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专题

  • 格式:docx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专题

考试大纲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目标定位:

1.关注热点、重大环境问题,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2.注意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一、森林减少

1.森林的功能

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

⑥美化环境。

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

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

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2、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3、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4、森林保护措施: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注意:人工林和原始森林生态环境效益不相同

原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砍伐后所造成植物物种的损失、动物的迁徙和被消灭,连

片林地变成破碎小斑块后对大型哺乳动物的毁灭性影响,这些方面都是人工林所无法补偿的。

二、草地资源减少

1、天然草地的价值: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2、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⑴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

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4、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三、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的定义: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3、土地退化的表现——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 以土壤侵蚀,土壤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 寒漠化。

注意:我国土地退化并非都是荒漠化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现象不同,如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风蚀)、

草场退化等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等为主;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西南地区因土壤侵蚀导致石漠化(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等地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

补充: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1、红壤区水土流失——红漠化

◆形成:是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在江南丘陵分布广泛。

◆特点:红壤含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改造: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程度

◆利用:种植茶树、油茶、杉树和马尾松等经济林木,防止水土流失。

(1)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疏松;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毁林开荒;生活用能不足→砍柴取薪(2)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

◎妥善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生活用煤、沼气、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等)

2、喀斯特地貌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但地表水资源缺乏,常常出现“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其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区多岩溶洞穴、漏斗等,地表水容易漏入地下,流入地下暗河;而且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容易流失。

(1)原因:

土层浅薄;植被稀疏;降水量及降水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地形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2)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砌墙固坡,整修梯田;

◎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植树种草;

◎改良土壤;

◎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

四、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大风,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降水少、降水强度大;这些因素导致西北地区极易遭到风蚀和水蚀。人为因素: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过度放牧(过牧)、乱砍滥伐(过樵)、盲目开垦(过垦)、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荒漠化加剧。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

2、危害:荒漠化使土地的生产潜力衰退,生产力下降,也使草场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造成细沙裸露地表,在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降水稀少,遇到大风天气就可能形成沙尘暴,在大范围的区域内造成空气污浊,且这些细颗粒的沙尘还能严重污染空气、水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流动沙丘与风沙能埋没道路、破坏基础设施、有些甚至阻断交通运输;荒漠化引起的风沙会加剧对建筑物、文物古迹的侵蚀,恶化人们的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

3、措施:

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目标: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五、土壤次生盐碱化

1、分布: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绿洲、灌区)

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2、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