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73.58 KB
- 文档页数:1
试验场TRIAL2020.11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宋建农教授团队研发。
该技术结合了毯状苗育插秧技术和钵苗移栽技术的优势,增加了个体秧苗有效营养供给、减少了机插秧植伤、栽插无反青期、延长了水稻生长有效期、提升了稻米品质和产量,同时可利用现有毯状苗插秧机进行机插秧作业,减少了种植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2018年,重庆市首次引进该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改进,同时在垫江县开展了试验,经实收测产大钵体毯状苗亩产621.4kg,相同条件下常规毯状苗测产结果为520.1kg/亩,亩增产101.3kg,增产率达到19.5%。
2019年,重庆市继续在巴南、永川、垫江、梁平、涪陵等区县进一步开展对比试验,实收测产大钵体毯状苗平均亩产610.5kg,常规毯状苗平均亩产542.2kg,平均亩增产58.3kg,增产率12.6%。
2020年,重庆市配套300万元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在全市大面积推广该技术,万州、巴南、永川、潼南等15个项目示范区县推广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轻简育插秧超过1.3万亩。
经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我们总结形成了适宜于重庆市水稻生产的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轻简育插秧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 、秧盘准备1.秧盘规格 采用专用塑穴软盘,规格为:长580±5.0mm,宽280±5.0mm,高24mm,其中钵体深度16mm,钵体穴数14×30=420穴。
2.秧盘用量 每亩本田计划的插秧穴数除以每个秧盘钵体穴数,即为所需秧盘的理论用量。
一般购盘时应在上述理论值的基础上增加10%的秧盘数,以便备用。
每亩本田秧盘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每亩本田所需购盘数=×(1+10%)每亩本田栽插秧苗穴数每盘钵孔数(420)例:按每亩本田1.1万穴计算,所需购买秧盘数29盘。
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及其特点一、引言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钵苗移栽技术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及其特点。
二、钵苗移栽技术的定义钵苗移栽技术是指将水稻幼苗从育秧场中取出,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稻田中,进行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三、钵苗移栽技术的步骤1. 确定移栽时间:一般在水稻幼苗长到3-4叶时进行移栽。
2. 准备良种:选择优质、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
3. 准备育秧场:选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施足肥料的地块作为育秧场。
4. 种植稻种:在育秧场内按照规定密度播种。
5. 管理育秧场:及时除草、松土,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
6. 钵苗培养:在幼苗长到3-4叶时,将其挖出并放入盆中养护,保证其生长健壮。
7. 钵苗移栽:将养护好的钵苗移栽到稻田中,按照规定密度进行移栽。
8. 管理移栽后的稻田:及时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四、钵苗移栽技术的特点1. 提高水稻产量:钵苗移栽技术可以使水稻幼苗生长更加健壮,提高产量。
2. 减少种子用量:相对于直接播种,钵苗移栽技术可以减少种子用量,节约成本。
3. 提高育秧效率:通过钵苗培养和管理,可以提高育秧效率,使幼苗更加健壮。
4. 适应性强:钵苗移栽技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水稻生产。
五、注意事项1. 种植良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 合理施肥:在育秧场和稻田中合理施肥,保证水稻幼苗健康生长。
3. 注意灌溉:及时灌溉,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
4.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健康生长。
六、结论钵苗移栽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生产技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操作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成本,适应性强。
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良种选择、合理施肥、注意灌溉和防治病虫害等问题。
寒地水稻钵体毯式育秧播种密度试验总结
冬季是植物农作物的重要生育时期,在这一季节,农民通过新型
钵体毯式育秧播种技术有效提高冬水稻产量,全面提升种植水平。
近日,为了深入了解大温度变化对冬季农作物的影响,我们采用钵体毯
式育秧播种技术,进行了以冷地水稻作物为试验对象的密度试验,并
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首先,对实验作物冷地水稻采取剔除工施耕机,将育秧种子放入
钵体毯式育秧机,采取均匀播种,保证秧苗齐头状。
然后,将钵体毯
式育秧机播种,用不同播种密度分别进行比较。
实验中,发现在播种
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冷地水稻的生育能力出现明显提升,在高播种密
度下的耕种效率最高。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播种密度下,钵体毯式育秧播种
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冷地水稻的产量,并有效减少育秧时间,从而提高
冷地水稻种植水平。
钵体毯式育秧播种技术对植物种植有着很大的帮助,值得农民认真学习。
此外,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播种密度与钵体
毯式育秧技术的结合,以探讨它们对冷地水稻产量的可持续提高程序。
总体而言,本次的密度试验证明,钵体毯式育秧播种技术是提高
冷地水稻产量有效技术之一,对植物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总结和推行钵体毯式育秧播种技术,更好地服务好农民,更有效地提高水稻冬种产量。
水稻钵体育秧与毯式育秧技术作者:程玉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2期水稻钵苗移栽技术是我国水稻移栽和农艺发展的一次创新,三桥镇福宁农机专业合作社从2016年开始引进该项新技术,2017年推广水稻钵苗移栽面积达2000多亩,现对水稻钵苗移栽和常规毯式机插秧进行对比,探索不同模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选择硬盘育秧采用钵苗秧盘和常规秧盘育苗,其他处理(大田平整、水肥管理、插秧机具等)完全相同。
设置2种处理2次重复:处理1: 钵苗育秧移栽处理2: 常规秧盘育插秧5月8日播种,统一品种Y两优1998,播种量2.5斤/亩,5月10日摆盘到秧田,播后第2天,钵体秧盘出苗快又齐,常规秧盘出苗较慢。
5月17日考察成秧率,钵体育苗成秧率较高,秧苗健壮,长势嫩绿,常规秧盘育苗成苗率较高,6月2日,栽插前秧苗素质考察,6月12日,移栽到大田的栽插质量考察2、技术要点:①选用优质的480~524穴毯式钵体育秧盘。
②置床采用“双调酸”,即置床平整后,铺上一层过筛拌匀的营养土。
保证盘土厚度2厘米,按常规标准摆盘、浇水。
③播种方式采用电动机械播种器播种、覆土连续完成,保证每盘播芽率95%以上的芽种120~125克/2。
④采用“三膜覆盖”保温措施,保证正常出苗温度,做到出苗齐、出苗快、均匀一致。
⑤秧田管理:严格按“三化”栽培和“优质米生产技术标准。
重点水分管理,防止秧苗干萎。
⑥移栽时期、密度:移栽最佳时期为5月15~25日,适宜采用30×14厘米规格,移栽深度以钵体与泥面相平为准。
⑦适当减少基肥用氮量,“三看”施肥,适当增加接力肥和穗肥的施用。
稻瘟病防治三遍以上,保证水稻安全成熟。
⑧水层管理:移栽时采用花达水,浅水增温促分蘖,适时控蘖凉田,间歇灌溉壮根,18℃度以上深水防冷害,保证齐穗30天以上停灌。
3、钵体育插秧的特点:①播量少,个体营养面积大,可育出带蘖壮苗。
②叶龄大,秧龄足,干重大,充实度高,初期生育好,生长进程加快。
农村科技2018(6)摘要:2014~2016年在温宿县试验示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水稻超高产。
该技术以钵苗机插为核心,综合集成了钵盘育秧、机械插秧、配方施肥、强化栽培、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适用于阿克苏地区≥10℃年有效积温在3400℃以上的稻区。
关键词:水稻;钵盘毯状育秧;机插强化栽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通过改进技术措施,优化稻株个体生长环境,达到“强根促蘖”,充分挖掘稻株个体生产潜能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4~2015年在温宿县累计试验示范水稻面积606.9公顷,每667米2产量达829.2千克。
本技术适用于阿克苏地区≥10℃年有效积温在3400℃以上的稻区。
一、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指标667米2产量800~850千克,667米2有效穗数35万~42万穗,每穗粒数90~110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25~27克。
2.品种选择选用新稻11号、新稻36号等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生育期为150~155天。
3.土壤条件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碱解氮在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在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在200毫克/千克以上,总盐含量在0.5%以下。
4.小苗移栽采用钵盘培育壮秧,适宜秧龄25~30天,3.5~4.0片叶,苗高12~13厘米,叶面指数4.0~5.0,每株白根8~10条,无病虫害,移栽时形成钵形毯状。
5.合理稀植667米2移栽1.8万~2.0万穴,机插穴栽3~4株苗,667米2基本苗数5万~7万株。
6.配方施肥667米2施优质农家肥1.0~1.5吨、纯氮16~18千克、纯磷7~9千克、硫酸钾10千克、硫酸锌2~3千克。
基肥结合整地、移栽实现全层施入;分期适量追肥,减氮增钾,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7.浅、湿间歇灌溉模式浅水插秧促返青,浅湿分蘖,全苗搁田,过旺烤田,中水护胎,干湿抽穗,寸水开花,浅湿灌浆,湿润壮粒,黄熟落干,干田收获。
8.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及特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也很高。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钵苗移栽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种植方法。
本文将介绍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及其特点,并从中心扩展下进行描述。
一、水稻钵苗移栽技术1. 钵苗的制作钵苗是指将水稻种子在小盆或小碗中育苗,待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将其移植到田间地头的一种种植方法。
制作钵苗的过程中,需要选用优质的水稻种子,将其浸泡在水中,待种子吸水后,将其放入小盆或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保持湿润,待苗长到5-6厘米高时,即可进行移栽。
2. 移栽的时间钵苗移栽的时间一般在水稻苗期的20-25天左右,此时水稻苗已经长成了一定高度,根系也比较发达,适合进行移栽。
在移栽前,需要将钵苗浸泡在水中,使其根系充分吸水,便于移栽后生长。
3. 移栽的方法移栽时,需要将钵苗从小盆或小碗中取出,将其根系稍微拢成一团,然后将其插入田间地头中预先挖好的小坑中,再将土壤轻轻压实,使其与钵苗紧密贴合。
移栽后,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钵苗的生长。
二、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特点1. 提高了水稻的成活率钵苗移栽技术可以使水稻在移栽后更快地适应田间环境,根系也更容易扎根,从而提高了水稻的成活率。
同时,钵苗移栽技术还可以减少水稻在移栽过程中的损伤,避免了根系的断裂和叶片的折断,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2. 促进了水稻的生长钵苗移栽技术可以使水稻在移栽后更快地生长,因为钵苗移栽后,水稻的根系可以更快地扎根,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同时,钵苗移栽技术还可以使水稻的根系更加发达,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3. 提高了水稻的产量钵苗移栽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因为钵苗移栽后,水稻的根系可以更快地扎根,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从而促进了水稻的生长。
同时,钵苗移栽技术还可以使水稻的根系更加发达,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三、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优缺点1. 优点(1)提高了水稻的成活率,减少了移栽过程中的损伤。
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而水稻的种植过程却是一门大学问。
说到水稻种植,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农民伯伯在田间忙碌的身影,还有那弥漫在田野间的稻谷香。
不过,你可别以为种水稻就只是撒种、浇水、等收成那么简单,尤其是育秧和移栽这两个环节,真是让人头疼。
别急,今天咱们就聊聊这“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让你了解这项技术如何让种田变得轻松不少。
1. 育秧的重要性1.1 什么是育秧?育秧,听上去就像是在给小苗儿打扮。
其实呢,就是在田里种水稻之前,把种子先在小苗床上培育成小苗,然后再移到大田里去种。
这样一来,小苗就能在小范围内先吸收养分,等它们长大后再去大田,就能提高存活率,绝对是“先苦后甜”的好办法!想想,如果你是个小苗儿,被放到大田里,四面八方都是大水和大风,谁能受得了呀?1.2 为啥要机械化?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机械化呢?这不就像是给小苗儿找个保姆吗?没错,机械化育秧就像给小苗儿装上了“护航”系统,让育秧的过程更加高效省力。
传统育秧可是得靠人工,不光耗时还费力,天知道要弯多少次腰才能把那秧苗培育好。
而机械化一来,效率蹭蹭往上涨,农民兄弟可以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像是去喝杯茶,哈哈。
2. 移栽的妙处2.1 移栽是什么?好了,苗长得差不多了,就得移栽了。
移栽,顾名思义,就是把育好的秧苗从苗床移到大田里去。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小孩送去幼儿园,虽然有点不舍,但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还是得送去的。
想象一下,老农民在田里一手拿着秧苗,一手挥舞着锄头,那场景真是生动,简直是“心累”呀!2.2 机械化移栽的优势不过,移栽也有机械化的身影。
机械化移栽就像是请来了个高效的“保姆”,能在短时间内把小苗一一搬到田里。
而且,机械化移栽能保证秧苗种植的深度和间距更均匀,田里的小苗们就能像小军队一样整整齐齐,长得壮壮的,收成的时候肯定让人乐开怀。
3. 机械化的未来3.1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水稻钵苗育秧流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其中钵苗育秧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钵苗育秧的流程。
一、选种准备水稻钵苗育秧的第一步是选种准备。
选种是选择适宜的水稻种子进行育秧,通常选择稻谷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
在选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种子的纯度和品质,以确保育秧的成功。
二、浸种处理选好的水稻种子需要进行浸种处理。
浸种处理是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一般浸泡时间为12-24小时。
浸种处理的目的是促使种子充分吸水,加快种子发芽的速度,提高发芽率。
三、播种浸种处理后,将水稻种子均匀地撒在育秧盘或育秧箱中。
播种时要注意将种子均匀撒开,避免种子重叠,以免影响发芽和生长。
播种后,轻轻按实种子,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四、保温育苗播种后,需要对育秧环境进行保温处理。
一般情况下,育秧环境的适宜温度为25-30摄氏度。
保温育苗可以利用育秧室、温室等设施,也可以用保温棚覆盖,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加速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五、适时浇水在育秧过程中,适时浇水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分要求较高。
在育秧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水稻苗缺水。
一般情况下,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六、适时施肥水稻钵苗育秧过程中,适时施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情况下,育秧初期可以添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苗期生长。
但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过量施肥对苗期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七、防治病虫害在水稻钵苗育秧过程中,需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
可以采用喷洒农药、使用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苗期的健康生长。
八、移栽水稻钵苗育秧的最后一步是移栽。
当水稻苗长到3-5叶时,即可进行移栽。
移栽时要注意保持苗体完整,避免根部破损,移栽的深度要适中,保留一部分根系,有利于苗期的生长和成活。
通过以上的步骤,水稻钵苗育秧的流程就完成了。
从选种准备到移栽,每一步都需要认真操作,确保水稻苗的健康生长。
水稻旱育秧苗在成长中,容易出现长势弱、芽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水稻秧苗的这类问题,广泛采用了大棚钵体毯式旱育秧苗的方法,这种方式培育出的水稻秧苗形状是上毯下钵,其特征是返青快、机插漏秧率较低、成秧率高、整体素质较好等等。
在黑龙江省广泛推广使用这种技术,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1.水稻品种和秧田选择在选择种植的水稻品种时,要依据当地的茬口类型,例如具有适中生育期、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是比较合适的。
同时要选择的水稻品种应具有耐低温、抗高温、较强的抗病性、直立叶片、适宜株高、中等偏大的穗型、协调的颗粒等等特征,比如常用的水稻品种有龙粳40、恳稻5等等。
在育秧大棚的建设中,要选择土质肥沃疏松、有方便水源、排水良好、向阳背风、地势平坦的旱田地块。
育秧大棚最好是高2.8米左右,宽8米左右,长70米左右。
2.处理种子2.1晒种与选种在浸种之前,要进行一到两天的晒种,假如种子有芒要利用脱芒机实施脱芒。
在选种时,对不同的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选种方法,在选择杂交稻时,采取风选法;在选择常规稻种时,采取盐水选种,配置的盐水比重是1.13,50千克水配10千克盐,将悬浮杂物和瘪种剔除,在用盐水选好中种子之后,要马上用清水清洗干净。
2.2实施浸种和消毒在催芽之前,要依据病虫害的预防要求实施药剂浸种,同时进行浸种和消毒工作。
在浸种中,可以选择的药剂有咪鲜胺乳(25%,2毫升)+吡啉(60%,50毫升),或者是浸丰(4.2%,2毫升),或者是迈舒平(25%,17毫升),和6到8千克的相兑,直接将5千克的稻种浸泡到里面,杂交水稻的浸种时间大概是25小时到35小时之间,常规中籼稻的浸种时间是37小时到47小时。
通过浸种和消毒,能够有效预防水稻发生病虫害。
2.3催芽在种子浸好后,将其放到大概31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破胸,在大概百分之八十的水稻种子破胸后降低温度至25摄氏度实施催芽。
在水稻芽长到2毫米左右时,温度降至18摄氏度左右,进行晾芽和待播。
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水稻,这个自古以来就在中国农田里扎根的庄稼,如今在科技的帮助下,变得更加“高大上”了。
说到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这可真是个大新闻!想象一下,那些小小的水稻种子,被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个小碗里,就像是给它们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
然后,这些小宝贝们就开始了它们的旅程——从育苗到移栽,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首先得说说育苗那会儿,这可是个技术活。
农民伯伯们把稻种撒进泥土里,轻轻地、慢慢地,就像对待自己的宝贝一样。
可是,有时候天气不好,或者稻种不够均匀,怎么办呢?别担心,有了钵苗育秧技术,一切都变得简单多了。
钵苗育秧技术就是用那种特制的塑料钵子来培育稻种。
这些钵子就像小盒子一样,里面装着稻种,外面再套上一层保护膜,这样就能保证稻种在育苗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而且,这些钵子还能帮助控制水分和温度,让稻种在一个最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
接下来说说移栽环节。
这时候,那些小宝贝们已经长出嫩绿的叶子,看起来就像是一群活泼的小精灵。
农民伯伯们会带着这些小精灵们来到田间地头,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不过,要是一个人操作的话,那可真是累得慌。
好在现在有了机械化移栽技术,轻松多了!机械化移栽技术就是让一台机器代替人工来完成移栽工作。
这台机器啊,就像是个小铁牛,力气大得惊人。
它能够稳稳地将稻苗放到土地上,而且速度飞快,效率高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样一来,农民伯伯们就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地弯腰、伸手了,既能减轻身体负担,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啦,除了这些高科技设备,农民伯伯们还经常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来辅助移栽。
比如说,他们会在稻苗旁边放上一些稻草或者树叶,这样可以防止土壤过于松软,影响稻苗的生长。
还有的人会在稻苗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让空气流通,有利于稻苗的呼吸。
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的出现,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环保。
这不仅提高了农民伯伯们的工作效率,也让我们这些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粮食。
让我们一起为这项伟大的发明点赞吧!。
水稻毯盘育秧技术与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水稻毯盘育秧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稻育秧方法,它结合了软盘育苗和平板育苗的优点,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培育出均匀、健壮的秧苗,便于机械化插秧,提高水稻种植效率。
水稻钵苗育秧流程简介水稻钵苗育秧是一种常用的育苗方法,适用于水稻的育苗和培育初期。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钵苗育秧的流程和步骤,以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材料和工具准备•水稻种子•钵苗培育容器(如钵、盆、托盘等)•育秧土壤•育秧床(可选)•清水•种子处理剂(可选)步骤1. 种子处理水稻种子在育秧前需进行处理,一般可包括以下方法之一:•用清水进行浸泡处理:将水稻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6-12小时,目的是使种子吸水膨胀,提高出苗率。
•使用种子处理剂:将种子放入种子处理剂中按指定比例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力和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2. 准备钵苗容器和土壤将钵苗容器清洗干净,并在底部打孔,以方便排水。
准备好育秧土壤,可以选择市售的育苗土或自制的育秧土。
3. 填充钵苗容器将土壤均匀地填满钵苗容器,填充的高度应略高于容器的边缘。
4. 播种将处理过的水稻种子均匀地撒在填充好土壤的钵苗容器上。
撒种时要注意稠密度,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种子的数量。
5. 覆土用适量的育秧土轻轻覆盖种子,厚度一般为种子的2-3倍。
覆土后,轻轻用手按实,并稍微喷水以保持适度的湿润。
6. 保湿用喷雾瓶或细水龙头以细小的水流方式,对育秧床进行喷湿处理。
保持床面湿润有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同时,也需注意避免过度湿润,以免引发病害。
7. 环境控制•温度控制:为了促进种子的发芽,维持适宜的温度对于钵苗育秧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温度在28-35摄氏度之间。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保温措施,如使用加热垫或保温箱等。
•光照控制:水稻的幼苗对光照的需求较高。
在钵苗育秧过程中,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或人工灯照射可促进幼苗的生长。
8. 管理和护理•定时保湿:保持育秧床的湿润程度非常重要。
需要定期喷水以保持床面湿润,每天喷水1-2次,避免过量和过度干燥。
•要及时除草:检查钵苗容器是否有杂草生长,及时进行除草,以避免杂草对水稻幼苗的竞争。
•注意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水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发现有害生物或病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要点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是一种水稻栽培方法,一般适用于家庭用水稻种植或小规模水稻种植。
下面将介绍水稻钵育摆栽技术要点。
材料准备1.水稻种子,选择高品质优良品种。
2.钵,直径为15-20厘米左右。
3.灰泥或河沙,用于做钵的土壤。
4.水,用于浸泡水稻种子和浇灌。
操作步骤1.将水稻种子用水浸泡12小时左右,让种子吸水,加快出芽发芽的时间。
2.用灰泥或河沙做成钵的土壤,将土壤放在钵中,约占钵的三分之二。
注意土壤湿度要适宜。
3.在钵中撒上水稻种子,按照每个钵种植4-5粒种子。
4.用细沙将种子轻轻盖上,表面用水轻轻浇湿,注意不可淹水。
5.将钵移动到直射阳光照射的地方,保持温度在25℃-30℃之间。
种子发芽后,一般需要照顾7-10天左右,此时需保持钵内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6.稻苗长到8-10厘米时,可以选择将苗子按照一定的密度搬移到水稻壤或水田中。
注意事项1.种子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一般每个钵可种植4-5粒种子,以免造成空瓶,影响生长。
2.每天需浇适量的水,保证钵内的土壤湿润适宜。
3.不可在太阳光下移动,以免温度过高,影响生长。
4.转移搬运时,要注意不要摇晃苗子,以免受损。
5.池里的种植密度需适当,太密的话影响到睡觉,太稀则会损失很快。
6.生长期间,要做好喷洒防虫、防病药物,避免水稻受损损失。
同时注意彩种的保护。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水稻种植方法,适用于家庭自行种植或小规模水稻种植。
只要按照上述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一般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种植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的水稻种植有所帮助。
大山种羊场地处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部杜蒙县境内和泰来县交界,场区地形复杂,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沙壤土草原,中部农区主要为黑钙土,西部沿江地带为滩涂及湿地。
该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属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多年平均气温3.8℃,有效积温在2500—2700℃,无霜期135天左右、年降水量400㎜左右。
水资源丰富,嫩江引水是该场农业用水主要水源,水质较好,适宜农业灌溉。
农场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玉米、大豆和杂粮。
灌区位于大山种羊场场部的西南部,嫩江干流左岸的漫滩地上。
灌区土地总面积为5.4万亩。
现有耕地面积为6.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15万亩,旱田2.35万亩,撂荒地为0.49万亩。
2011年,大山种羊场引进水稻钵形毯状育苗机插技术,结合农场水稻生产实际,进行科技园试验田实验,2012年开始水稻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概念理解水稻钵苗机插技术,也叫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属国内外首创。
该技术结合了机插毯苗和抛秧钵苗的优势和特点,可利用普通插秧机实现钵苗机插。
插秧机按钵苗精确取秧,实现根系带土插秧,伤秧和伤根率低,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有利于实现高产。
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降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二、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优点1、摆脱了日本摆栽机的高额成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和久保田、洋马插秧机结合使用。
成本低,操作简捷。
2、摆盘操作较普通秧盘省工省力,秧苗即壮又匀。
3、大大减少了田间机插漏苗率,带钵土进行移栽,移栽时不断根,植伤少,根系发达,秧苗吸肥水能力强,生长健壮,茎粗,抗倒伏;带钵土进行移栽,移栽时无漂苗、倒苗现象。
摆脱了繁重的补苗劳动和高额的补苗费用,不会因为补苗而延误农时,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