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二、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三、投资乘数

四、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

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C=f (Y )

平均消费倾向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

APC=

Y

C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的增加量。

MPC=

Y

C

∆∆ 消费函数为C=0C +bY ,

其中:0C 为自发消费,它是与收入无关的消费,它是人们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消费,且00>C ;

bY 为引致消费,它是与收入有关的消费,它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b 为边际消费倾向。 2、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S=f (Y )

平均储蓄倾向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重。

APS=

Y

S 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是指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引起的储蓄的增加量。

MPS=

Y

S

∆∆ 消费函数为S=0S +sY ,

其中:0S 是初始储蓄,它是与收入无关的储蓄,且00

sY 为引致储蓄,它是与收入有关的储蓄,它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s 为边际储蓄倾向。

3、APC 、MPC 、APS 、MPS 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在两部门国民收入循环模型中,国民收入Y=C+S ,因此:

APC+APS=1, MPC+MPS=1。

APC>MPC (即APC=

Y

C =Y bY C +0=Y C 0

+b=Y C 0+MPC>MPC )

APS

+s=Y

S 0+MPS

APC 和MPC 是递减的; APS 和MPS 是递增的。

4、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

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在于短期消费曲线不经过原点,而长期消费曲

线经过原点,即在长期中,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并且长期消费曲线比短期消费曲线陡峭。

5、几种常见的消费函数理论 ①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提出来的。其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人们的当前消费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消费倾向。

主要观点如下: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边际消费倾向小于

平均消费倾向。

概括起来,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例如:我们在某一年的收入高一些,往往消费也多一些。

②持久收入假说

持久收入假说是由弗里德曼(Friedman)提出来的。其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当前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水平。

他认为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的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的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例如彩票收入,加班收入。

弗里德曼认为:决定人们消费支出的是他们持久的、长期的收入,而不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消费主要并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更多地取决于一生总收入,即收入高的年份与收入低的年份的平均数。

例如:消费者在收入高的年份往往储蓄一部分收入,以便用于收入低的年份。

从以上可知: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年的收入;弗里德曼认为消费取决于一生的平均收入。例如:当一个人中了彩票得到100万元时,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如果这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这人会将80万元花掉,比如买一套房子或者轿车。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该消费者不会一口气花这么多钱,而是将这部分额外收入分散于一生去消费。

③生命周期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是由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其观点简单地说,就是当前消费取决于全部预期收入。

具体来说,每个人都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他会在工作年份进行储蓄,以便退休后不必减少消费,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

这一假说有两个前提,第一: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会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己的收入,进行消费;第二:消费者行为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样,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使用一生的收入,合理的安排一生的消费和储蓄,使一生的收入等于消费。

二、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1、两部门国民收入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货币(消费C)

两部门要达到均衡必须满足S=I,即C+S=C+I。

2、潜在国民收入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区别

潜在国民收入就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显然,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潜在国民收入,应该是该时期最大的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是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3、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AD=AS

①总需求AD

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

在两部门循环图中,总需求包括消费者向企业购买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即消费者的消费,用C表示;企业进行生产的投资需求,即生产的消费,用I表示。于是,社会总需求量AD应该表示为:

AD=C+I

②总供给AS

总供给就是指整个社会在某一时期所能提供的总产出。我们知道,总需求反映的是消费者有多少货币流向生产者,总供给反映的是生产者有多少货币流向消费者。因此,总供给实际上就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即期收入总和。

在两部门循环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这些收入后,无非用于如下两种用途:消费花掉(C),储蓄起来(S)。于是,社会总供给量(实际的国民收入)AS应该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