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为何具有多样性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族文化为何具有多样性?

云南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本土化;二是,外来文化的影响。

1.文化本土化主要体现在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使得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形成了多种文化形态,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边疆多民族的基本特点,促成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云南民族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在云南这一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北纬21°08′-29°15′,东经97°39′-106°12′,面积为39.4万km2。东邻贵州和广西,北接四川,西北角与西藏毗邻,西面、西南面与缅甸接壤,南面、东南面与老挝和越南交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处在亚洲三个特色极不相同的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东侧连接东亚季风区域半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面和西面连接着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的亚洲热带季风区域,滇西北则与青藏高原相连,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实现了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相互连接和过渡,同时高山阻隔效应和纵横水系。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大文化板块交汇处的特殊区位,造就了云南民族成份复杂、文化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空间分布格局。

云南不仅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而且有“民族王国”之称。占全国半数以上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的同时,在云南这块自然空间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创造了各自特色的本土文化,并通过不断吸纳众多的外来文化和异域文化,形成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垂直分布相适应的多种文化类型,使得云南文化具有多样性。

2.外来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不同的区域类型因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差异,对文化之间的交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云南沿边境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区位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它们在与汉文化的融合程度上亦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文山、红河、思版临、德宏、怒江分别位于滇东南边境区、滇南边境区、滇西南边境区、滇西边境区和滇西北边境区,自然环境与地理区位条件差别十分明显,各个区域内的民族构成、文化类型不一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因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相当密切。

综合的来说,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云南是我国环境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也是中国自然条件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中国56个民族中,有52种民族在云南均有分布,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得民族有26个,包括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回、纳西、藏等。少数民族1000多万人,占总人口1/3。云南境内,高山险阻,河流百转,山川俊美,林海茫茫。立体的地形和立体的气候,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在3000年前中国的汉族祖先在中原开发出“文明时代”之后,惯于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而又为多山的地理环境所封闭的云南古代民族,便开始落后于云南内地及中原民族的发展,并且各民族的发展速度也参差不齐。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有处于封建社会的傣族,有处于奴隶制的小凉山彝族,有处于原始公社形态的基诺、独龙等民族。在泸沽湖旁,还有处于母系氏族阶段的摩梭人。

云南高原跌宕起伏,高山峡谷相间排列,名江大川相间排列纵横交错,阶梯地势逐级下降,立体气候异常明显,在这样特殊多样的生态环境里,原来属于同一种群的人们,尽管其水平分布在同一海拔梯层,且居住区域的直线距离很近。但由于地理的隔绝和地形的“立体”,便将他们分割到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小”生态系统中。这样,他们几乎失去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以及婚姻交流,久而久之,各自在语言、经济生活、文化以及心理素质方面,形成了“不同于外界而内部相同”的特色,进而发展成为不同的民族。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中的少数民族,即居住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少数民族,其经济、文化发展较为缓慢;居住在

地势较平及地形较开放的生态环境中的少数民族,其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总之,云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封闭性,既是云南形成多民族及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又是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自身发展乃至造成云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省内共计26个民族,其中有15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发展特点和文化传统,底蕴丰厚。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云南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空前扩大,各种现代化传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达到了空前,过去由于地形的封闭和历史的原因,致使各民族传统文化能保持各自的特点,但是现在这些都受到来自现代文明为核心的外来文化的冲击,相近民族间的文化特征已不清晰,云南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危机:一些精湛传统的民族工艺在流失甚至于废弃;一些民族歌谣、曲艺、传说正失传;多彩的民族服饰被单一的现代服装替代;一些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已在离去。这种情况仍在继续。通过保护、继承各民族文化传统,取其精华,不断创新,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领域,必将使云南民族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既保持传统特色又富有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征。

三、结合专业知识谈谈如何搞好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

从地理学的视角立题研究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现实基础及一些具体的措施,是地理学与民族学交叉学科研究的尝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在文化地理学中,以区域为单位的文化地理研究最能反映区域所独有的文化特征和气质,而这种特征和气质又置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

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是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云南省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是极具发展眼光的、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是从云南实际出发的、非常令人鼓舞的发展战略。这个目标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普遍关注。具体来说,对于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具有的现实基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有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地理背景

第一,资源优势。云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民族群体和民族文化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是活生生的民族文化的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的共生宝库。这种文化资源的丰富、厚重、多样、富集,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云南丰富的诸多资源中,民族文化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最具开发价值,最有吸引力,最具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像这样最能显示优势、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应被视为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这样说,云南的文化资源是云南省的一张“名牌”。

第二,转化条件。单有资源的优势是不够的,我们所要追求的,是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转化为受到关注的开发对象,并在开发和保护中形成良性循环。云南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组合情况、分布状况甚佳,转化条件很好,省内有若干著名景区的迅速崛起和声名远扬,便是证据。

第三,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是一重大机遇,而且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生态环境等也是一重大发展机遇。加人WTO后,文化间的国际交往进一步加强,为文化的“走出去”、“引进来”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让得地利之便的云南,不仅有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而且有文化发展的更大舞台。云南与东南亚本来就“江河同源、山脉同缘”,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跨境文化客观存在,民族方面的共源性和文化方面的互渗性人所共知。随着“大通道”建设的拓展,文化建设也可以“大行其道”。

2.有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规模

一般来说,“大”是要与规模相联系的。要有规模,要显示规模效应。文化建设讲规模,一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广泛的群众参与、活跃的基层文化,全省上下丰富多彩、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