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之我见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了解越来越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际状况并提出相关的策略思考,从而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几年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方面,成绩斐然。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运用中是否存在问题呢?我认为,不但存在而且还不在少数。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真正意义的发挥,从而使能够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易的教学辅助手段成为花俏的摆设,或者说是多此一举的障碍。现我总结一些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囫囵吞枣”

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存在着片面的认识,没有真正理解“整合”的意义,在教学中没能把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任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了简单的叠加。

(二)“喧宾夺主”

现在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大部分都是自己精心制作出来的,所以在

制作过程中都想达到美观亮丽吸引学生的效果,但正因为这一点致使很多课件丧失了它本身的意义,吸引学生的目的达到了,而最主要的目的传授知识,却被课件上那些华而不实的背景配乐所淡化,从而失去了使用它的意义,反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如某教师在进行《长征》的教学中,竟插入了五处景象,三首歌曲,课堂上学生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看电影。这堂课看起来丰富多彩,但它过分追求形式,忽略了教学目的,冲散了教学内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顾此失彼”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讲授,其他一些媒体都是辅助的,但现在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和过度使用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媒体,而且是没有原则的使用,为了使用而使用,忽略了它真正的意义。将一些学生能够轻易了解到的知识内容放到课件里,而这些往往都是教材里能够找到的,而那些学生不易发现的新知识却体现的寥寥无几。这样使用课件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我认为是没有充分理解课程整合的意义。那到底什么是课程整合呢?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

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

解其含义的关键。

由以上所列举的现实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地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探讨,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目的,让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尊重学科特点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注重到学科的特点。要根据本学科特有的性质和特点作为出发点,重要的是不要脱离课本,千万不要把运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主角。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寻找到最能发挥课程整合优势的切合点,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教朱熹《春日》这首诗时,教师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清新的背景音乐。上课初,先以配有诗文的动画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在清新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但增强了对诗意的理解,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二)展现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手段,它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和板书,我们不能因为要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无关紧要内容就没有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来做课件,这样

只会浪费人力、物力给自己增加负担,而且还是资源的浪费。同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也不能花费过多的精力在多媒体课件的外表上,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上面,更加注重教学的质量的提升。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教师先利用软件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蜻蜓,然后让这只蜻蜓飞上屏幕。学生们一见到蜻蜓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一些平时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兴奋起来了。学生们根据蜻蜓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举出了不少轴对称的实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能成功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设身处地考虑该项技术的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

(三)熟练掌握技术

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应用素养的高低对学科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学科教师应该在完全理解教材的情况下,把所要教授的内容与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只有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素养同步提高,才能为我们的整合铺平道路。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发挥良好的作用,任务的合理设置是一个关键问题。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一切任务都是为了学生学习,就能够设计出学生能够完成、乐于完成的任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教

师讲、看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它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并不排斥。在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辨证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科学的有机整合,通过整合这个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教师来说也起到了激发其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促其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