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期末复习资料

交通肇事罪 1.交通肇事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客体特征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及城市的交通运输)

2)客观特征

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3)行为主体不属于身份犯

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2.肇事逃逸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消极逃逸交通肇事逃逸后,因逃逸使被害人得不到救治死亡

2)积极逃逸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者遗弃,致使其无法得到救治而死亡或严重残疾,应当分别依照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如果交通肇事后以为被害人死亡,为隐匿罪行将被害人沉入湖中致使其溺死,应将后行为认定过失致人死亡,如果前行为构成交通肇事,则数罪并罚。

3.注意:

1)过失损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导致他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结果的,认定为过失损坏交通工具、设施罪。

2)在逃逸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的,出于过失可能再次构成交通肇事罪;出于故意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如果是故意实施的,只要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就构成犯罪;如果是过失实施的,要求必须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以放火等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且只能是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

2.放火罪是指故意用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自焚行为或者放火烧毁自己财物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也成立放火罪。

2)犯罪客观方面,既可表现为作为方式,也可表现为不作为方式。

3)放火罪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4)用放火等方法杀人,危害公共安全的,成立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罪等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用放火等方法杀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只成立故意杀人罪。

3.投放危险物质罪:1)危险物质的种类:毒害性、放射性、传染性等

2)行为性质: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因此,故意使用危险物质杀害特定个人或特定牲畜的,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4.“以其他危险方法”仅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实为四种行为的“兜底”条款。如果某种行为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为其他犯罪,不认定为本罪。

(1)在公共场所故意驾车撞人或者开枪射击的,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2)对劫持火车、电车的行为,认定为破坏交通工具罪。

(3)盗窃公路井盖,危害公共安全的,认定为破坏交通设施罪。

(4)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认定为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转化型杀人罪1.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的;(247、248条)

2.非法拘禁故意使用暴力殴打被拘禁人,致人死亡的;(238条)

3.聚众斗殴致人死亡;(292条)

4.“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289条)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侵害的法益,包括财产权与人身权。

1. 行为特征

1)行为逻辑结构:

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必须达到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程度)强取公私财物。

暴力对象只包括对人实施,不包括对物实施。对物暴力,构成抢夺罪。

如果只是单纯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状态取走财物的,成立盗窃罪,而非抢劫罪。

2)手段行为:胁迫。胁迫内容:以当场立即使用暴力相威胁(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3)目的行为:强取财物,即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财物转移给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

2.行为人以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压制被害人的反抗,与夺取财产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实施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虽然足以压制反抗,但实际上没有压制对方的反抗,对方基于怜悯心而交付财物的,只成立抢劫未遂;

再如,甲以抢劫故意实施暴力,导致被害人逃跑时失落财物,甲在追赶时拾得该财物的,不属于强取财物,宜认定为抢劫未遂与侵占罪。

3.抢劫罪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

1)为索取到期合法债务而使用暴力的,不成立抢劫罪,视情形成立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非法侵人住宅罪等。

2)行为人出于其他目的实施暴力,致人昏迷或死亡,然后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进而取走财物的,不成立抢劫罪。

3)行为人出于其他目的实施暴力,在暴力过程中产生夺取财物的意思,并夺取财物的,则成立抢劫罪。

4)刑法第289条的规定,在实行聚众“打砸抢”行为过程中,毁坏公私财物的,即使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对首要分子也应认定为抢劫罪。

4:司法实践:(与故意杀人)

1)抢劫前,为了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以抢劫罪论处。

2)在抢劫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论处。

3)实施抢劫后,为了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论处,数罪并罚。

4)为继承遗产而杀害被继承人或者其他继承人的,成立故意杀人罪,不成立抢劫罪。

5)由于其他原因故意实施杀人行为致人死亡,然后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进而取得财物的,根据场合不同,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或者侵占罪并罚。

(与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盗窃罪)

1)先伤害或强奸,被害人未失去知觉,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劫取财物的,构成故意伤害罪、强奸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

2)先伤害或强奸,被害人失去知觉,临时起意拿走财物,构成故意伤害罪、强奸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

3)先以杀人故意杀死被害人,临时起意拿走财物,构成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劫持航空器罪

1.行为对象:航空器。一般认为应当针对使用中(飞行前准备时起到降落后24小时)或者飞行中(机舱外部门关闭到任意机舱门打开进行卸载)的航空器。既可以是民用航空器,也可以是国家航空器(用于军事、海关、警察部门的航空器)

2.行为内容: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其手段足以抑制航空器内的机组成员或其他人员的反抗,即,使其不能反抗、不敢反抗或者不知反抗。

3.既遂标准:行为人控制了航空器或者控制了航空器的航行,成立本罪既遂。

4.结果加重犯:“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包括故意和过失情形。

5.注意:对于不是出于劫持的目的,故意或过失损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航行设备,以致航空器不能飞行或可能危及飞行安全的。应分别适用刑法第116条、117条的破坏交通工具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