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的主体确立标准(一)

  • 格式:docx
  • 大小:22.75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犯罪的主体确立标准(一)

内容摘要:单位犯罪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尚属于理论研究和司法操作的新领域,由于我国刑法对此规定的简略与理论研究的不甚成熟,对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在理论中和司法实践中至今仍未达成一致认识,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确定首先在于必须明确单位犯罪主体的确立标准,其次才可依据该标准进行具体化的分析研究。本文以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立法精神依据,通过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功能和构造的分析,意图确立刑罚适用中如何认定单位犯罪的主体标准和范围,澄清一些司法适用中的误区。

关键词:单位犯罪主体标准

一、单位的社会化人格

作为刑法调整意义上的单位,是从日常极不规范的单位用语中脱离而出,确立哪些单位可以作为独立刑事责任主体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独立“人格”,即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必须是有独立的整体意志,具有社会公示性的社会化人格的组织。法人人格首先是民法的概念,源于“罗马法”的规定,将一定的法律组织体赋予独立于组织体组成成员的责任能力,赋予其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地位和资格,十九世纪后,法律人格从法国民法所定义的“人的理性”,演变为德国民法中的“权利能力”,法律人格的依据从自然法转化为实在法。从此角度看,权利能力是生物人和法人取得法律人格的条件和基础,法人是一个人格化的社会系统,法人的刑事责任就是人格化社会系统的刑事责

任。i]独立的行为资格和权利、责任能力是法人人格的基本象征,由此,刑法意义上的独立人格是以民商法的独立人格为基础并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即多数的民事法律意义上的有独立法律人格的主体同时就可以成为刑法意义的规制主体,但是我国刑法意义上的单位主体范围并不完全等同于民事主体的范围,其原因在于作为刑事责任主体的人格标准有其刑法意义上独特的组织独立性特征,对于刑法意义上独立人格主体标准的确立,《民法通则》第37条的规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也有其刑法意义上的独特性。刑法意义上单位的人格标准为:(一)依法成立并有自己的名称、机构和场所

这指的是组织体的设立程序和组织机构、经营范围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同时该名称和机构是经过国家管理机关登记核准的。名称不同于二级单位的名称和组织机构,须与其他条件结合确定,特别是有依法核定准许对外作为独立民事主体使用的权利是其前提。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独立的财产或经费涵义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注册资本合乎法律的要求,主要指公司类组织体。(2)有必要的自有经营资产或财产,指公司和其他不需要注册资金的组织体。(3)有独立所有的自有财产和经费,指二级单位在和上级单位的合理约定范围内有自己的独立经费,此前提是二级单位也是经过合法登记有自己独立经营范围,独立控制经营活动的组织体。

(三)有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独立的权利能力也就是法律人格的同义语,独立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指的是组织体有被法律所认可的社会活动主体资格和社会活动权利,即作为民事主体承担独立责任的能力和资格,而不是指单纯的命令执行者或者组织体的内部执行机构。

(四)能够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财产性法律责任

独立财产指单位有可以独立处置的属于自己组织体的财产,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指的是国家拨款或者合法的经营收入,其他单位一般指组织体自己经营所得。

(五)对外人格的公示性

人格的对外公示性,除了上述的几个法定特征外,须具备一般意义上的公众认可性,公众认可包括两层意义,一为经登记成立;二为公众对组织体认可为独立人格的单位而非个人或单纯的个人集合体。所以依此特征可以把某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单位列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诸如有一定独立经营管理权限和独立财产的分公司、合伙企业等,处罚单位犯罪的初衷不仅在于对单位本身行为的规制,对社会正义的伸张也是处罚的社会效果之一,如果仅仅依据是否登记为法人来进行处罚,有悖社会观念对组织体犯罪应受处罚的一般性认识,所以有必要对那些虽非法人但是具有类似法人社会人格的单位进行刑法调整,如此有利于完整的贯彻刑法处罚组织体犯罪的立法本意。

二、单位组织体的有机性和意志独立性

所谓单位组织的有机性是指单位有自己独立的拟人化的意志和可自我

矫正的团体意志,并有独立的团体利益,所以刑罚的传统矫正和惩罚作用可以在其组织体上得到效果。如果某个单位没有个体的独立意志,仅为法人内部的部门或者是假单位的名义行个人的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处罚单位就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正如美国学界认可的结构性法人责任论(constructivecorporateculpability)认为,法人的刑事责任,只有在存在法人的结构性违法的行为,并且同该违法行为相对应的法人结构性的犯罪意思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认定。ii]刑罚处罚单位的初衷是通过对单位进行处罚促使单位不再重复同类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这就要求单位的意志必须是独立和有机的,即刑罚的实施可以矫正单位的不良意志,促其自我独立整饬行为意志和社会责任意志的完善。单位的结构有机性和意志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该行为意志是单位本体的意志

所谓单位本体的意志指的单位本身具有自己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本体决策机制,并在此机制的运作下作出代表单位利益的决策。在排除盗用单位名义进行犯罪和上级胁迫、欺诈命令的情况下,凡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触犯刑法规定的单位行为,在其利益已归单位所有或可以合理推断为应为单位所有的情况下就可以判断为单位的意志行为,而非个人行为。该意志的归属判断不应该从单位自身角度来判断其意志的属性,而是应该从社会公示的角度来判断是否为单位本体的意志,对此,单位本体的意志标准可以从美国刑法所提倡的“同一视原理”中得到具体解析和判断,同一视原理(identificationdoctrine)指的是只有与法

人代理人的犯罪行为有实质关系的法人董事会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主观意思才能归于法人自身。iii]同一视原理是为了解析单位意志的认定与判断来确立的标准,同时也界定了单位意志的范围和标准。对此同一化标准英国丹宁爵士有其具体的判例解释。iv]在我国的单位犯罪理论中也是如此解释的,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这个解释的本意就是为了区分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意志与个人意志。单位的本体意志还要结合单位的组织结构来讨论,这将在下文中详述。

(二)具有自己独立的行为意志

独立的行为意志指的是单位的决策、执行活动均由该单位自主完成和实施,并有法定或约定的明确行为权限,排除上级的命令行为和成员自己利益的个人行为。该意志不是来自于上级的命令,也非受强迫或欺诈的意志。这是单位承受刑事处罚的根据,传统的刑罚观念处罚行为人的目的在于通过刑罚来矫正其不良的心理意志机制,如果意志不能独立,则处罚就失去了本原目的并且有违罪责自负原则,所以独立的单位意志是处罚单位犯罪首先必须明确界定的问题,独立意志的特征可以总结如下:

1、意志的单位属性。

单位的意志指的是脱离了单位成员的个人意志而可独立归属于单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