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年龄的称谓汇

  • 格式:doc
  • 大小:8.2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始龀、髫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标梅之年:出嫁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

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

附一: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