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抢抓中部崛起政策机遇,加强工业强县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我省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1、突出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一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先后组织实施企业间兼并联合重组方案270余例,盘活存量资产近230亿元。到2005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由1998年亿元增长到2005年亿元,增长倍。二是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大型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造。通过“九个一批”的改革措施,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拓宽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广阔空间。到2003年底,完成了1204户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国有序列;到2005年底,已有1537户国有中小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量由554户减少到231户,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户数由2625增加到5021户,所占比重由%提高到%,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提高到%。三是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通过对劣势企业重组“打捆儿”申报债转股,共对55户企业重组为21个项目申报成功,债转股金额亿元。通过实施债转股,21户债转股企业年平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亿元,负债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1999年以来,企业共剥离银行不良贷款560亿元,已处置231亿元。通过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十五”期间,成功上市企业21家,募集资金120亿元。四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2003年以来,按照“属地移交、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全省共分离移交企业办中小学校253所,占总数的%,基本完成了大中型企业所办医院的分离移交或企业化改革管理工作;除省机场公司所办公安机关外,基本完成了企业所办公安机关的移交工作;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全省现已有万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了企业生产与生活的水、电分离。五是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32家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已累计分离辅业企业(含集体)333个,剥离三类资产亿元,分离富余人员约13万人,安置职工万人。

2、突出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公司制改革步伐,创新企业组织形式。除中央在皖企业外,全省3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329户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占总数的%。二是大力推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拓展企业融资方式。我省45家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通过股改,上市公司率先享受了资本市场融资的优惠政策,目前已累计融资72亿多元。三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制衡机制。我省约有6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制衡机制,其中40%的企业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全部解决了控股公司法人代表与上市公司的交叉任职问题。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建立以效益增长为基础的企业职工工资均衡增长机制,改革和完善了职工收入分配办法,企业实行灵活工资分配方式的占%。全省已改制企业中,管理人员实行竞聘的占%。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全省有309万人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1%。四是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促进负担沉重的老企业焕发新生机。1998年以来,全省共争取118个企业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共涉及资产亿元,职工万人,核销银行呆坏帐亿元。截止2005年底,有102个项目已经实施终结。通过实施关闭破产,消灭了一批亏损源,生成了一批新的优强企业。五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淘汰落后工作。几年来,全省共关闭865处落后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小煤矿,关闭264户小水泥企业,关停60户小轧钢、小冶炼、小铁合金厂,压缩落后棉纺万锭,压缩落后缫丝能力10万绪。同时,自1998年以来,按照《破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786

户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实施关闭破产,减少企业亏损亿元,盘活存量资产亿元,安置职工万人。

3、突出技术改造,推进工业结构优化。一是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十五”前三年,全省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亿元,比“九五”增加167亿元,其中2002、2003年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两个大关,分别达到231亿元和355亿元,年均增长%。2004年和2005年全省分别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和亿元。据统计,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64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06年技术改造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亿元,超额完成730亿元的目标,净增120亿元;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新开工128项,竣工投产60项。2006年技术改造完成投资与2003年相比,三年增长倍,净增5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十五”初期的%上升到2006年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二是全面实施技术改造“百千工程”。每年抓好100项亿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00项“专精特新”项目的实施,编制下达了安徽省年度技术改造“百千工程”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重点围绕建设钢铁及有色、能源、化工医药、新型建材和非金属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日用电器、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基地,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大力推动骨干企业发展。实施大公司、大项目战略,建成了一大批投资超亿元、5亿元的重点项目。重点推进马钢、奇瑞、江淮、铜陵有色、海螺等骨干企业的系统改造和产品升级。奇瑞公司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轿车代表企业,2006年进入全国轿车排名第三位;江汽集团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和出口基地,轻卡产量位居全国载货车第二位,乘用车(商务车)产量排名全国第三;马钢公司综合产能已经突破1000万吨,为建设国内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螺集团水泥产能达到近亿吨规模,跻身世界六强;铜陵有色全年电解铜产量超过5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重要骨干企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06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四是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十五”以来,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2006年达到亿元,增长%,占工业投资的%;传统优势产业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200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业、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压延业、非金属矿采选及加工业等产业完成投资432亿元,产业地位得到巩固提高;新兴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完成投资由2000年的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由9%提高到16%。高强度的投资,促进了工业经济的结构调整,推动了我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调整为2006年的∶∶40。汽车、家电、工程机械、化工等产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4、突出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十六大以来,我省积极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狠抓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实施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24项、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18项,总投资亿元。实施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2044项,省财政资金支持万元。2006年以来,认定了176项省级新产品。建立了《技术创新项目库》,收集项目达1484项,总投资601亿元。支持马钢、海螺、叉车、奇瑞、星马、江汽、丰原、美菱、华茂等一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强优企业。二是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