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太阳能热利用发展专项规划(初稿)
- 格式:doc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23
武汉太阳能热利用发展专项规划(初稿)
1.前言
2.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社会经济概况
4.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现状
1)资源潜力
2)发展现状(技术、使用领域)
3)存在问题
4)发展趋势
5)市场需求潜力
5.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发展目标
3)重点发展的使用领域
6.预期效益分析
1)投资估算(资金需求和融资分析)
2)环境和社会影响
3)效益分析
7.激励政策机制
8.市场创新机制
9.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
前言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
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经济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能源替代战略,以求得可持续发展及在日后的发展中获取优势地位。太阳能以其清洁、可再生、安全等显著优势,成为当今关注重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处处均可获得、并开发使用,无需开采和运输、无污染、不破坏生态等优点。太阳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中,太阳能热利用转换技术无疑是最为成熟的,其产业化进程也较光伏电池、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领先一步。太阳能热利用是一种节能、环保、经济、使用方便的绿色能源技术,是解决广大居民热水和工农业生产低温热水现实和有效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大力开发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和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总结武汉市太阳能资源、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武汉市太阳能热利用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13年期间武汉市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武汉市太阳能热利用发展和项目建设。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根据武汉市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本着“整体规划、合理使用、积极进取、有序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太阳能热利用在建筑领域的大规模使用,切实转变建筑能源需求增长方式,通过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引导,示范工程和技术推广,降低太阳能热利用使用的技术和价格门槛,形成产业化和技术产业体系,降低对常规能源的消耗,以促进全市能源产业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的目的
本规划的目的是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武汉市建筑节能中得到充分使用,做到“大力推广、合理使用、有效管理、有序建设”。争取在未来5年期间建设太阳能一体化建筑800万平方米以上。争取到2013年,太阳能热利用使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为武汉市在“十一五”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决策基础。
(三)规划的原则
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使用、规范市场”的基本原则,在充分考虑国内成熟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太阳能热利用可使用领域和武汉市建筑类型,以及发展太阳能相关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规划。
(四)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发展有关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
武汉市建委《关于在新建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指导意见》(三)规划范围及内容
规划地域:武汉市及周边地区。
内容包括:太阳能光热使用技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太阳能制冷及采暖和太阳能工业供热,太阳能光热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规模化使用:大型小区住宅、酒店、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楼和厂矿企业。
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现状
(一)资源潜力
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我国2/3以上地区的年日照大于2000小时,和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和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我国太阳能资源的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太阳能资源评价主要是在查明各种太阳能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地域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条件,确定各类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和经济代价。然而,不同种的能源资源其特性不同,因而对它们进行评价和分析时应考虑到它们不同的特点。和不可再生资源相比,太阳能资源评价有几个主要特点:首先,太阳能资源可定期再生,其可用的资源总量不存在上限,因此应采用年资源总量(有人称理论储量)来表明资源供应潜力。其次,太阳能资源中有多少能够被利用取决于该资源被转换成有用能的工艺技术水平。从能源规划角度来说,对太阳能量的定义必须估计在利用这种资源的技术经济制约条件下的真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