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3
新型抗H2S/CO2腐蚀高温缓蚀剂研制【摘要】通过对咪唑啉中间体的改性,合成了一种具有较好耐高温(150℃)和耐h2s/co2高酸性能的含氟咪唑啉类缓蚀剂,其合成条件为:咪唑啉中间体、特种含氟表面活性剂摩尔1∶0.6,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4h。
实验结果表明常压下在150℃、对7.78%硫化氢,7.00%二氧化碳,84.5%的甲烷;0.74%乙烷的混合气体,当缓蚀剂的加量为0.08%(wt%),缓蚀率可以达到92.9%。
其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关键词】高温缓蚀剂 h2s/co2腐蚀咪唑啉氟类特种表明活性剂1 引言在h2s/co2腐蚀防护中,使用缓蚀剂是是经济有效的一种抗腐蚀方法。
其具有用量小、设备简易、防腐效果好等优点。
目前,国外各油田所使用的缓蚀剂中,吸咪唑啉缓蚀剂及其衍生物的用量大于90%。
故咪唑啉分子可以通过其五元环上的两个氮原子与金属表面铁原子键合,而咪唑啉分子上的疏水基团在金属表面外侧排列开,将介质与金属表面分开,使得h3o+难以接近金属,从而大大减低了金属的腐蚀速率,达到防腐的目的。
而且咪唑啉类缓蚀剂具有低毒、高稳定性等优点,在工业酸洗、油气田等领域的防腐过程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以,国内外咪唑啉的复配与改性研究已经成为了缓蚀剂研制的一个热点。
目前咪唑啉类缓蚀剂在低温下对h2s/co2有很好的防腐作用,但在高温下由于其水解而使得其作用效率大大降低。
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对对咪唑啉不同中间体效果缓释研究的基础上上,合成了一种新的含氟咪唑啉类缓蚀剂,该剂具有耐高温(150℃)与高酸性气体的特点。
2 含氟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2.1 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药品主要有氯化钾、氨水、氢氧化钠、冰乙酸、正辛酸、二乙烯三胺、二甲苯、三乙胺、特种表面活性剂、石油醚无、水乙醇。
实验器材有电热恒温水浴锅、增力电动搅拌器红外光谱仪电子分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
2.2 中间体合成与确认2.2.1?中间体合成对于咪唑啉中间体大量学着做了研究得出了成熟较为相同的合成方法:以二甲苯作为携水剂即酸与多胺脱水进行的氨解反应生成酰胺;随后升高温度进一步脱水,通过环化过程得到咪唑啉缓蚀剂的中间体。
油酸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的研究吴效楠【摘要】以油酸、二乙烯三胺和氯乙酸钠为原料,采用两步真空脱水法合成了油酸咪唑啉及其季铵盐.利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极化曲线研究了季胺化过程中加水量、原料配比、回流时间及缓蚀剂浓度对缓蚀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期刊名称】《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油酸咪唑啉季铵盐;静态挂片法;极化曲线;缓蚀性能【作者】吴效楠【作者单位】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化学工程系,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25油田注水开发是目前油田二次开采的主要方式,而油田注水的主要水源是油田污水[1]。
因此,我国部分油气田中的高矿化度地层水腐蚀管道设备的情况比较严重,其腐蚀问题严重威胁着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目前,油田上用于防腐蚀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向油田水中加入定量的缓蚀剂来达到缓蚀的效果[2-3]。
其中油酸咪唑啉类缓蚀剂作为一种新型、低毒、高效的水基缓蚀剂,在酸洗、水处理及石油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
本文以油酸、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了油酸咪唑啉,将其与氯乙酸钠反应生成油酸咪唑啉季铵盐,同时确定了回流时间、原料配比及加水量等最佳工艺条件,并在模拟油田水的条件下,通过挂片静态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测定两者对钢片的缓蚀效果。
油酸与二乙烯三胺反应首先脱水生成酰胺,然后在高温条件下酰胺环化脱水生成油酸咪唑啉,并和氯乙酸钠发生季铵化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油酸咪唑啉季铵盐。
2.1 仪器与试剂CHI600E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有限公司)、数显温控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EX324ZH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西杰天平仪器有限公司)、DHT型搅拌调温电热套(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SHZ-D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油酸(99%)、二乙烯三胺、无水硫酸钠、无水氯化钙、碳酸氢钠、无水乙醇(99.9%)、盐酸(37%)、丙酮(99.5%)、氯乙酸钠、无水碳酸钠(以上药品均购于天津四通化工厂,分析纯)2.2 油酸咪唑啉的合成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0.2 moL油酸,加热同时缓慢滴加0.22 moL二乙烯三胺,滴加完毕后升温至70 ℃。
图1 1号咪唑啉化合物的红外谱图咪唑啉抗CO
腐蚀性能评价
2
通过改变影响缓蚀性能的几个因素:缓蚀剂浓度、腐蚀温度以及腐蚀时间,在常压下,模拟饱和腐蚀介质中对1号缓蚀剂做进一步评价。
最后通过极化曲线测试来对缓蚀机理做初步探讨。
缓蚀性能研究
缓蚀剂浓度的影响
图2 缓蚀剂浓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从图2可知,添加缓蚀剂后金属的自腐蚀电位发生了正移,有可能是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铁离子
进入溶液克服的表面能增加,从而单位时间内进入
溶液的铁离子减少。
(2)在饱和CO
2
模拟采出水中加入70mg/L的缓蚀剂,考察了在30℃、50℃、70℃、90℃时的极化曲
线,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温度对极化曲线的影响
从图3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自腐蚀电位呈下降趋势,腐蚀电流增加,这有可能是温度的温度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平均腐蚀速率(mm/a)合成缓蚀剂
缓蚀效率(%)
0.07 0.098 0.172 0.28181.53 74.14 54.62 25.86
腐蚀时间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钢失重(g)平均腐蚀速率
(mm/a)
合成缓蚀剂。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6BA K20B03)作者简介:李园(19842),女,硕士生,北京科技大学在读,muhua84@1631com 收稿日期:2008205208综述与进展钢铁及铁质文物有机缓蚀剂的研究进展李 园1,2,张治国,沈大娲,马清林(1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21中国文物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 要:概述了钢铁有机缓蚀剂的特点、作用机理及研究现状。
按照胺类缓蚀剂、硫脲及其衍生物、咪唑啉类缓蚀剂、苯并三氮唑缓蚀剂和醛类缓蚀剂5个种类,着重介绍了有机缓蚀剂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有机缓蚀剂;钢铁;铁质文物中图分类号:TG 174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05(2008)1020017203 缓蚀剂是一种以适当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中,从而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几种。
将缓蚀剂用于金属表面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保持金属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不变。
使用时可直接加入腐蚀系统中,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和可以保护整个系统的优点。
与其它防腐蚀方法相比,缓蚀剂有以下特点[1]:(1)基本上不改变腐蚀环境,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2)基本上不增加设备投资,即可达到防腐蚀的目的;(3)缓蚀剂的效果不受被保护对象形状的影响;(4)对于腐蚀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缓蚀剂的种类或浓度来保持防腐蚀效果;(5)同一配方有时可以同时防止多种金属在不同环境中的腐蚀。
1 有机缓蚀剂的特点及作用机理通常可根据缓蚀剂的化学组成将其分为无机缓蚀剂和有机缓蚀剂。
目前应用的有机缓蚀剂主要是含有未配对电子元素的有机物,如O 、N 、S 、P 的化合物和各种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学物质,特别是含有氨基、醛基、羧基、羟基、巯基的各种化合物。
有机缓蚀剂多为吸附膜型缓蚀剂,也有混合抑制沉淀膜型缓蚀剂。
吸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聚合物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李小敏;刘亚男;刘晶姝;付朝阳【摘要】Generally polymer inhibitor molecule has multi-adsorptive group and is easy to form monolayer or multilayer protective film on metal surface, so that it has some advantages of low dose and high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 long time of firm adsorption and l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rection of corrosion inhibitor. Some polymer corrosion inhibitors, such as P-containing, N-containing and vinyl polymers were reviewed as well as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mechanism, emphasiz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quantum chemistry metho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 corrosion inhibitor was prospected.% 聚合物缓蚀剂易在金属底物表面形成单层或多层致密的保护膜,具有缓蚀效率高、缓蚀作用持久、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缓蚀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文综述了有机膦酸聚合物、含氮聚合物、乙烯基聚合物以及其他聚合物缓蚀剂的研究进展以及缓蚀机理的研究方法,着重介绍了量子化学方法的应用,最后结合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做出了展望。
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缓蚀剂研究开发与应用情况,探讨了缓蚀剂的应用开发和缓蚀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对缓蚀剂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主要内容包括:缓蚀剂按电化学机理的分类,水中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金属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缓蚀剂作用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盐酸溶液,量子化学,缓蚀剂,阴极缓蚀剂,金属离子沉淀膜型缓蚀剂,铜银缓蚀剂苯骈三氮唑,盐酸酸洗缓蚀剂,后缓蚀剂1引言缓蚀剂是一种防腐蚀化学品,它少量加入环境介质中就能显著地降低金属的腐蚀速度。
与其它防腐蚀方法相比,缓蚀剂具有使用方便、经济有效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缓蚀剂的作用功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蚀防护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众多的防腐蚀方法中,缓蚀剂因具有经济、高效、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中石油、石化、钢铁、电力、建筑等领域2缓蚀剂按电化学机理的分类从电化学角度出发,金属的腐蚀是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
缓蚀剂的加人可以阻滞任何一过程的进行或同时阻滞两个过程进行,按上述电化学原理,缓蚀剂可分为阳极缓蚀剂、阴极缓蚀剂及混合型缓蚀剂。
2.1氧化膜型缓蚀剂缓蚀剂直接或间接地与金属生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从而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膜,这种保护膜薄而致密,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强,结合紧密,能阻碍溶解氧扩散,使金属的腐蚀反应速度降低。
这种保护膜在形成过程中,膜不会一直增厚,当这种氧化膜增大到一定厚度时,一部分氧化物会向溶液中扩散,当氧化物向溶液扩散的趋势成为膜增厚的障碍时,膜厚的增长就几乎自动停止。
因此,氧化膜型缓蚀剂效果良好,而且有过剩的缓蚀剂也不会产生垢。
多数氧化膜型缓蚀剂都是重金属含氧酸盐,如铬酸盐、铂酸盐、钨酸盐等。
因重金属缓蚀剂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一般应用较少。
亚硝酸盐借助于水中溶解氧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而成为氧化膜型氧化剂,具有代表性的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按。
一、咪唑啉季铵盐三苯环咪唑啉季铵盐(1)咪唑啉合成:苯甲酸与三乙烯四胺在二甲苯溶剂下缩合生成咪唑啉,通过两步脱水生成咪唑中间体。
(一步酰胺化,一步环化反应。
)(2)季铵化:咪唑啉与氯化苄进行季铵反应。
二、咪唑啉酰胺(1)脂肪酰胺中间体的合成:在甲苯回流条件下,壬酸、冰乙酸与多乙烯多胺脱水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中间体脂肪酰胺。
(2)咪唑啉酰胺合成:脂肪酰胺中间体发生环化反应,体系进一步脱水得到咪唑啉酰胺。
三、油酸基羟乙基咪唑啉合成过程:油酸与羟乙基乙二胺,加入甲苯,经过酰胺化、环化生成。
四、环烷基咪唑啉合成过程:环烷酸和二乙烯三胺,加入二甲苯,通过酰胺化、环化生成。
五、咪唑啉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咪唑啉分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个含氮的五元杂环,杂环上与氮成键的支链和长的碳氢支链。
对于咪唑啉型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解释是吸附作用。
咪唑啉型缓蚀剂之所以具有缓蚀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的咪唑啉环上的一个氮原子可以与金属表面的d空轨道生成配位键,而非极性的烷基链会形成一个疏水层,阻止腐蚀介质进入的金属表面,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不同结构的咪唑啉缓蚀剂,主要是改变上诉的支链,来继承支链基团所具有的性质。
如接入苯环是由于苯环在金属表面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作用机理与氮原子类似。
如果问究整个咪唑啉化合物哪一个基团起到多大的作用,我仅知道可用Materials studio等软件进行动力学模拟,通过软件计算进行量化来作为参考。
对于这部分我也只是浅尝辄止,所以对其准确性与是否真正具备指导作用了解的并不深刻。
不过这部分通常只是用于科研,工业上应该无需如此细致。
以上仅为查资料与自己的理解。
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望指正。
一种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魏宝来李烨2杜友如3张洪升4
1.中国石化天然气管道分公司,湖北宜昌443000
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阳石油分公司发展部,四川绵阳621000.
3.北京格瑞迪斯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102
对咪唑啉进行结构调整,用苯甲酸代替烷基酸,合成一种咪唑啉类高温缓蚀剂。
通过失重法研究了其在60℃土酸中对N80钢片的缓蚀率。
结果表明,在缓蚀剂与K I加量比为1.5:1.5到1.5:2之间时,缓蚀率可达94.58%。
缓蚀剂;咪唑啉;季铵盐;酸化
TG174.42A T1672-8114(2012)03-013-04
70-1630
剂与K I ]比较合
@@[1]霍富永,雷俊杰,魏爱军等.油田常用缓蚀剂评
价[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8,1:48.
@@[2]张世博.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当代
化工.2006
@@[3]卢绮敏.石油工业中的腐蚀与防腐[M].石油工业出
版社,2001.
@@[4]谷宁.表面活性剂与缓蚀剂协同效应的研究[J].河
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18(4):231-233.
A i m i da zol e L i n quat e r nar y a m m oni um s al t t he c onj unc t i on of c or r os i on i nhi bi t or s i nt o a nd
per f or m ance eva l uat i on
W ei Baol ai L i Y e D u Y our u Zhang H ongsheng。
2016年第22期 第43卷总第336期 广 东 化 工 WWW.gdchem.toni 91
霍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宋绍富,郭银银 (两安仃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两西安7100651
【摘要】眯唑啉及其衍生物是油气田防止CO2、H2S酸性腐蚀介质的缓蚀剂之一。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咪唑啉缓蚀剂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咪 唑啉缓蚀剂的制备方法及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其缓蚀机理,最后讨论了缓蚀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眯唑啉;缓蚀剂:缓蚀机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G17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6)22.0091.02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Imidazoline I nhibitors Song Shaofu,Guo Yinyin (College of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lmidazoline and its derivatives was an efficient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CO:and HzS The paper sunull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le imidazoline inhibitors and introduced its preparation methods,inhibiting principles and the influence t'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synthesis At last it discussed the de、 elopment prospect of imidazoline inhibitors. Keywords:imidazoline:inhibitors;inhibiting principle:research development
油气开采和输送过程中,原油及采出水 I1的硫化物、二氧化 碳和氯化物等酸性介质容易腐蚀金属设备。硫化物平1.氯化物存高 温下发生分解或水解生成H2S币¨HCI,遇水易形成H2S—HC1 H2O 腐蚀体系,二氧化碳任潮湿环境或溶于水后,对钢铁也会产生很 强的腐蚀性。腐蚀1 仅缩短r设备的使用寿命,增JJu回注水的成 本,造成经济损火,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 住寻求各种方法使腐蚀减缓到最低程度。缓蚀剂具有町以大幅 度地降低设备的腐蚀速率,延长设备的使川寿命,节约材料等优 点,侄油气田注入缓蚀剂足经济、有效且实』{]的防腐手段【 ]。 目前,在油 eⅢ及石化行业所使用的缓蚀剂丰 有醛酮类、 有机胺类、氨基酸类、咪唑啉类、季铵盐等有机化合物。随着人 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缓蚀剂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醛酮类 和芳香胺类毒性较大,油气田现场主要使用低毒、环保型咪唑啉 类缓蚀齐1j 。因此,改进眯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方法,提高产品 收率,降低成本,制备新型咪唑啉类衍生物,扩大应用范围,是 内外同行的努力方向。 1咪唑啉缓蚀剂的发展进程 缓蚀制己广泛应川了 化学清洗、大气环境、]:业用水、仪表 制造、石油化一 生产过桴q1。自从Hans S M首次使用咪唑啉类缓 蚀刺防腐并获得专利以来,咪唑啉』 泛用于油气R1防腐的各个领 域 I。 1.1圈外咪唑啉绥蚀荆的发展及 状 国外研究缓蚀剂较早,在l 860年,英刚科学家在清洗酸液巾 的铁制品时,使用植物油与糖浆合成的缓蚀剂,获得第一个缓蚀 刺专利【7】。该缓蚀刺为从天然植物到矿物原料,从尤机到有机冉 到人工合成的缓蚀刺奠定了基础。1949年,美陶报道了有机含氮 咪唑啉及其衍生物对CO!和H2S腐蚀介质只何很好的抑带叫作用。 目前,荚国各油Ⅲ所使用的缓蚀剂中,以吸附型缓蚀剂为牛。由 F咪唑啉类缓蚀剂及 衍牛物的毒性较小,制备方法简单,能被 细菌降解,所以咪 啉类缓蚀剂及其衍生物的用最较大。 1.2国内咪唑啉缓蚀剂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对油田缓蚀剂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卜【【}纪70年代末才 有J,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赵景戍等研究厂油酸与 : 乙烯 胺按一定比例合成咪唑啉中间体,再与硫酸 乙能合成 得到水溶性咪唑啉类缓蚀剂,性能优于传统咪Ⅱ1^啉缓蚀刷, OP—l5按最佳配比复配后,能够伍CO2腐蚀溶液rft抑制Q235钢 腐蚀 l。张玉芳lq 使用含硫的眯唑啉衍生物和有机硫代磷酸复配, 合成出的缓蚀剂,在模拟长庆油Ⅱ]的腐蚀环境进行缓蚀悱能评价, 结果表明它对N80、SM80SS、KO80SS等钢种的绥蚀效率叮达95 %以上。熊颖、陈大钧等 ”0利用油酸与多胺二胺合成新型的油酸 咪1 啉类缓蚀剂,通过眯唑啉类行了生物与OP—l0、span一80、吡啶 等有机溶剂的复配,可提商其 H S腐蚀溶液中的缓蚀效果。例 如将咪唑啉类缓蚀剂与磷酸酯类缓蚀剂进行复配,两 的协同作 f}]改变J 金属表面的电荷分布和界叫行为,可以获得更好的缓蚀 效果。杨建强等人将合成的油酸肇咪唑啉类缓蚀剂 含硫酸磷脂 类缓蚀剂进行复配。他们认为含硫磷酸酯类缓蚀剂优先吸附在金 属衷皿,彤成稳定的沉淀膜,而咪唑啉分子选择性的呶m 沉淀 膜上。以』-研究结果表u月,咪唑啉衍生物如葵二酸盐、咪唑I啉的 油酸盐及其与二聚酸盐的混合物,部具有 定缓蚀效 ,似缓蚀 性能i£有侍于进一步提高
2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 2.1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I:艺 眯唑啉系列缓蚀剂通常采用脂肪酸为原料合成,困外也曾介 过‘种合成方法,以硫代乙酰胺和乙二胺为原料,最终合成2一 甲基咪I唑啉,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温和,只需20℃就町以反应,但 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太慢,需耍儿火时间才能达到反臆 卜衡。川时 该反应产生H S,尾气需要处理。 目前,国内咪唑啉肢其f}j=牛物,通常是由脂肪酸及 甜牛物 I彩烯多胺经过酰胺化脱水和环化脱水两个步骤合成环状眯 啉 ”1-1 31,即脂肪酸或脂肪酸衍生物 多烯多胺在l60℃卜酰胺化反
,脱去一分子水生成眦胺,再升温至220℃脱除‘分子水形成 环状咪畔啉叶l问体。但f『天研究表明:在合成咪畔啉过程巾,酰 胺化脱水和环化脱水并无明显的界限,在较低温度卜酰胺也可以 成环,反应时间越长,环化程度越高_】 。以油酸 j 乙烯i胺反 应合成十七烯基胺乙基I眯唑啉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c 。。o ..。H+H NH c H c i H c NH — c 。。一l—NH c NH c NH +H 。
c 一cII一 c …CH2 2NH2一 c
c H 。 c17H33——c——NH(cH)2NH L )————◆。。 、 几2 几2 几2 2u
N c' C’7H33
【收稿}1期]2016—10-24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陕北特低渗透油叫含硫采油污水[11】注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KTCG01.I】) [作者简介]宋绍富(1974-),男,湖南衡阳人,博十 ,副教授, 要研究方向为油气I1t ̄;境污染治理与储层保护。 92 广东化工 www.gdchem.com 20l6年第22期
第43卷总第336期
合成咪唑啉中间体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水的存在会导致 一定程度的水解反应。从化学反应平衡的角度看,为了促进反应 向眯唑啉产物方向进行,应进行脱水。根据不同脱水方法,形成 了以下三种合成工艺I13-17]: (1)- ̄l-温自由法:将有机酸与过量胺搅拌混合,加热反应,自 由脱水,为 防止生成二酰胺,通常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 (2)真空脱水法:在较低压强下,将反应器中反应物按一定比 例混合,加热反应,进行一次脱水,再程序升温,降压除去剩余 水分。 (3)溶剂脱水法:在常压下,以苯、甲苯、二甲苯等作为携水 剂进行第一次脱水,携水剂与反应生成的水达到共沸,将水不断 从反应器中带出,使平衡向生成产物方向移动。经过常压一次脱 水后,再通过减压条件,继续升温进行第二次脱水环化,以反应 出水量进行终点确定。 以上三种脱水处理工艺,各有优缺点。由于升温自由法存在 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胺容易氧化,能耗大且反应脱水不够 完全等缺点,现在己被淘汰;真空脱水法可在较低温度下反应, 且反应速率比升温自由法快,但对设备的密封性要求较高,真空 度难以控制,很容易把未反应的胺抽出;溶剂脱水法出水稳,而 且胺不易被带出,对设备要求也不高,产物收率较高易于纯化, 但能耗大,成本高,而且携水剂难以回收利用,会污染环境。傅 送保等}】 1针对这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在反应前期采用溶剂法, 后期真空法制备咪唑啉中间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合成咪唑啉缓蚀剂的影响因素 合成咪唑啉缓蚀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_】 驯: (1)反应温度。反应温度是合成咪唑啉类缓蚀剂的最重要影响 因素。由阿仑尼乌斯方程得知,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向终点 进行。在该反应中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胺被氧化.影响合成效果 及产品质量。合成咪唑啉缓蚀剂过程需要两步脱水,国内较深入 地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的影响,但学者们关于温度段的选 择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如李倩-1 以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反应 物、二甲苯为携水剂,在145~170℃条件下回流2 h进行酰胺化 脱水,再逐步升温至l85~2l0℃环化脱水回流2h,效果较为理想, 产物的收率达96.5%。而吴大伟1 I等认为反应温度在lg0~210℃ 时,采用活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反应8 h,合成油酸基咪唑啉产率高, 缓蚀率达89_3%。李谦定【2I】报道合成咪唑啉缓蚀剂的最佳条件是 在140—160℃脱水缩合2 h,再升温至2l0 ̄250℃环化脱水2 h得 到咪唑啉中间体。 (2)原料的配比。从理论上讲原料摩尔配比应为l:l,但胺过 量有利于咪唑啉的合成,而且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文献报导原料 酸胺比控制在l:1.卜l:1.5左右,可以保证有机酸尽量反应完 全。魏斌I2 1等认为油酸与多烯多胺的摩尔比为l:1.2,在l60℃ 酰化反应2 h,升温至220℃环化6 h,合成的缓蚀剂在模拟盐水 中缓蚀效果可达到90.1%。 (3)催化剂。合成咪唑啉缓蚀剂一般使用活性氧化铝或者酸性 催化剂,李谦定等人选用硼酸作为催化剂,合成效果较好,收率 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大量科研者仍致力于探索能提高缓蚀 率的各种方法。 (4)携水剂。携水剂可使反应物间有良好的溶解性,有利于反 应的正向进行,另外携水剂能和反应生成的水共沸,起到及时脱 水的作用,使反应向生成产物方向进行。马晓梅、殷树梅等人 研究表明,使用携水剂时,反应l h,酸价即降为初始的I/4,而 无携水剂时,需反应3 h才能达到相应的反应深度。 3缓蚀机理 缓蚀剂种类繁多,适用的介质不同,缓蚀机理很复杂。对于 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很多学者倾向于用吸附作用机理来解 释。缓蚀剂主要通过缓蚀剂分子或离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或在金 属表面形成某种表面膜,抑制腐蚀过程的进行,从而起到缓蚀作 用的。金属表面与缓蚀剂离子金属表面电荷产生的静电力或者范 德华力,例如季铵盐缓蚀剂中N 具有很强的正电性,能吸附金属 表面的电予形成稳定的膜。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作为一种表面活 性剂,具有带电负性的O、s、N、P等原子组成的亲水极性基团 和以C、H原子组成的憎水非极性基团(In烷基R1I 。其极性基 团中的N、O、S、P等均具有未共用的孤对电子,当金属表面有 空d轨道时,二者形成配位键,吸附在金属表面,可以改变金属 在溶液中的双电层结构,提高离子金属化的活化能,使表面状态 稳定。此类吸附作用力大,吸附热高,尽管吸附过程缓慢,但一 经吸附,就难以脱附,从而获得较好的缓蚀效果。而非极性基团 远离表面呈定向排列形成疏水薄膜,阻碍与腐蚀反应有关的电荷 或物质的转移,进而减缓腐蚀进程。 中国科学院苏俊华 等通过模拟油田回注污水体系,对饱和 CO2的高矿化度溶液【f1的咪唑啉缓蚀剂进行研究。通过电位扫描、 极化电阻法研究并筛选缓蚀剂。结果表明:咪唑啉缓蚀剂具有良 好的缓蚀性能,可有效阻止金属腐蚀:极化曲线在线性极化区后, 塔菲尔斜率下降后出现一个平台,从而得出该缓蚀剂是吸附型缓 蚀剂。杨怀玉 等利用腐蚀电化学方法,分析碳钢表面的吸附作 用规律及可能的吸附状态,在14种含H2S的溶液中分别加入l4 种不同浓度的咪唑啉类衍生物,测定其对碳钢腐蚀电化学过程的 影响,并对缓蚀作用过程和缓蚀类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 这l4种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作用取决于咪唑啉分子在电极表面 的化学吸附,其中13种眯唑啉缓蚀剂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 子等温吸附规律,具较大表面吸附自由能的化学吸附,这种吸附 主要是因为分子中的不饱和五元环与金属表面发生强烈吸附作 用,形成双电层结构,憎水支链以近似垂直金属表面而远离吸附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