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千年古道品味伟大人生

——《丝绸之路》说课稿

新乡市外国语小学巩万娜

大家好!还记得吗?正是这条路,见证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执著,这条路就是千年古道——丝绸之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路》中的《丝绸之路》一课。我说课的主题是《品读千年古道品味伟大人生》。我将从研读课标定理念、联系学情说教材、因材施教说方法、深化重点说流程、凸显主题说板书五方面加以说明。

一、研读课标定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理念:尊重个性体验,对话深层文本,层层感悟,步步融情,使学生研读语言,体悟情感。

二、联系学情说教材

(一)教材和学情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详细叙述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文章语言朴实严谨,又不乏含义深刻、富含韵味的好词佳句。

由于课文的生活环境和主要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可能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需要教师引导。

(二)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特点,综合对教材的研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三维定性与要求,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忠诚,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把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懂得张骞被称为探险家、外交家的原因,了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作为教学难点。

三、因材施教说方法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再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会做简单的批注,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采用“朗读感悟法”。简化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创设情境法”。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我通过导语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升华体验,动情动心。学生则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四、深化重点说流程

本课我准备分两课时教学。这是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审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再读课文明晰层次

四、交流资料了解意义

下面,我重点说第二课时。通过研读教材,阅读原著,我认为文章应该抓住两条主线:一、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二、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围绕这两个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导读营造浓郁的情境场

一上课,我先展示了一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图片,教师配乐讲解。(板书课题)。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丝绸之路在学生心中是一条遥远的路,学生对它缺乏了解。我制作“丝绸之路路线图”,用一条红线,引领学生重走丝绸之路。之后,出示中心句“为了开辟这条道路,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引导学生质疑。(板书)在浓郁的情境场中,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两大主线。

(二)精读领悟读书的好方法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我引导学生抓住第3自然段“交通不便”、“七千多千米”等词语,体会这是一条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路。理解“七千多千米”时,我补充资料:“这七千多米只是直线距离,张骞的行程达到一万四千多千米。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条路呀!”(板书)路上的经历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千难万险”(板书)。学生对西域的恶劣环境缺乏了解,我采用创设情境法,播放表现路的自然条件恶劣的课件。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入,读书自然能以情动人。此设计体现了课标指出的四年级学生要“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要求。

多形式、多层次朗读后,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引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抓重点,谈体会,读出情”,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三)品读凸显浓厚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上文总结的方法,自学课文第5-8自然段,体会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之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三品张骞的勇敢、忠诚、智慧。

一品勇敢

1.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

2.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3.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西域各国。

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应该可以从以上句子,通过“浩瀚”、“剽悍”等词语品味出张骞的勇敢。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如果学生用另一只眼睛,从不同的词语、句子,品味出张骞的不怕困难、顽强、执着,我同样会把赞赏的目光、激励性的语言送给他。因为这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品忠诚

1.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我请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张骞的“耐心”。学生应该可以找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这句话。我引导学生想象感悟,从“十一年”这个词,品味张骞的忠诚。之后,进行语言训练,仿说句子。此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课标理念。

三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