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交通状况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19.28 M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环境交通状况浅析—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大学校园环境交通状况浅析 (1)

—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1)

0 引言 (3)

1 地理位置及现状 (3)

1.1校前区交通 (3)

1.2校园内部交通路线组织 (4)

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4)

2.1便捷性原则 (5)

2.1.1可达性 (5)

2.1.2最短路径 (6)

2.2安全性原则 (6)

2.2.1“步行者空间” (6)

2.2.2校园道路夜间照明与防盗 (7)

2.2.3水体和校园交通的有机结合 (8)

2.3舒适性原则 (9)

2.3.1减速带的设置 (9)

2.3.2各地块交通高差处理 (10)

2.3.3果皮箱位置的设置 (10)

3优化成都理工大学交通状况的几点设想 (11)

4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分析校园交通环境和人流的相互作用。通过笔者的长期观察,提出交通系统规划的三条原则。并由此总结出该校园交通系统存在的一些弊病及改造措施。

关键词:交通状况最短路径步行者空间夜间照明水体与交通、

Abstract:In this thesis,analysis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traffic flow interaction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uthor's long-term observation projected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And thus conclude the existence of the campus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reform measures in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Keywords:The traffic congestion situation Shortest Path Pedestrian space Night lighting Water and Traffic

0 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全国高校的扩建工作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高校的高速扩建也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校园面积的快速膨胀,也就对当今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赋予校园外部空间以新的概念,从而对校园交通组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内涵。因此通过笔者分析和探讨成都理工大学校园交通组织的若干问题,希望能对我校的交通道路建设有所裨益。

1 地理位置及现状

图1-1灰点表示成都理工大学所处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成都理工大学位于成都市二、三环线之间,校园主入口位于成都一级干道成华大道和成南高速的交界处。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成都理工大学与外部城市联系的交通较为便利,校前区有多条通往城市各个方向的公交车。

1.1校前区交通

图1- 2校门口正对两条城市干道交叉口

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虽然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位置较好,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学校主入口位于交叉路口,学校主入口车辆进出就不可避免地与城市交通十字路口发生关系,导致校前区车辆进出混乱,延长交叉路口各向行车车辆驻留时间。并且由于成华大道和成南高速都是成都市外延线的主要道路,车辆主要以出入市的货运大型汽车为主,也给师生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夜间是该路段交通事故频发的区域。

图1- 3成都理工大学校园规划图

图片来源:成都理工大学档案馆

综上学校在未来的规划中应将校园的主入口位置选择在车行较少,人行安全的位置,如图1-3所示为成都理工大学规划图,图中将主入口向北偏移至学校与成华大道三段的交叉口上,虽然对比现在的主入口位置交通状况要好些可是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入口依然直对城市主干道,笔者认为应将校园的入口向后退后一段距离,参照《成都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08)》笔者认

为应将校园入口与成华大道道路红线交叉点后退60米以上为宜。

1.2校园内部交通路线组织

图1-4成都理工大学卫星照片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成都理工大学的交通是平行于校门—图书馆—砚湖—第六教学楼这条主轴线展开的,除桐荫路为人行道路外其他道路均为人车混行道路。这种传统的棋盘式道路网,只注意交通功能,不注意避免教学区内部的车行交通,道路尺度基本相同,主次关系不明确,人车混行,存在一定不安全因素。

经笔者观察干道的道路宽度基本在6 m~12 m之间,多数道路有曲折,且因校园内各处高差不同,迫使车速降低,增加了安全系数。同时食堂、教学楼等学生人流集中的地段,均设置有减速带,为保证进出这些建筑设施的人流不受机动车的影响。以上措施都极力降低机动车对学生正常生活的干扰,创造舒适的校园空间。

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从社会行为学角度出发校园道路系统应按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三个原则进行规划。便捷性原则应包含路径可达及最短路径问题。规划中最好将机动车道尽量沿外环布质,就近停靠各出入口,而人流为主的道路则与广场、林荫步道相结合。安全性原则应注重人车分流、夜间照明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及道路设置与盗窃行为的关系等层面。而舒适性原则应充分考虑校园内

人行及自行车出行的方便性问题。只有兼顾好这些原则才能使校园具备良好的交通环境,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交流和活动的个性的空间。

2.1便捷性原则

图2-1银杏路通往珙桐园的大桥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以下图片未说明来源的均为作者自拍)

当我们对环境比较熟悉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在起点和目的地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路径,这时空间的导向、我们的习惯和意图、对路上可能发生事件的预测以及对距离的认知都会影响我们的寻路方式。当两条路的距离不同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抄近路,但偶尔有可能会绕道走,可能的原因是我们预计在近路的路程上可能发生的交通堵塞,从而改变行动路线。

2.1.1可达性

通过笔者的长时间观察,发现我校部分区域的道路可达性存在问题,如图。。。。。所示

银杏路通往珙桐园的桥于下面的沿河道路立体交叉却没有安排垂直交通,导致从桥下要绕很远的一条路径才能到达桥上。增加了不少学生的出行麻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