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国南海诸岛归属

【摘要】南海诸岛的主权历来就归中国所有,这不仅有历史渊源可以追寻,而且还有国际法作为法理依据,并且这一事实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诸岛周边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南海诸岛及其周围海城以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成为这些国家政府共同渴求拥有的目标。他们不断提出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要求。本丈试图从历史角度以及传统国际法对主权领土认同的惯例来批驳这些国家所提出的对南海诸岛主权要求的依据,从而进一步论证南海诸岛主权归中国所有。

一、南海诸岛争端的缘由

国家边界的作用在于确定各国之间的领土范围。它是一条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或与国家管辖范围之外区域的界限。领土的范围决定了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因此,边界争端就是领土主权的争端。一国的领土组成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陆和领水下的底土,以及领陆和领水之上的领空。其中领陆作为领土的最基本部分,不仅包括领土,还包括其所属岛屿。岛国或群岛则不包括大陆领土。因而南海诸岛作为领土的组成部分,也有其主权归属。

1、丰富的资源。该地区鱼类品种众多,是世界上鱼品种最丰富的渔场之一,每年鱼类产量约为3000万吨;该地区除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外,其鸟粪资源也十分可观,除了可作为天然优质肥料外,还可以提炼出具有医学价值的咖啡因;南海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富钻结核、铁锰结核等矿产资源。除上述资源外,最为重要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南海诸边国家相继在南沙群岛东部,南部和西部的外缘地区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经对该海域海底石油资源的探明,石油储量约为40——50亿吨,天然气1000余万亿立方米,被世人誉为“第二个北海油田”、“第二个波斯湾”。经济利益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在当今世界石油资源日益短缺、国际油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该海域自然成了各国争相攫取的一块“肥肉”。可以说,70年代之前,南海海域还是一个相对平静的区域,但该海域潜在巨大经济利益的发现,如导火索般地激发了周边各国对该区域主权的争议。

2、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东北亚地区各港口以及海参威、釜山等地经马六甲海峡通往南亚、非洲和欧洲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大陆和近海岛屿通往外部世界的交通要道。此外,南海诸岛尤其是南沙群岛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位置上,它扼守两洋海运的要冲,除了对我国发展海洋战略关系十分重要外,对其周边国家的国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南海诸岛进一步成为各国凯觑的对象,南海诸岛的主权之争也呈现出更加复杂化的特点。

二、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国际法依据

(一)中国依据“发现”、“先占”原则,取得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国际法的渊源有条约和惯例,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卯)项规定:“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为最高之公法家学说,作为不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由于国际法的不断发展,任何时候都需要学说的帮助,法学家虽然无创设实体法规范的权利,但对立法者及法官有很大影响,更何况国际法与国内法相比不够完善且习惯法占据相当部分,学说的作用,国际法比国内法更为重要。”因而,对“发现”原则取得领土主权的认定应以公法学家著作为依据。

英国国际法学者、国际法院法官詹宁斯认为:“不加占领的单纯发现在过去是可以赋予权力的。”但仅限于16世纪以前,即“在大扩张时期,发现可能曾被主张为权利根据,但对其他提出要求者是有效根据。”到18——19世纪之后,国际法学者要求有效占领,提出:“占有和行政管理是使占领有效的两个条件,”于是在传统国际法上,“发现”取得领土方式逐渐被“先占”原则所取代。在传统国际法上,“自然界的发现或单纯的视力所及”,或者是“视力可及”,“登陆不登陆均可”,这就构成了“发现”。另外,“发现”的必须是“无主地”,“可以是杳无人烟之地、从未被占有或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之地也可以是虽然一度属于一国所有而后来却被先前的占有人抛弃的土地。’,“先占”则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领行为。具体包括:占领和行政管理,如悬挂国旗、竖立主权碑、建立行政机构等。

可以说,不论以“发现”还是以“先占”的国际法通行规则为依据,我国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都是毋庸置疑的。其理由如下:

1、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命名南海诸岛的此历史,记载可上溯到汉代。据东汉杨孚《异物志》中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涨海”就是南海,“崎头”则是指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晋代裴渊在幻《广州记》中描述过中国渔民在东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捕鱼和捞取珊瑚的情景。一直到20纪初年,中国沿海渔民“来往广东惠州属岛之东沙地区,捕鱼为业,以阅数百年。”图另外,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元代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清代《更路薄》等史籍充分证明了我国人民早在二千多年前,在生产实践和航海中发现了南海诸岛。

2、中国人民最早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开发经营和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实行管辖,则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自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南沙群岛从事捕捞、种植与生产经营活动,有一个从自发到有组织的过程,而且中国渔民还在此长期居住。这在1968年《中国海指南》、《更路薄》及其他一些外国史料中都可以得到印证。中国将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版图,可从自唐贞元以来,至明、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系列官方文件、地方志和地图中得到证实。

3、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主权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可从包括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出版物、地图及重要的国际会议的文件和决议内容得到证明。如在1912年英国海军部测绘局编印的《中国航海志》中,就多处载明了南海诸岛带有中国人足迹;1965年出版的法国《拉鲁斯国际地图》不但用法文拼音标明西沙、南沙和东沙群岛的中国名称,而且在各岛名称后均注明属于“中国”。1954年、1961年、1970年联邦德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4年至1967年苏联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也有类似标明。此外,罗马尼亚、越南、日本等国也存在着相关记载。

根据以上的史料都表明了中国依据发现“先占”原则最先取得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议的,南海诸岛自古至今就应当是中国的领土。

(三)以“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来主张“岛屿主权”,严重背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除了那些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域大陆架外,岛屿的邻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适用于其它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大陆架是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一切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划定从领海基线起算不超过200海里的一个区域。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从叠,划界线相一致,它们的法律性质不同于邻海,也不同与公海,不属于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只是国际法规定沿海国在此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权利。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确定是以大陆领土和岛屿为前提的,其距离也是以领土确定的领海基线为起点的。

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借口南沙一些岛礁是在它的大陆架上,对这些岛礁提出的主权要求是没有道理的。

如按此说法,只要位于一国200海里经济区的岛屿,不管其原来归哪一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