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水土保持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摘要】:珠江流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水系,流域范围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六省(区),全长约2300公里,流域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流域面积44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河,年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21世纪以来,珠江流域地区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袭击 百年一遇的洪水,50年罕见的干旱;春季珠江三角洲海水倒灌,冬季旱情大面积蔓延……种种迹象表明,珠江上游已成为国内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而下游环境治理压力也明显增加。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水利专家发出警告称,由于珠江水系绿色覆盖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衰退,如果再不加紧治理,将会真正变成第二条黄河。

【关键词】: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母岩条件、植被破坏、小流域治理

一、珠江流域简介

(1)珠江流域地理环境分析

珠江流域濒临南海,北回归线横贯珠江流域的中部,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珠江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2400公里。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珠江流域在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在高原上分布有盆地和湖泊群。高原边缘地区急流瀑布很多,其中以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最为著名。在云贵高原以东,是一片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称两广丘陵。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河海交汇,河网交错,美丽富饶,具有南国水乡的独特风貌。

(2)珠江流域的结构

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段组成,干支河道呈扇形分布,形如密树枝状。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流域面积35.3万平方公里。自江源至出海口依次称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其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等,西江干流全长2214公里,总落差2130米。北江的

正源是浈水,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西溪湾,干支流大部分都在广东省境内,流域面积4.67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468公里,总落差310米。东江的上游寻乌水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桠髻钵,干流流经广东省东部,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523公里,总落差440米。珠江有“三江汇通,八口分流”之说,珠江三角洲是东、西、北三江下游的复合三角洲,有崖门、虎跳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洪奇沥、蕉门、虎门八大出海口。

(3)珠江流域的重要性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我国南方的最大河流,珠江流域最显著的特征是,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相对完整统一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空间单元。在珠江流域史上,随着流域河道、沃土的不断开发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珠江流域各地人民沿着珠江河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越来越频繁、活跃,共同创造了珠江流域灿烂的文明史。

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珠江水系干支流总长36000公里,通航总里程14000多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运里程的1/8,水运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雨量在1000~2200毫米之间,年平均径流总量珠江流域为336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3,约为黄河的6倍,列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1.25倍。

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状况

(1)水资源大省出现缺水

以典型的2005年为例

2005年,两广遭遇50年来罕见大旱,江河和水库蓄水位普遍偏低,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受近20年来最严重海水咸潮倒灌,直接威胁广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区用水安全。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远程跨省区调水,调水线路长达1336公里,涉及贵州、广西和广东三省区及西江、北江沿线多个水利枢纽,路线漫长,代价高昂。

旱情尚未平息,05年的6、7月汛期赶到。当时珠江流域持续高强度降雨,局部出现400年至10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万人受灾。一夜间“旱洪急转”。

洪水来得急,去得快,还没有压住旱情,又将夏季洪水时人们对水量的“乐观”一扫而光。最新信息表明,05年11月中旬以来,两广持续干旱。去年9月,除沿海地区外,广东大部地区降水偏少六成以上,局部地区偏少达九成以上。

由于淡水资源减少,珠海、中山等地饮用水源含氯度大幅提高,05年9月中下旬两次遭遇严重的咸潮灾害。目前除西江流域,北江、东江流域水位、流量

都处于历史同期低值。“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问题,已不是年际降雨量丰枯问题,而是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再协调,单纯指望老天爷是不行的。”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对记者说。

(2)珠江河水泥沙含量剧增

不久前召开的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透露,2004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亿多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如今担负珠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偏低。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

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近岸海域无机氮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由于珠江上游省区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上游环境问题与下游水污染问题正在形成两头“夹击”之势。

如今,珠江上游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比如西南地区的“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有关数据显示,珠江上游石灰岩露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55%。

与此同时,水土流失导致输沙量剧增,河床淤积,水位抬升,河水泥沙含量高峰期有赶超黄河之势。

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水利专家发出警告称,由于珠江水系绿色覆盖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衰退,如果再不加紧治理,将会真正变成第二条黄河。

(3)珠江流域水土流失另人担忧

珠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据遥感调查,水土流失面积为5.71万kmZ,占总面积12.9%,分布面广,且有增加的趋势。建国40多年来,虽经各省(自治区)的努力,已初步治理了1.75万km,但标准尚低,治理速度还不够快。当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多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若不加快治理,将严重阻滞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脱贫致富,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存,影响社会的安定。

据50 年代初统计, 广东的水土流失面积为7 444 km2 , 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5 %,到80 年代上半期增加到17 070 km2 , 占土地总面积的916 %[7] 。

30 年间淤积山塘水库800 多座,每年通航里程减少616 km。70 年代以来,全省有92 000 hm2 农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近10 年, 广东森林覆盖率增加, 水土流失面积也相应减少, 但目前仍有8 650 km2 的水土流失面。。90 年代, 广东省每年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500~600 km2 。虽然珠江流域的江河湖泊的淤积速度尚不及长江流域, 但河床渐渐抬高、库容逐年下降已是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