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重点复习资料(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解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佐药有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之分

4、佐助药: 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5、佐制药: 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6、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

7、使药:使药有引经药、调和药之分,

8、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9、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或具有矫味作用的药物。

10、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宋·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用为方剂分类法。

11、八阵:“八阵”出于明·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

12、八法:“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的。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吐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13、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

14、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

15、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

16、通因通用:反治法之一。指采用通利的治疗方法治疗某些虽属实邪结,郁滞在里,然而表现症状似通,而本质非通的病证。如用承气汤类峻下方治疗热结旁流;用清热利湿方药治疗湿热蕴结的小便频数;用破血行瘀方药治疗瘀血阻滞之崩漏下血等。

17、釜底抽薪:指用寒下通便法泻去热结里实的治法。如用大承气汤治疗实热结积滞肠胃,症见“痞”、“满”、“燥”、“实”以及谵语、潮热,脉实等热盛伤津的里热实证,通过泻下,邪热积滞随大便泻下而解,使里热得清。此治法犹如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温度一样,喻为“釜底抽薪”法。

18、培土生金:即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脾为土脏,肺为金脏,脾土肺金为相生之脏,通过培补脾土,可达到治疗肺脏亏虚病证的目的,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19、滋水涵木:即滋肾以养肝,指用滋补肾水,以治疗肝阴不足病证的一种治法。肾为水脏,肝为木脏,肾水肝木为相生之脏,滋水涵木即滋肾养肝,运用滋肾阴而达到润养肝阴的治法。常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或肝阴不足的证候。如一贯煎方中重用生地补肾养肝,滋阴养血,即属“滋水涵木”之法。

20、阴中求阳:补阳方中兼用补阴药的配伍方法。指对于阳虚病证,用补阳药同时,宜佐以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并可藉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的温燥,使之补阳而不伤津。代表方如右归丸。

21、阳中求阴:补阴方中兼用补阳药的配伍方法。指对于阴虚病证,用补阴药同时,宜佐以补阳之品,以阴根于阳,使阴有所化,并可藉阳药之温运,以制阴药的凝滞,使之滋而不滞。代表方如左归丸。

22、刚柔相济:方剂用药配伍法。刚指刚燥之品,多具温阳,燥湿之功;柔乃阴柔滋润之品,多具滋阴润燥作用。刚燥太过则伤津耗阴,阴柔滋润易呆滞脾胃,壅中滞气,刚柔相济能优势互补。方如黄土汤用药刚柔相济,刚药温阳而不伤阴,柔药滋阴而不损阳,共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

23、增水行舟:即增液润下法。用寒凉甘润、补阴增液、润肠通便药为主组方,治疗热邪伤津,津亏肠燥,

无水舟停所致的大便秘结。如增液汤滋阴养液,生津润燥以治疗阳明温病,津亏肠燥的便秘;此寓泻下于滋阴养液之中的用药,“增即水行舟”之法。

24、以泻代清:治法。针对热证,用清热和泻下药配合同用的治法,泻下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方法称为“以泻代清”。方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以清泄中上二焦实火。

一、简答

一、部分章节分类及代表方

1.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辛凉解表——银翘散扶正解表——败毒散

2.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温下——温脾汤逐水——十枣汤攻补兼施——黄龙汤润下——麻子仁丸

3.和解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四逆散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4.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清凉营血——清营汤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清脏腑热——导赤散清虚热——青蒿鳖甲汤

5.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回阳救逆——四逆汤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

6.补益剂:补气——四君子汤补阴——六味地黄丸补血——四物汤气血双补——炙甘草汤补阳——肾气丸阴阳双补——地黄饮子涩肠固脱——四神丸

7.固涩剂:固表止汗——牡蛎散涩精止遗——金锁固精丸敛肺止咳——九仙散固崩止带——固冲汤滋养安神——天王补心丹

8.安神剂: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

9.开窍剂:凉开——安宫牛黄丸

10.理气剂:行气——越鞠丸温开——合香丸降气——子降气汤止血——十灰散平熄风——羚角钩藤汤

11.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

12.治风剂: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

13.治燥剂:清宣外燥——杏散

14.祛湿剂:燥湿和胃——平胃散利水渗湿——五苓散滋阴润燥——麦门冬汤清热祛湿——茵蒿汤温化寒湿——苓桂术甘汤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

15.祛痰剂:燥湿化痰——二汤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术天麻汤温化寒痰——苓甘五味辛汤化痰熄风——半夏白健脾消食——健脾丸

16.消食剂:消食化滞——保和丸

二、小方: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

六一散滑石,甘草清暑利湿暑湿证

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

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疏肝泻热,活血止痛肝郁化火证

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

三、配伍特点

(1)肾气丸的配伍特点有三:

1.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

2.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

3.是寓泻于补,补中有泻,使补而不滞。

(2)黄土汤的配伍特点: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刚柔相济。

(3)乌梅丸的配伍特点: 1.是酸、苦、辛三味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2.是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