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277.35 KB
- 文档页数:4
第n卷笫3期 2012年9月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1 1 No.3 JOURNALOF SHIJIAZHUANGINSTITUTEOFRAILWAYTECHNOLOGY Sep.20I2
浅谈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许成文” 王亦飞 张战勇”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41 广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 广东广州51 0000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石家庄050228) 摘要:网络文化在和谐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设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相比,网络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网络文
化内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来提高学生网络素养,净化网络环境。
关键词: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16(2012)03.0086.04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和新途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
为繁荣校园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最近又适逢我院计划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这种新的
形势下,如何加强我院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用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已经成为我院建设和谐校园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2网络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
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从广义上讲,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
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从狭义上讲,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
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
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
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校园网络文化是指以校园为中心,学生群体为受众,因为群体的大体一致性和相同性比较高,
容易对网络上的事物有共同的喜好,尤其在言语措辞、语言交流这一块产生的一种共有现象,是传
统校园文化在网络上的延伸。
3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召作用,
是传承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可以捉振学生的精神风貌,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一句“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曾经激励过多少清华学子及向往清华
收稿日期:2012—06—10 作者简介:许成文(1982-),男,汉,湖北洪湖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6 第3期 许成文,等 浅谈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的莘莘学子为之迎难克艰,奋斗终生。反之,如果是一种充斥着暴力、叛逆、反社会的不良校园文化,
则是滋生仇恨、犯罪的温床,如阿富汗专门培养“人肉炸弹”的宗教学校就属此类。 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必然选择。随着网上学习、教学、办公和 交流越来越普遍,在不少地方,网络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教研、学生学习与沟通必 不可少的工具,网络也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向网络的
延伸,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校园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和校园文化互相交
错互相渗透并互为补充。 校园网络文化对学生成长有极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网络在时间、空间上扩
展了校园文化的影响。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校园文化通过网络对师生进行全天候、零距离的教育
和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校园文化的时空局限性;(2)网络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 效。由于网络交流有平等、自由、开放、及时以及虚拟等特点,使得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可以从
网上比较容易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思想动态,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校
园文化建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此外,校园文化通过网络与家庭、社会相连,使得学校、家庭、社 会力量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互动和配合,促使校园文化不断走向优化。
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我们只有用健康的、优秀的、主流的思想文化占领学生思想这块高地, 那么,网络文化才会推动我们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否则,学生就可能会被网络上落后的、腐朽的 思想文化吸引,网络文化就会迟滞、阻碍我们的教育发展,对我们的学校教育起反作用。
大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学校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4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
4.1增强网络文化技术,加强网上信息管理
增强网络文化技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空间。为了保证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增 强网络文化技术。要加快建设网络文化资源服务器,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娱
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宣传教育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改进传播优秀思想文化的手段;
要积极开展与各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在网页制作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接入、互联网治理等方面的 交流与合作,有效沟通协作,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网上信息的引导与监控。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监控体系,安装先进绿色软件,监督过滤不良 网站信息,加强对网络行业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有关网络规章制度,并通过必要的技术,法律等手
段阻止各种不良网络信息进入校园。为校园营造一个绿色的、和谐的上网空间。 以防为主,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
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学校网络中心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对各类不良信 息进行技术过滤、把关。同时,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
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消除网上的有关垃圾。如对校园网上BBS等版面及
时给予纠正,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要善于从学生的视角、以学生的观点、用学生的语言提出正确的观点。 4.2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内涵
繁荣校园网络文化,用优秀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要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必须以强大 的民族网络文化为支撑,不断提高优秀网络文化内容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首先,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程建设。一方面,学校要重视“红色网站”
的建设,专门建立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注意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
问题,积极开展网上正面的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另一方面,在部门网站上要开设思想政治教育频 道,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建立“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系统,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
87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行交流解答。同时,也可以在网络上提出一些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只有我 们自己的、好的网络文化发展起来了,网络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有切实可靠的保障。
其次,利用网络技术,结合相关专业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比如
计算机专业,可以开展电脑网络知识大赛、电脑软件展示大赛、电脑技能大赛、个人主页大赛、电脑 美术设计大赛等。通过大赛,使科技活动在信息领域得以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和网络文化建设,使他们对网络生存方式和现实
生活的关系有了正确认识,发挥了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另外,计算机学社通过组织IT校园行、网上 冲浪、游戏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感觉到网络海洋中遨游的极大乐趣,丰富了同学的业余文化活动。校
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电脑、手机网络的教育功能得以凸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将明显减少。 4.3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队伍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建网是基础,用网是目的,管网是保证。要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和安全,并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走上良好的发展轨道,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建设网络文化队伍,为网络文化发展提
供人才支撑。网络文化队伍既包括网络文化的建设人才,也包括网络文化的管理人才。要建立网络 空间教育与现实空间教育一体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人们利用网络的能力和网络文明素养。 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
一把手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领导体制与工作 机制。为了保证上述机制落到实处,需要设置负责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相应的人
员,拨付相应的经费,使这个机构发挥领导、组织、协调、推动的作用。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建设,还需要合理配套各类专兼职人员,既要有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又
要有网络管理人员,还要有网络文化研究人员。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
建立统一指导、各方配合、责任明确、优势互补的网络工作队伍。凭借这支队伍,努力实践并着力
打造“和谐网络校园”。通过各种途径密切关注网上动态,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
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网民的信息解读能力,引导 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抵制不良
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健康上网。 4.4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青年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极易 动摇和破坏学生们经过前期教育刚刚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在思想上稍有放纵,就会导致在道德观
念和道德行为上产生不当行为。因此,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网民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制意识和能力,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网络道
德教育与网络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相应的增加“网络道德教育
和网络法规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提高其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敏锐性,使他们
以自觉的态度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
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伦理教育,由于现阶段我国在网络立法方面尚存在许多空白,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青年学
生自觉地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从而有利于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建立和巩固。
青年学生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应该做些什么?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