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读书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21.69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类读书笔记

【篇一:政治类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

统一。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

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

主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以实践为基础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

命力的源泉。

1:从对象看,哲学研究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正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现实最深切的基础是实践。因此,

真正的哲学无疑应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内容来看,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获得灵魂。哲学从总体上统摄时代的内容和文明,反映着时代的本

质特征。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也从实践中获得的最精致、最珍贵

的东西,离开社会实践,时不能从实践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3:从特点来看,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总得以现实的实践为前提和起点。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于不受

物质限制,按任何一种事物的尺度进行创造,并把内在的尺度运用

到对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遍性,或者说实践的普遍性

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它标志着人赖以生活的世界范围展开的广度

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通性,人的实践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

的表现,在于实践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实践中

所获成果的自然性积绽和社会性积绽,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关照人

的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

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

1: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哲学是形而上学,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理伦,力国从一种“终极存在”或“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抽像的物质成了

一切变化的主题,抽象的实体成了交物的本性和存在的致动固,哲

学变得敌视人了,旧哲学崇尚的理念“气”等一种抽象的存在,而黑

格尔崇尚绝对精神,绝对理性也高人人耸于祭坛之上,人成了绝对

理性自我实现的工具。马克思拒斥形而上学,把唯物主义

和人的主体性吻合起来,指出哲学应关注现存世界,人类世界,把

人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已身上(马恩全集161页—162页),现

实的世界不是纯粹的自然界,而是实践着的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

界是自然与社会二位一体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聚焦点,从整

个世界转向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使哲学的主题发

生了根本的转变,而转变的契机所在就是把目光转向了人类世界。

实践把自然与社会溶为一体,社会在自然中贯注了自己的目的,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从而使社会成为自然的社会,自然成为社会

的自然。

2: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

唯物主义所唯之“物”有很大的不同,据此可分为自然唯物主义,人

本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传统观点把唯物主义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

学同以往旧唯物主义相比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都以自在的世界为

研究对象。朴素唯物主义看世界是一个直观混纯的整体,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把世界看成孤立存在的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世界理解

为联系发展和整体,但这些都是客体哲学,只是对世界的解释不同。马克思主义改造旧哲学仅在于提示了世界是什么更重要的在于说明

了世界应当是什么,使哲学成为改变世界的工具。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是自然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理解为意识和自然的二维结构,反对

把一切都归为精神,所以不得不反过来把一切归为自然,归于直观

和客体,把自然界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或始基,其根源在于使哪

种物质成为始基。如果说也看到了人,那人只不过是自然物质的一

种表现形态罢了。自然唯物主义所研究的世界是无活力、无生气、

无主体的世界,普列汉诺夫说这是一种悲惨的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的人本唯物主义说,“只有人性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实在人乃是理性的

尺度”,认为“思惟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进步,

但从本质上讲,费尔巴哈并未前进,因为其“人是生物学的人,不是

现实的历史的人,虽然费尔巴哈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

学近在咫尺,但毕竟有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自己的本质特征,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人

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

构面了现实世界的基本关系,可以说实践以缩影的形式映现着现实

世界,蕴含了现实世界的全部秘密,是一切现实矛盾的总根源,如

果劳动是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那么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

辑起点。

【篇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2010-10-07 10:33:16)

转载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政体的分类

实证研究

城邦

公民

文化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他第

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

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什么是城邦:一

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亚里士多德从一开

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

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按照亚

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

是不一样的。

从第二卷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了。政体的研究也是全书的

核心和关键。“我们准备考察,对于那些最能实现其生活理想的人来说,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亚氏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