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2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

生物系统

生物系统: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环境系统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物种

物种: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形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生态因子、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因子、非密度

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第一性周期因子:光;温度

次生性周期因子:湿度;溶解氧

非周期因子:自然灾害

非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与密度变化无关的因子,如天气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随种群本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如竞争者和疾病等生物因子

限制因子、生态幅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个最小量的因子限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生态幅: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

成分。

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

驯化、休眠、滞育、适应、适应组合

适应:有机体面对所有的环境胁迫成分所采取的降低生理压力的改变

驯化:生物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

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所表现出的协同的适应性

滞育:昆虫等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特定发育时期,由于内在原因,出现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有节奏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生物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

生理有效辐射: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红光和蓝紫光)

生理无效辐射:很少被光合作用利用的辐射(绿光)

Bergman规律、Allen规律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发育时期内的有效温度与发育时间的乘积是一个

常数K=N(T-C)

K:有效积温,常数,用“日度”表示

N:发育历期,天数

T:发育期内的平均温度,C˚

C:生物学零度,C˚

范霍夫定律(Q10定律)

环境温度升高10度,变温动物化学反应速率增加2-3倍

二、填空题

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哪三种类型?

以水为主导因子可把植物划分成哪三种类型?

生物因低温受害分为哪三种?

1.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及生物的适应程度,可以把生态因子分为第一性周期因子、次生性周期因子、非周期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作用性质,可以把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3.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植物。

4.以水为主导因子可把植物划分为中生植物、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6.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分为气候,地形,土壤,生物,人为因子

三、简答题

1.简述物种概念。

2.小气候的生态意义?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4.简述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5.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生态幅

6.何谓内稳态机制?意义何在?(举例说明)很多动物表现恒温性;调节渗透压来调节盐浓度

7.何谓休眠、滞育?对生物的意义?

8.光质变化及光照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光的生态意义?

9. 农业中如何应用光周期现象?

引种前必须注意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需要;人为控制开花时间已满足观赏需要10. 长日照兽类在春季开始生殖活动,短日照兽类在秋季开始,这个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日照强度

11. 举例说明内源性的似昼夜节律问题?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动物活动节律有昼出夜伏、昼伏夜出、晨昏活动和昼夜活动等类型。

12.温度的生态意义?

13.温度对于生物分布的意义何在?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生物的分布产生怎样的影响?

14.生物对于高温和低温的种种适应方式(形态、生理和行为)(贝格慢定律、阿伦定律)

15. 为什么同一个湖泊或海洋中,春季生物生产力最高,夏季最低?

春季光照增强,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物质含量迅速减少,生产力出现全年最高峰。夏季光照最强,温度最高,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生产力水平较低。

16.何谓范霍夫定律(Q10定律)?其应用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17.何谓有效积温法则?如何根据有效积温法则估计害虫的发生时间和时代数?有效积温法则的局限性?

18.水的生态意义?

19.为维持水分平衡,陆生植物产生了哪些适应?

20.陆生动物体内含水量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平衡的?

21.土壤的生态意义?

2.小气候的生态意义

(1)决定着生物的实际生存条件

(2)地面小气候既影响温度也影响湿度,为其它地栖动物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3)山谷中有明显的小气候变化,使生长的植物类型与较高地方的植物种类不同

(4)山地地形改变降雨格局而影响局部或地方小气候,形成雨影现象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1)综合性

每个生态因子都与其它因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