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分析

2010-04-28 16:20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作者:窦震海浏览:1966 次

〔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意向,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经过数据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从而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系列建议,对高校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为主,涵盖理、工、文、管及艺术等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为了解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的认识和看法,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活动,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就业工作能更好地为毕业生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我部门曾对我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12份,回收1728份,回收率为85.9%,有效份数1719份。有效率99.5%,有效问卷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22.3%,参与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80.2%和19.8%,本专科比例分别为85.3%和14.7%,从总体情况看,调查对象在毕业生中很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随着近年来全国大学生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迅速扩大,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加,2006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413万,比2000年翻了近两翻,加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制度的全面实行,广大毕业生已普遍感觉到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感觉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比较困难和很困难的毕业生分别为:41.8%和21.8%,这说明,有近2/3的毕业生感觉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比较困难,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大学生的精英意识正逐渐淡化,危机感逐渐增强,尽管这样,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就业有信心和很有信心的人数分别为:39.2%和13.5%,毫无信心的毕业生只占6.3%,说明仍然有超过50%的毕业生的就业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这也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日益增强。

2、谈及毕业后的打算,有35.6%的毕业生考虑升学,44.1%的毕业生要去找工作,11.9%的毕业生要报考公务员,还有8.4%的毕业生要自主创业。由此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是比较强的,当然,超过1/3的希望升学比例中,也不乏为逃避就业压力而重新躲进象牙塔的思想,但求职就业仍是主流,毕业生这种主动求职的意识还是令我们这些就业指导老师们欣慰的。此外,近10%的毕业生要自主创业,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逐渐增强,这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大环境的需要。对于超过10%的毕业生要报考公务员,我们觉得这个比例有些偏高,这有两个原因:1、封建思想残留的官本位意识在作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殊不知,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并不取决于其是否当官,官职大小,而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大小。2、毕业生求职中求稳的思想还是比较严重的,毕竟几十年的“大锅饭”“铁饭碗”让一两代人吃的优哉游哉,不思进取,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大锅饭”已逐渐变小,“铁饭碗”也日益软化,所有这些都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在哪里也终将被淘汰。

3、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见表1、表2。从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情有独钟,这同样说明了毕业生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毕业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高收入、高福利单位,也反映了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就高不就低”的思想比较严重,开拓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种意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应该会有所改善。毕业生对工作岗位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不是很看好,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毕业生的创新意识较差,目光比较短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全面系统,还有,毕业生对单位前景的选择率偏低,更说明了这个问题,毕业生在处理毕业求职这种重大选择问题的时候,缺乏长远观点,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经济收入成为毕业生求职的最高追求目标,也同样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的功利性,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这种思想本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刚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过多的追求功利性,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规划,将来势必给毕业生一生带来很大的损失。

表3 薪酬标准期望

500—1000元 5.10%

1000—1500元27.10%

高了。毕业生带着这样的心理走入社会,一旦达不到他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势必要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容易造成毕业生心理不稳定,频繁跳槽,耽误了美好的青春时光,数年后,回顾过去,两手空空,一事无成,最终导致人们意志消沉,懊恨终生。

5、专业对口的要求,对是否会根据专业选择职业的问题,有34.5%的毕业生选择根据实际情况,有38.2%的毕业生选择可能会,这说明超过2/3的毕业生头脑还是比较灵活的,也有16.4%的毕业生要求工作一定要专业对口,这也许是毕业生确实对所学专业非常热爱,但有大部分毕业生从一而终的思想比较严重,我国的高考制度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的主动性,有很多毕业生认为一旦学了这个专业,工作时再从事其他工作,浪费了四年的时间,其实,毕竟大学教育主要是培养一个人的学习方法,由老师引领其在某一领域入门,真正提高实际业务能力的工作还要靠毕业生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去完成,所以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一定非要从事专业严格对口的工作。

6、对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以及就业困难的因素中,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个人能力是主要因素,相对来讲,认为学习成绩好坏的影响不是很突出,这说明以往“精英教育”、“学历至上”的思想正逐渐淡化,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个人能力才是立身之本。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全部,仅靠丰富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即人们常说的情商)是很难真正有所成就的。

表4 影响就业的因素

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

学习成绩30.90% 38.20% 27.30% 3.60%

个人能力72.70% 27.30%

所学专业36.40% 41.80% 16.40% 5.40% 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49.10% 34.50% 7.30% 9.10%

二、调查研究的对策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从计划分配到市场化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衡量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此高校党委、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紧紧围绕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维护高校发展稳定的大局,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整体规划,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