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分析国际金融危机_卫兴华

  • 格式:pdf
  • 大小:320.14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理论前沿与热点】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分析国际金融危机

卫兴华

孙咏梅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进一步深化的体现,从表面现象上看,这次危

机是由美国的过度消费、举债消费、金融体制监管不力等引发的,但从深层次看,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从危机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完全自由的市场不可能实现经济的有序发展,必须要摒弃新自由主义的干扰和影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卫兴华,1925年生,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咏梅,1968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北京100872)。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1)01-0108-05

①资料来源于美国

《财富》杂志2009年4月19日公布的数据。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现出了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运行形式上显示出的差别。从危机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资本主义用以缓和生产相对过剩的金融创新和暂时促进需求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问题。对于危机不同以往的特点,应依据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进行分析,分清危机的现象与本质、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诱致性原因与制度性原因。对这次危机的理论认识,还需要进行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与研究,并研讨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的有关部署与策略。

一、当前金融危机呈现出的新特点与新情况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自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由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一系列恶果,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次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与相距近80年、历时达数年之久的大萧条相比,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首先,就金融系统遭受灾害的深度与广度而言,两者极为相似———在两者之间的任何一次危机中,都不曾出现过如此多的金融机构陷入恐慌的现象:许多国家的银行、保险公司、住房贷款抵押机构,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波及。金融危机将整个金

融市场推入了灾难。

在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的大萧条中,美国经济生产总值的损失按1920年代的价格水平计算,达到了3600亿美元。上千万个家庭失去了收入,美国农场的总收入从1929年的60亿美元急跌到1932年的20亿美元。据统计,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在2007年盈利达6452亿美元,2008年仅为989亿美元,下跌幅度达84.7%,亏损企业达128家,亏损额高达5193亿美元。不但像花旗、美林这样的大金融机构受损,而且美国的实体企业遭受的损失也是惊人的。据统计,通用汽车公司亏损309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亏损147亿美元。①

在上次大萧条中,对银行倒闭的担忧促使存款人提前支取存款,银行为此不得不抛售资产以图变现,大规模抛售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并导致很多小型银行的倒闭。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恐慌心理依然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最初对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基金的抛售到其后股市的大幅下跌,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成为对美联储的最大冲击。而在数轮暴跌之中,银行股的损失最为惨重———美国、欧洲的大多数银行股价都缩水了一半以上。

其次,两次大危机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上次大萧条开始之时,所有住宅中大约一半都被抵押了。而此次金融危机中房地产市场同样冲击巨大:早在2006年,美国实体经济中住宅市场的不景气就相当明显,住宅建造量占GDP

之比直线下滑,从最高时约6.5%,下降到2008年的3.9%,这一势头至今还没有止住。除了房地产建造量的下降,住宅被抵押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这说明人们开始动用固定资产来应对危机。

然而,这次金融危机与上次的大萧条相比,更多地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特点。

首先,上次大萧条最先爆发于实体经济领域,生产过剩、商品滞销导致实体经济领域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工厂倒闭,然后危机进一步蔓延至银行业等虚拟经济领域。而这一次危机不是首先直接在实体经济领域爆发,而是首先从以金融领域为起点的虚拟经济领域爆发,在这之前,亚洲金融危机、拉美危机、俄罗斯危机,都属于虚拟经济危机,不过这一次更加明显。虚拟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的伤害,更多地表现在出口锐减、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人数攀升、人们收入减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经济因缺乏动力而呈现出衰退等迹象上。据统计,随着危机的蔓延,美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失业率上升和消费支出不景气的情况。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美国失业率由2009年7月的9.4%,上升到10月的10.1%。俄亥俄州、密歇根州以及宾夕法尼亚州这样的“夕阳工业区”(Rust Belt),由于金融危机损害了汽车行业的生产,其失业率在全国居首。

其次,二者产生的路径和表现不同。上次大萧条直接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消费不足;而这次由美国发端的金融危机则表现为消费过度、负债消费,导致信用链断裂。从表面上来看,与大萧条表现形式有异,呈现相反的现象。而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来看,导致危机的根源是同一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在这次危机中,消费过度和负债消费,使一些没有消费能力的人进入消费领域,银行家们为获得更多的利润而无限放贷,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大规模负债消费的实质,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如果不是依靠贷款过度消费,就没有支付能力购买房产和其他重要消费品,就会直接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贷款消费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经济繁荣,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增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

再次,二者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特点,即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进入危机有一个发展过程和明显的先期征兆,而此次的金融危机是在没有明显的征兆和发展过程的情况下突发的一次严重危机。

此外,上次大萧条发生的区域主要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而这一次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但使美国、日本、欧盟等世界经济发达的强国纷纷受损,还迅速蔓延至全球,包括社会主义的中国,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

总的来看,这次危机的破坏程度不会如上次严重,但复苏缓慢。法国《费加罗报》2010年10月28日发表的文章认为:“目前的危机尽管不像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那样厉害,但这次危机却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至少将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新的经济平衡。”也许讲10年过长了些,但以经济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计算,会创最长衰退史的记录。

二、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未超越马克思的理论逻辑

由于当前金融危机在诸多方面表现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已过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释当前新的经济问题时,已缺乏说服力。

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因为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来看,导致危机的根源是同一的,即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只不过以消费过度和负债消费为特征的次贷危机,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经济繁荣,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增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马克思对危机根源的深刻分析,对我们清醒认识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实质,具有更加直接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危机理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货币危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在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中,就蕴涵有危机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可能性会呈现为现实性。在现实中表现为资金支付链条的断裂。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贬值;债务不能转化为现实货币,使债务到期无法偿还;信用货币不足,银行和工厂纷纷倒闭。马克思和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