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 格式:docx
- 大小:17.03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政治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自学提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设立,行使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和。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和决定的。
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的民族关系,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有利于;2.有利于;3.有利于;4.有利于。
【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A.让少数民族人民自己行使自治权B.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C.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D.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3.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里所说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②“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50年来,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广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见右图)。
这充分体现了A.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B.我国是一个团结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我国各民族在经济建设上实现了同步发展5.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着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幺?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