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10和练习九。

【教学目标】

1.掌握根据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

1.口算。

4×0.1= 6.4÷0.04=

42×0.07= 0.063÷0.15=

39.39÷0.13= 0.2÷0.004=

7.2÷0.06= 0.18÷0.09=

0.9÷0.45= 15.5÷0.05=

2.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进一法”取近似值。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去尾法”取近似值。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0(2)。

出示例10(2)情境图。

读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

独立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25÷1.5=16.666…(个)

组织讨论:

(1)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什么数?

(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

(3)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

(4)应该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包装礼盒的个数应该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要包装17个礼盒,而包装16个礼盒之后余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之后,所以不能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要用“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讲解:“去尾法”也是一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有时需要把一个数某位后面的数字全部舍去,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去尾法”。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哪些时候选择运用“去尾法”取近似值。

2.典例讲析。

例1做一套衣服用布2.46米,现有28.8米的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分析:求做多少套衣服,也就是求28.8里面有多少个2.46,列除法算式即:28.8÷2.46,商是11,余数是1.74。余下的布不够做一套衣服,所以要舍去,只能做11套衣服。

解:28.8÷2.46≈11.7(套)≈11(套)

答:可以做11套这样的衣服。

例2教材练习九第7题。

分析:求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也就是求4里面有多少个0.32,列除法算式即:4÷0.32,商是12,余数是16,余下的面粉不够做一个蛋糕,所以要丢去,只能做12个生日蛋糕。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文练习九第1~5题。

2.完成课本练习九第9题。

本题解答的难度比较大,解答它的问题需要两步计算,最后的解答结果需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另外8本相册对于“孙老师还可以买几支钢笔”的问题是多余条件。所以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在学生读懂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解答这道题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解答。

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九第10、13题。

答案:1.第1题1.2÷2÷3=0.2(公顷)

第2题336÷(3.5-3.2)=1120(km/h)

第3题300÷4÷3=25(棵)

第4题(230-85×1.5)÷0.5=205(份)

第5题90 20 13.8 8.56

2. 80-45.6=34.4(元)34.4÷2.5=1

3.76(支)

用去尾法,还可以买13支钢笔

3.第10题13.6 16.8 10.5 19 13.6 16.8 10.5 19

第13题由题可得正确的商应该是2.46

3.69÷2.46=1.5,所以这道题的除数是1.5。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本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课后作业】

《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去尾法

例:25÷1.5=16.666…(个)

(去尾法)17个丝带不够,可以包装16个。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新课程强调在经历、体验、感悟和实践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体会学教学的乐趣,就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从而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参加丰富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本节课的设计,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