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2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一、音韵学

1、发展历史:

①上古音:指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明清学者称之为“古音”,并把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状况的学科叫做古音学;

②中古音:指隋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明清学者称之为“今音”,并把研究这一时期语音状况的学科叫做今音学;

③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

④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即北京音系)为代表。

2、反切:反切是一种传统的、较为科学的注音方法,也是我国古代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注音法。反切是用两个汉字配合起来为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构成反切的两个汉字,第一个叫做反切上字,第二个叫做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叫做被切字。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二者相拼,就拼出了被切字的音。如“攀,普班切”、“张,照帮切”。

3、双声、叠韵:双声,即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仿佛”“蜘蛛”;叠韵,即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苍茫”“蹉跎”“彷徨”。古代连绵词多是由双声叠韵构成的。反切,就是运用双声叠韵原理创造出来的注音方法。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双声,反切下字与被切字叠韵。如“渴,苦曷切”,反切上字“苦”与被切字“渴”双声,反切下字“曷”与被切字“渴”叠韵。

4、字母:传统音韵学里,声母称为声,又叫做“纽”、“声纽”。把具有双声关系的反切上字加以归纳,就可以得出反切上字的类别。每一类反切上字代表一个声母,从同类汉字中选出一个汉字作代表,作该声母的标目字。这类标目字就是字母。如《广韵》,表示[t]的声母反切上字有“端”、“德”、“冬”等,从中选取“端”字作代表。这样,[t]声母就成为“端”母了。字母又称“母”。唐末和尚守温首

先提出三十字母。到了宋代,音韵学者又在此基础上增补成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霞、来日)

5、五音、七音:是早期音韵学著作队声纽进行归纳分析时所用的术语。隋唐时已经有了五音之说,五音是按照发音部位把声纽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七音,是宋代学者在五音的基础上,增加了半舌音和半齿音。

6、清浊:是传统音韵学中分析发音方法时所使用的术语。清音,指声带不颤动的辅音;浊音,指声带颤动的辅音。

7、韵:中古时期,韵以声调为纲,不同声调的字不同韵。在同一声调中,两个字是否同韵,是根据韵腹和韵尾两方面来说的,韵头不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同韵。比如“张”和“王”。

8、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纳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韵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韵即韵部。如《广韵》二百零六个韵,即二百零六个韵部。

9、韵目:韵部的代表字叫做韵目。如《广韵》中的一东、二冬、三钟、四江等。

10、韵类:一个韵部里的字音,除韵腹和韵尾相同外,还存在着韵头的差别。如果在同一个韵部里再按韵头分类,就成了韵类。同一韵类中的字,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均相同。

11、韵摄:韵摄是中古以后等韵学的一个概念。同韵摄的韵,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

12、按韵尾进行分类,可以把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①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如“妈[ma]”、“来[lai]”。

②阳声韵:以鼻音[m]、[n]、[η]收尾的韵母。如“人”、“民”。

③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母。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某些方言中还保存着。

13、按照韵头进行分类,可以把韵分为开口呼和合口呼。

①开口呼:韵头或韵腹不是[u]的韵母。

②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两者实际上的区别在于唇元与否。圆唇的为合口呼,不圆唇的为开口呼。

14、声调:声调是汉语的特征。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又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声调,最早是南北朝时期周颙、沈约提出的。古汉语中的四声,实际上只是指调类,其具体的调值,古人只有一些描述性的说明。关于对古四声的分析,还有“平仄”“舒促”两对术语。“平仄”中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去、入三声。“舒促”中的“舒”,指的是平、上、去三声;“促”指的是入声。这两种区分,均是为适应诗歌韵文创作需要而归纳出来的。

15、清人陈澧在《切韵考》中,运用系联法分析归纳了《广韵》的声、韵系统。▲声母基本原理:“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如:

“冬,都宗切、“当、都郎切”。“冬”、“当”都用“都”作反切上字,所以,“冬”“当”声母同类,这是同用。

“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当”、“都”互作反切上字,所以,“当”、“都”声母同类,这是互用。

“冬,都宗切”、“都,当孤切”。“都”作“冬”的反切上字,“当”作“都”的反切上字,所以,“冬”、“都”、“当”三者声母同类,这是递用。

▲韵母基本原理之一:“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东”、“公”都用“红”作反切下字,所以,“东”

和“公”属同一韵类,这是同用。

“公,古红切”,“红,户公切”。“公”、“红”互作反切下字,所以,“公”、“红”属同一韵类,这是互用。

“东,德红切”,“红,户公切”。“红”作“东”的反切下字,“公”作“红”的反切下字,所以,“东”、“红”、“公”三者属同一韵类,这是递用。

▲韵母基本原理之二:“反切上字同类,反切下字必不同类。”如:

“懵,莫中切”,“蒙,莫红切”。这两个小韵都用“莫”作反切上字,表明它们是同一声类,它们的反切下字所代表的韵类必不相同。如果它们的反切下字所代表的韵类相同,那么“懵”和“蒙”就成了同音字。如果“懵”和“蒙”是同音字,那么就没有必要把它们分为两个小韵了。

▲补充条例:“根据‘又’音将两类反切下字系联起来的方法”。如“中,陟弓切,又陟仲切”。

二、格律诗

1、诗律:是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格律的简称。格律诗的格律包括五个方面: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

句数:律诗八句,绝句(又叫“律绝”)四句。超过八句为排律(又叫“长律”)。排律最少十句,最多可达四百句。

字数:五律每句五个字,共40个字。七律每句七个字,共56个字。五绝共20个字,七绝共28个字。排律多为五言诗,由于长短不限,所以字数不定。

押韵:通常押平水韵中的平声韵。除首句入韵不限外,隔句押韵,一韵到底,不准出韵、换韵。

平仄: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讲究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特征。其基本要求是平仄相间,以使声调抑扬顿挫。

★基本句式(以五言诗为例):

(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是在五言诗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