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618166901.html,

中高职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黎修良张坤

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中高职衔接的意义、存在的主要模式,并针对

当下中高职衔接出现的四大问题,从协同创新的视角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课程标准;二是强化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衔接,明确各自的培养目标;三是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四是探索教育模式的衔接,实现评价手段的统一。

关键词:协同创新;中高职衔接;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52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5-0150-02

我国的专家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探索,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相关的研究文献出现。进入21世纪,伴随大量高职院校的成立,我国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进入了高峰时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然而,从学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来说,我国目前的中高职衔接仍然存在极大问题,亟须纠正与改善。

一、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中高职衔接意义

协同创新起先主要应用于科技创新,后来被逐渐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之中。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先出现中职教育,后出现高职教育,两者发展的轨迹与道路完全不同,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学者和教育的管理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积极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研究主要从点、面出发,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从协同创新视角开展中高职衔接研究与实践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二、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模式

2000年左右教育部为中职毕业生(职高、中专、技术毕业生)解禁,从而广大中职生可

以通过单独考试进入大学。之后,各高职院校和各省市教育部门探索多渠道实施中高职衔接。总的来说,全国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传统模式——3+3模式。采取3+3方式,前三年在中职学习,后三年在高职学习。二是一贯制模式——2+3统筹模式。这是中职和高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一种模式,前两年主要学习高中的文化知识,后三年进入高职行列,学习专业方面的课程知识。

传统模式又称为对口升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包括3+3和3+4模式。3+4主要是指优秀的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进入本科院校就读;3+3主要是指考分一般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一贯制模式又俗称五年制。相对来说,传统的模式需要通过高考,有一定的门槛,学生的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