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4梁的强度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4.74 MB
  • 文档页数:7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dM
0
dM dx
FS
dFs q dx
dM dx
FS
d 2M dx2
q
dFs 0 dx dM 0 dx
FS C
dM C dx
M C
剪力图是水平直线. 弯矩图是斜直线. 弯矩图是水平直线.
dFs q dx
剪力图是斜直线. 弯矩图是二次抛物线.
若x1,x2两截面间无集中力作用,则x2截面上的FS1等于
1.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
剪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处荷载集度的大 小;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该点剪力的大小。
外力情况 q<0(向下)
无荷载段
剪力图上的特 征
弯矩图上的特 征
↘(向下斜直线) (下凸抛物线)
水平线 斜直线
集中力F作用 处:
突变,突变值 为F
有尖点
集中力偶M作 用处:
不变
有突变,突变 值为M
剪力和弯矩的符号规定
1)剪力Fs(Q):截面上的剪力Fs(Q)
Fs
使所取脱离体产生顺时针转动趋势时
(或者左上右下)为正,反之为负。
Fs
2)弯矩M:截面上的弯矩M使所取
脱离体产生下边凸出的变形时(或者 左顺右逆)为正,反之为负。
为避免符号出错,要求: 未知内力均按符号规定的正向假设。
4.1
例题
FA
x2
10
4
x22 2
0 x2 4
20 31.25
kNm
三 剪力图和弯矩图——
微分关系关系法绘制
y
mn
m
M (x)
x
n
M (x) dM (x)
mn
Fs x
m
FS (x) dFS (x)
n
x
dx
q(x)
dx
Fs qxdx Fs dFs 0
dFs q dx
M
FS dx
qxdx2
2
340
四、按叠加原理绘制弯矩图
F
q
F
A
BA
B
l
l
+ A
F
F+qL
1/2qL2+FL
FL
q B
l
qL
1/2qL2
例题 4.13
F A
m 1 Fl
4A
F
C
B
B
l2 l2
1 Fl 4
-
+ 1 Fl 8
l2 l2
+
1 Fl 4
A C
m 1 Fl 4 C
l
1 Fl
-4
例题 4.14
6kN
6kN 2kN m
mn
✓2、变形前垂直于纵向线的横向 线,变形后仍为直线,且仍与弯曲 了的纵向线正交,但两条横向线 间相对转动了一个角度。
▪平面假设:
变形前杆件的横截面变形后仍
为平面。
中性层
▪中性轴: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 为中性轴。
中性轴
梁在纯弯曲时的平面假设:
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 面,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 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
FSG=1×1=1kN MG=6+1×1×0.5=6.5kN ·m
二、剪力图和弯矩图——用内力方程法绘制
q
A
FA
x
l
ql 2
ql
B
FS 2 qx
FB
M ql x qx2
22
ql 2
ql 2 8
例题 图示悬臂梁AB,自由端受力F的作用,试作剪力
4.4 图和弯矩图.
F AX
l
F
FS x F B M x Fx
弯矩、剪力和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
内力FQ 、M 的变化规律,归纳如下:
q(x) 0 q C 0 q C 0 F
Mo
载荷
水平直线 FQ 图 + or - 上斜直线 下斜直线
F (剪力图 无突变)
斜直线
M 图 or
上凸
下凸 F处有尖角
Mo
抛物线 抛物线
利用微分关系作剪力弯矩图
1.先利用计算法则计算分段点Q、M值; 2.利用微分关系判断并画出分段点之间的Q、M图。
AC
B
D
2m 2m 2m
4
+
-
6
+
4
2kN m
2m 2m 2m
4
-
§4-3 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一、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aF
A
C
F
a
D
B
纯弯曲:梁 受力弯曲后,如 其横截面上只有 弯矩而无剪力, 这种弯曲称为纯 弯曲。
实验现象:
mn
✓1、变形前互相平行的纵向直线、 变形后变成弧线,且凹边纤维缩 短、凸边纤维伸长。
解:1)求1-1截面上的内力
Y 0
P
1 2
ql
Fs1
0
Fs1
P
1 2
ql
M0 0
P
l 2
(1 2
ql)
l 4
M1
0
M1
1 2
Pl
1 8
ql 2
Fs1
求得的 Fs1 、M1 均为负值,说明内力实际
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矩心 O 是1-1截面的形心
2)求2-2截面上的内力
Fs 2
Y 0 -P - ql - Fs2 0
kN
FL
0xL 0 x L
kNm
例题4 .5
图示外伸梁,,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20kN 40kN m
X1 A 1m 35kN
15
20
kN
20
10kN m
4m
2.5
FS x1 20kN
X2
B
0 x1 1
25kN
M x1 20x1
0 x1 1
FS x2 25 10x2
25
M
x2
0
25x2
Y YA YB 1 8 2 2 0 校核无误;
2、梁分段:为AC,CD,DB,BE四段;
3、绘图:从左向右逐段作Q图和M图;
检验Q最后与右端P2值相等,结果无误; M极值点的确定:(由三角形的相似比)
(x 4x
3), x
14
43; x
(3 4) 1 3
3m;
MF
20
1 2
11
20.5kN
x1截面上的FS1加上两截面之间分布荷载图的面积.
FS 2 FS1
q x2
x1
x dx
dF q x dx FS2
x2
等F于S若1 xx1截1,x面S2两上截的面xM1 间1加无上集两中截力面偶之作间用剪,则力x图2截的面面上积的. M2
M2 M1
F x2
x1 S
x dx
讨论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
Fs2 = -P - ql
M0 0
P
l
(ql )
l
2
M2
0
M
2
Pl
百度文库
1 2
ql 2
求得的 Fs2 、M2 均为负值,说明内力实际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矩心 O1
是2-2截面的形心。
直接法求梁的内力:
(1)梁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左侧或 右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投影的代数和;
最大弯矩可 能 剪力为零的截面 的截面位置
剪力突变的截 弯矩突变的某

一侧
2.其它规律:
①|M|max可能发生在剪力为零处、集中力作用处、集中力偶作用处; ②q突变反向,剪力图有尖点,弯矩图有凸凹性反转拐点;
③荷载图关于梁左右对称,则剪力图关于梁中点反对称,弯矩图左右对称 ;荷载图关于梁中点反对称,则剪力图左右对称,弯矩图关于梁中点反对称
Fs Fi
Fs
符号规定:外力使截面产生顺时针转动趋势时
(或左上右下)该截面剪力为正,否则为负;
Fs
(2)梁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在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左 侧或右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M Mo(Fi )
符号规定:外力使梁段产生上凹下凸变形 时(或左顺右逆)该截面弯矩为正,否则为负;
dA dA
的起 止点,梁的支座和端点等)
3. 绘内力图;(先确定控制截面内力值,再按内力图特征绘图,
最后用内力图特征检验。控制截面即梁分界截面。注意P、m作用处应取
两侧截面。)
4. 确定内力最大值及其位置。从图上直接找 | Q |max,| M |max
简捷法绘梁内力图的关键是:正确确定控制截面内力 值(一般用直接法);熟记内力图的特征。
突变,顺下逆上,大小与M 同,FS图不发生变化。
例题4.7
A FA
q
C
D
B
a
c
l
b
FB
FA +
x
-
FB
+
FAa
FBb
例题 4.8 4.9
F
Fa
a
a
F
5
kN
4
Fa
kNm
2kN m
4m 3kN
kN
3
2.25
kNm
简捷法绘梁内力图的步骤:
1. 求支座反力;(注意校核!悬臂梁可省略。) 2. 将梁分段;(以梁上荷载变化处为界,包括:P、m作用点,q
确定控制截面内力值的方法有三种:
1)截面法;(三个步骤,两套符号规定。) 2)直接法;(由外力定内力符号看梁的变形。)
3)积分法:(微分关系逆运算的应用。)
例4.10 用简捷法绘制内力图
解:1、求支座反力:
YA
1 (8 8 2 8 10 2 3) 7kN () 12
YB
1 (8 4 2 4 10 2 15) 5kN () 12
.m
M
l D
20.5 1 3 3 16kN .m
2
M
r D
16 10 6kN .m
4、确定内力最大值:|Q|max=7kN 在A端;
|M|max=20.5kN.m 在距A端5m处(在F端)。
例题
4.11
作图示梁的内力图
3kN 4.5kN m
2kN m
D
A
C
B
FA 10kN
1m 2m
2m
7
3
x 1.56 2
3
2
2.44 2
E FB 2kN 1m
kN
kNm
例题
4.12
用 直 接 法 作 图 示 梁 的 内 力 图
80kN m 160kN
C A
DE 130kN
1m 1m 2m
130
30
130
40kN m
40kN
BF
310kN
4m
2m
120
40
kN
190 160
kNm
210 280
AD段:q<0, Q图为向下斜直线, M图为上凸抛物线。
M
3
_
2.2
3、先确定各分段点的Q 、M值, 用相应形状的线条连接。
(kN·m)
+
1.41
突 变 规 律(从左向右画)
1、集中力作用处,FS图突变,方
向、大小与力同;M图斜率突 变,突变成的尖角与集中力F的 箭头是同向。
2、集中力偶作用处,M图发生
计算时可按二看一定的顺序进行:一看截面一侧有几个力,二看各力使 梁段产生的变形,最后确定该截面内力的数值。
4.3 求图示外伸梁中的A、B、C、D、E、F、 例 题 G各截面上的内力。
3kN
C A
2kN m
1kN m
6kN m
D EF BG
FA
FB
1m 1m 1m 1m 1m 1m 1m 1m
FA=5kN
Fs
单位:剪力Fs KN, N;弯矩M KN.m , N.m
3)平衡
Y 0
Mo 0
RA Fs 0
Mo RAx 0
Fs RA
Mo RAx
若取右半段梁为研究对象,可得:
M Fs
Q' Q
Mo ' Mo
Fs ' Fs
符 号
Fs>0
Fs<0



M>0
M<0
使微段梁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反之为 负;使微段梁产生向下凸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 负。
第四章 梁的强度计算
杆件承受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外力,或在其 轴线平面内作用有外力偶时, 杆的轴线变为曲线.
以轴线变弯为主要特征的变形称为弯 曲。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力学模型
F1
F2 y
杆轴
X
FA
FB
z
形心
构件几何特征
纵向对称面 构件为具有纵对称面的等截面直杆
受力特征 横向外力(或外力合力)或外力偶均作用在杆的纵向对称面内
变形特征 杆件轴线变形后为外力作用面内的平面曲线,或任意两横截面
间绕垂直于外力作用面的某一横向轴作相对转动
对称弯曲
构件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能和外力作用均 对称于杆件的纵对称面
平面弯曲
梁变形后的轴线所在平面与外力所在平面 相重合
对称弯曲必定是平面弯
F
曲,而平面弯曲不一定是
对称弯曲。
A
非对称弯曲
构件不具有纵对称面,或 虽有纵对称面但外力不作用 在纵对称面时的弯曲变形
FB=4kN
Fsc=-3kN
FsD=-3+FA=2kN
MC=-3kN ·m MD=-3×3+FA×1=-4kN ·m
FSE=-3+FA-1×2=0· ME=-3×4+FA×2-1×2×1=-4kN ·m
FSF= =-3+FA-1×3=-1kN MF=-3×5+FA×3-2=-2kN ·m
例4.6 外伸梁AB承受荷载如图所示,作该梁的Q、M图。
3kN 2kN/m
A C
1m
4m
VA
Q 4.2
(kN) +
E
_
3
x=2.1m
6kN m
B D
1m
VB
_
3.8
解: 1、求支反力 VA 7.2kN VB 3.8kN
2、判断各段Q、M图形状:
CA和DB段:q=0,Q图为水平线, M图为斜直线。
半固定梁 4(3)
作用在梁上的载荷形式
分布荷载
集中力
Me
均匀分布荷载
集中力偶
q
l 2
l
§4-2 梁的内力及内力图
一、梁的内力 F
a
FS FA
A
B
FA
l
FB
M FAx
FA x
M Fs
图示简支梁在荷载及支座反 力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用截面法求内力
步骤:1)截开 2)代替
剪力Fs—限制梁段上下移动的内力; 弯矩 M—限制梁段转动的内力偶。
y FAy
F1
FA q
F2
杆轴
X
FB
纵向对称面 Me 纵 向
对称面
B
x
FBy
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
静定梁 支座反力可以由静力平衡方程求解的梁
超静定梁 支座反力仅由静力平衡方程不能求解的梁

楼板
梁 q
l
梁按支承方法的分类
悬臂梁 3(2)
简支梁 3(2)
外伸梁 3(2)
固定梁
6(4)
连续梁
4(3)
A
MA FA
A
MA
试确定截面C及截面D上的剪力和弯矩
2Fl
lC
l
FCs
l
C MC
2Fl
FCs
MC
C
l
F
B D
FCs F FCs F
MC Fl MC Fl
MC 2Fl Fl 0
F
B
D
FDs
MD
F
DB
FDs F MD 0
例4-2:悬臂梁如图所示,求1-1截面和2-2截面上的剪力 和弯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