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光电效应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47.5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材料124班 实验时间:10时00分 第十一周 星期四 座位号:28 一、 实验名称: 光电效应 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γ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h ν=,其中

h =s J ⋅⨯-3410为普朗克常数。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着名的光电方程:

21

2

h m W νυ=+ (1)

式中,为入射光的频率,m 为电子的质量,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W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1/2mv 2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

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U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eu 0-1/2mv

2

=0 (2) 代入上式即

0h eU W ν=+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h+W ,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0=W/h ,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而0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

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将(3)式改写为

上式表明, 截止电压0U 是入射光频率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率=0时,截止电压00=U ,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k=h/e 是一个正的常数:

ek h =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U 0-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 。其中C e 191060.1-⨯=是电子的电量。 1. 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3是利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的原理图。频率为、强度为P 的光线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即有光电子从阴极逸出。如在阴极K 和阳极A 之间加正向电压AK U ,它使K 、A 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从光电管阴极逸出的光电子起加速作用,随着电压AK U 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将逐渐增多。当正向电压AK U 增加到m U 时,光电流达到最大,不再增加,此时即称为饱和状态,对应的光电流即称为饱和光电流。

由于光电子从阴极表面逸出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当两极间电位差为零时,仍有光电流I 存在,若在两极间施加一反向电压,光电流随之减少;当反向电压达到截止电压时,光电流为零。

图4 入射光频率不同的I -U 曲线 图5 入射光强度不同的I -U 曲线

爱因斯坦方程是在同种金属做阴极和阳极,且阳极很小的理想状态下导出的。实际上做阴极的金属逸出功比作阳极的金属逸出功小,所以实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当光电管阴极没有受到光线照射时也会产生电子流,称为暗电流。它是由电子的热运动和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造成的。室内各种漫反射光射入光电管造成的光电流称为本底电流。暗电流和本底电流随着K 、A 之间电压大小变化而变化。

阳极电流。制作光电管阴极时,阳极上也会被溅射有阴极材料,所以光入射到阳极上或由阴极反射到阳极上,阳极上也有光电子发射,就形成阳极电流。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实际I ~U 曲线较理论曲线下移,如图6。

图6 伏安特性曲线

由于暗电流是由阴极的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产生,与阴极正向光电流相比,其值很小,且基本上随电位差U 呈线性变化,因此可忽略其对遏止电位差的影响。阳极反向电流虽然在实验中较显着,但它服从一定规律。因此,确定遏止电位差值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⑴ 交点法

光电管阳极用逸出功较大的材料制作,制作过程中尽量防止阴极材料蒸发,实验前

对光电管阳极通电,减少其上溅射的阴极材料,实验中避免入射光直接照射到阳极上,这样可使它的反向电流大大减少,其伏安特性曲线与图5十分接近,因此曲线与U轴交点的电位差值近似等于遏止电位差U

,此即本实验采用的交点法(或零电流法)。

⑵拐点法

光电管阳极反向电流虽然较大,但在结构设计上,若使反向光电流能较快地饱和,则伏安特性曲线在反向电流进入饱和段后有着明显的拐点,如图6中虚线所示的理论曲线

下移为实线所示的实测曲线,遏止电位差U

0也下移到U’

点。因此测出U’

点即测出了理论

值U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整仪器

(1)连接仪器;接好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充分预热(不少于20分钟)。

(2)在测量电路连接完毕后,没有给测量信号时,旋转“调零”旋钮调零。每换一次量程,必须重新调零。

(3)取下暗盒光窗口遮光罩,换上滤光片,取下汞灯出光窗口的遮光罩,装好遮光筒,调节好暗盒与汞灯距离。

2、测量普朗克常数h

(1)将电压选择按键开关置于–2~+2V档,将“电流量程”选择开关置于A 档。将测试仪电流输入电缆断开,调零后重新接上。

(2)将直径为4mm的光阑和的滤色片装在光电管电暗箱输入口上。

(3)从高到低调节电压,用“零电流法”测量该波长对应的

U,并数据记录。

(4)依次换上405nm、436nm、546nm、577nm的滤色片,重复步骤(1)、(2)、(3)。

(5) 测量三组数据,然后对h求平均值。

3、测量光电管的伏案特性曲线:

(1)暗盒光窗口装365nm滤光片和4mm光阑,缓慢调节电压旋钮,令电压输出值缓慢由0V伏增加到30V,每隔1V记一个电流值。但注意在电流值为零处记下截止电压值。

(2)在暗盒光窗口上换上577nm滤光片,仍用4mm的光阑,重复步骤(1)。

(3)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别作出两种光阑下的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U~I。

4、探究饱和电流与光通量、光强的关系

⑴控制电压U=,波长为365nm,L=400nm时,记录光阑孔分别为2、4、8时的电流。

⑵控制电压U=,波长为365nm,光阑孔为2nm时,记录距离L分别为300nm、350nm、400mm时的电流。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