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必修中国古代史专练四

  • 格式:docx
  • 大小:69.76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

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

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选A周人认为孝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还体现在宗族及姻亲诸侯的政治关系中,结合西周实行宗法制、分封制可知A项正确。

2.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解析:选C根据材料,这是元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行省的监控力度,进而有利于提高中央权威并提高政令的执行力,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官员的权力都是源自于中央政府,故B项错误;元朝中央政府通过将地方行省的军事权和财政权收归中央,从而有利于削弱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进而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的中央集权制度而非削弱相权的专制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 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

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

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

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得出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故D项正确;A、B两项内容非材料主旨,C项本身说法错误。

4.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

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解析:选B尚书、侍中等近官本来就属于官僚统治集团,统治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故A项错误;皇帝身边的近官“外化”为国家重要官职,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C、D 两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

5.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B.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

C.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D.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

解析:选A根据材料“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祖传秘方”得出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故A项正确。

6.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 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解析:选B由过去的“传嗣”到眼下的“资财”,这本身就是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一种表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本身说法错误。

7.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

解析:选D从扇形图可知,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占比最大的是肥料,其次分别是播种和灌溉,可知农村家庭投资放在小农经济之上,体现了多投入、追求高产出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征,故D项正确。

8.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解析:选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不能体现封建制度衰亡,故B项错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以后,虽然法律上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但实际生活中商人的地位已经提高,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社会风气变化的表现,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是指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9.孟子曾对齐宣王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诉)于王。”孟子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

C.政在得民D.以礼治国

解析:选C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君民之间的关系,是实行仁政的表现,而材料强调的是施行仁政的影响,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战国时期商鞅最早提出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规劝君主,推行仁政,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礼,故D项错误。

10.有诗云:“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婿死无端女亦亡,鸩酒在尊绳在梁。女儿贪生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籍以传姓氏。三丈华表朝树门,夜闻新鬼求返魂。”这首诗猛烈抨击了()

A.纲常礼教对女性的残害B.宗法血缘关系的桎梏

C.士族门阀森严等级制度D.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解析:选A材料体现程朱理学影响下对女性贞洁的强调,甚至不惜牺牲女性的生命,故A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宗法血缘关系和门阀制度,故B、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程朱理学严苛的伦理观,而非法家法治思想,故D项错误。

11.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解析:选D根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可知,它是儒学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和发展,故D项正确。

12.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代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理学思想,虽然出现了一些进步思潮,但失去社会约束力是不正确的,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得出当时的士人强调打破传统的“三纲五常”,追求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市民阶层,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是其原因,并非反映的现象,故D 项错误。

13.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连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解析:选C据材料“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可以得出“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故C项正确。14.《战国策·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B.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C.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D.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

解析:选C根据材料《战国策·东周策》可判断当时是战国时期,材料中记载的内容意思是,赵国获取东周王室的祭地,周王感到担忧,郑朝为周王想了一个计策,以三十金贿赂赵太卜,趁赵王生病的时机,赵太卜占卜进言劝告,使赵王将祭地还给东周。由此可见,当时诸侯力量很强大,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故选C。

15.《礼记·祭统》中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