布的河道砂体原井网控制程度低,剩余油相对富集,河道砂体的凸出部位,废弃河道剩余油也相对富集,可以作为基础井网和一次加密井网的压裂层位。
二是非主体薄层砂分布在表外储层中形成砣状砂体,由于原井网对砂体控制不住而形成的剩余油,压裂后能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三是主体薄层砂:以指状或马鞍状分布的主体薄层砂,压裂井点
处于凸出部位,压裂效果较好,以砣状分布的主体薄层砂,周围注水井处于非主体薄层砂而形成的”薄注厚采”,选层要慎重。
3 影响重复压裂井效果的因素
3.1 地质因素
3.1.1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压力低
对于水驱开发的油田,压裂层的地质条件好,注采关系完善,不但压后初期效果好,而且有效期长。
否则,一方面将导致压裂层能量供给不足,另一方面造成油层内原油脱气,流体粘度增大,使压裂效果变差。
3.1.2初次压裂改造厚度小,物质基础差,导致压后增油效果不明显
3.1.3由于周围注水井存在注入不均衡造成个别层形成单层突及井间存在高渗层,导致油井压裂后水线注入不均匀,高渗透层的采出越高,中低渗透层的采出越低的矛盾开采状况
3.2 管理因素
一口效果好的压裂井是需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及措施后保护多方面作为保证的,如果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压裂效果变差。
(1)做好下井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下井。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包括对压裂砂数量、质量,压裂液的成胶性能,支撑剂是否加够及下泵质量的监督。
3.3 工艺因素
据以往的规律总结:对压裂层段不完全重复的井,应采用选择性压裂或多裂缝压裂工艺,压开新缝;对压裂层段完全重复的井,平均单层加砂量比上次要多。
4 结论与认识
(1)注采关系的完善是采油井进行重复压裂取得好效果的前提保障。
(2)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重复压裂井采取不同的压裂工艺及合理优化重复压裂层的改造规模,可以提高重复压裂井的增产效果。
(3)通过对压裂井选井、选层的不断重新认识和实践,对重复压裂井的选择以定性分析为主。
随着压裂井选井难度的逐渐加大,重复压裂井逐年增多,今后应加强选井、选层的定量化研究,提高压裂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微,等.压裂低效井的控制措施,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
[2] 袁锋华,等.葡萄花油田重复压裂井挖潜的实践与认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3] 王家齐,等.喇嘛甸油田高含水期保持和提高压裂效果的途经,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