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模拟法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D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果有剩余,必有隐因。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果有剩余,必有隐因。
《科学思维方法论》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法的本质特征:同一关系。
2、归纳是由个别走向一般。
3、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是比较和分类的共同基础。
4、综合方法的思维本质是整体性5、常规性猜想的特征:对享有理论的补充和深化。
6、演绎法的特点:结论必然蕴含于前提之中,有极强的严密性。
7、系统论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观。
8、系统是系统思维方法的核心概念。
9、原始的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充满着神秘感的拟人化的思维方式及方法。
10、古代科学思维方法主要是在直接观察基础上的直觉的猜想。
11、培根是归纳法的创始人。
12、笛卡尔是演绎法的创始人。
13、未知是科学问题微观结构体系的核心要素14、科学问题辨析的途径和方法是筛选法。
15、类比的前提是相似性。
16、转化的基础是差异性。
17、综合方法的思维是整体思维。
18、外推法是类比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19、归纳法所得到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即前提中不必然地蕴含着结论。
20、概括的逻辑基础是归纳。
21、猜想的结论是或然性的。
22、概括的基础是科学理论。
23、溯因从科学解释的逻辑可以看出,科学解释的过程是演绎式的。
24、具体方法具有深刻性、间接性特征。
25、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本质特征。
26、侼论在哲学省也叫二律背反。
27、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
28、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申农。
29、信息是指信息思维方法的核心概念。
30、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
31、1943年美国维纳出版的《控制论》,标准这控制论形成。
他也成为了控制论的奠基人。
32、反应是控制论思维的核心概念。
33、控制论把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看做黑箱。
34、黑箱方法的发展是系统辨析方法。
35、系统思维方法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在解决给定问题的若干可行的方案、途径中寻找最佳的方案和途径,以大袋对问题的最优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1、逻辑的演义方法的发展:①形式逻辑;②辩证逻辑;③数理逻辑2、构成科学的要素:①科学概念;②科学理论;③科学定理;④科学推论。
一、概念题(4个,20’)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的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这个定律在当量的关系上揭示了存在于自然界的热、光、电、磁、机械和化学的等等这些当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能自生自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物质,其总能量是不变的。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证明自然界中物质形态具有统一性。
它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
因此,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的转化的过程。
2、非加和性关系:整体和部分使存在于系统中的一对矛盾。
在这对矛盾中,部分和整体可以经由两种方式而相互过渡:加和性方式和非加和性方式。
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乃是由于其中存在着非加和性关系。
这种非加和性表征着新属性的出现,表征着系统与其构成部分之间的质的差异。
非加和性的存在,使得系统完全约化为其构成部分简单叠加的方法失去了合理性。
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等诸特性。
系统的整体性即系统功能的非加和性。
系统科学方法的整体性原则,是基于要素对系统的非加和性关系.当要素之间存在相干性、协同性的条件下,会有新质的突现。
这种新质不是单个要素所具有的,而是系统整体才具有的。
至部分属性的丧失;协同和放大意味着耦合各方在一种新的模式下协调一致的活动,其原有属性可以被拓宽放大。
他们交错重叠在一起,共同导致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形成。
4、吸引与排斥:在非生命世界中充满着以吸引和排斥为对立两级而不断展开的矛盾斗争。
恩格斯指出:“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
”在这里,吸引和排斥主要是指非生命界事物相互作用中两种相反运动趋势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对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凝聚和扩散、吸收和辐射、化合和化分、聚变和裂变等特殊矛盾运动所作的高度概括。
恩格斯是把吸引和排斥作为非生命世界的基本矛盾来把握的。
功能模拟法,就是用功能模型来模仿客体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所谓功能模型就是只以
功能行为是相似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如猎手瞄准猎物的过程与自动火炮系统的功能行为是
相似的,但二者的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一种功能模拟。功能模拟法为
仿生学、人工智能、价值工程提供了科学方法。
功能模拟法的特点
一个模型也是一个系统,它可以是想象的,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自然的。一个
系统称为模型,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即相似性、代表性和外推性。
(1) 类比性,指模型与原型之间具有相似的关系;
(2) 代表性,指模型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要能代替原型;
(3) 外推性,指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能够得到关于原型的信息。
正是由于模拟方法具有的相似性、代表性和外推性特点,这就把模拟方法同其他的科学
方法区别开来了。
控制论的功能模拟方法同一般的模拟方法相比还具有如下特点:
1.控制论的功能模拟方法在内容上关键在于它是功能的模拟。
我们知道,相似性可以是纯粹外表的,可以是内部结构的,也可以是行为的某些一般性
质的相似。控制论感兴趣的是能够同周围环境保持稳定与合理关系的行为规律性。因此,从
控制论观点看来,在两个系统之间导致原型-模型关系的最重要的相似性是行为上的相似
性,它不仅撇开了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的不同本质,而且还撇开了这些元素彼此用以相互联
结的具体方式。例如对于信息,控制论不研究它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方式,不研究它的物质载
体具有什么性质,不研究它的能量特征,只把视野集中于信息在控制和自组织系统中所发挥
的功能这一点上。功能模拟主要是行为特征及规律的模拟。可以说,功能模拟方法反映了控
制论这一学科的特点和抽象化水平。
2.控制论的功能模拟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在形式、结构均不同的系统中,去观察相似
的行为,并从行为中得出关于客体结构的知识。
功能模拟法不仅发挥了一般模拟方法的功用,即展现出与原型的行为相似的行为,在对
模型的行为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还可以揭示出新的尚不知道的原型的特点和属性。特
别要强调的是,控制论所模拟的是有目的性的行为,这样,模拟本身也可以具有独立的被研
究的特点。例如,人工智能研究机器用怎样的手段和方式可以代替人的智力的功能。在这里,
模型不再仅仅是一种研究原型的手段,它本身就是研究的目的。
3.控制论的功能模拟运用黑箱方法,从功能上描述和模仿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反应方式,
无需分析系统的内部机制和个别要素,不追求模型的结构与原型相同。这实际上是把研究客
体作为一个黑箱来看待。
功能模拟法是控制论发展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模拟方法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科学进行整
体研究重要途径。与其他模拟方法相比,功能模拟方法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以行为相似为基础。在控制论看来,一个系统最根本的内容就是行为,即在与外部环
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整体的应答。与此相应,两个系统间最重要的相似就是行
为上的相似。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可撇开结构,而只抓取行为上的等效,从而达到功能模
拟的目的。控制论重新定义了行为概念:一个客体任何可从外部探知的改变就是行为。这一
规定确立了行为的共同本质,使行为具有了普遍性,为功能模拟法的广泛运用奠定了理论基
础。正是依据这一思想,人的智能活动与技术装置的行为相似性得以建立,使智能的机械模
拟得以实现。
第二,模型本身成为认识目的。在传统模拟中,模型指使把握原型的手段。对模型的研究,
目的是获取原型的信息。例如,卢瑟福的原子的太阳系模型,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研究
原子结构的一个方便的手段。而在功能模拟中,模拟以行为为基础,以功能为目的。模型是
具有生物目的性行为的机器。这种机器的研制恰恰就是控制论的本来任务。在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行为本身反倒仅仅具有参照意义,这种原型反过来成为模型的手段。这是功能模拟区别
于一般模拟的一个根本性特点。
第三,从功能到结构。一般模拟遵循的是从结构到功能的认识路线。而功能模拟相反,它首
先把握的是整体行为和功能,而不要求结构的先行知识。但它并不否认结构决定功能,同时
它也不满足于行为和功能,它总是进而要求从行为和功能过渡到结构研究,获得结构知识。
例如,控制论运用功能模拟法建立了人的智能活动与技术装置的行为相似性,由此发现了神
经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存在,从而推动了脑模型和神经结构的研究。
功能模拟方法忽略质料、结构和个别要素的分析,暂时撇开系统的结构、要素、属性,单独
地研究行为,并通过行为功能把握其结构和性质。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研究复杂客体的
必要手段,尤其在客体结构知识尚付阙如的情况下,行为对我们把握客体就具有了根本性意
义。控制论的技术任务就是要实现智能的机械模拟。若从质料和性质来看,人与机械装置没
有任何一致性,因而智能机器是不可能的。但维纳发现,“从结构上看,技术系统与生物系
统都具有反馈回路,表现在功能上则都具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这就是这两种看似截然不
同的系统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统一性。确切地说,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负反
馈的行为。”因此,尽管目的是不可定义的,但从目的的外在表现即目的性行为来看,二者
是一致的,因而智能的机械模拟是完全可能的。另一方面,智能活动的物质结构是高度复杂
的。人的大脑仅大脑皮层就有约14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的联系异常复杂,
而且大多为后天形成。从结构上来把握智能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控制论的目标是智能机器,
可暂时忽略其结构、要素,仅从行为上来把握。而从行为角度所把握到的是系统在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存在,通过行为所实现的功能是系统与环境的整体联系。因此,
功能模拟法为现代科学提供了对复杂客体进行整体研究的重要途径,即行为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