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自主”释义

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自主就是“自己作主,不受他人支配”。英语中对autonomy (自主)的解释为:1)independence or freedom,as of the will or one's actions (人的意愿或行动是独立的或自由的);2)self-government ,or the right of self-government ;self-determination (自治抑或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或者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权力;自我抉择)。比如情绪不能自主,当然就是自己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自主的对立面可称为“他主”(heteronomy ),即是由他人做主,受控于他人。

就一个个体而言,伊•谢•科恩认为,“自主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描述个体的客观状况、社会环境,指相对于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与可能。第二个尺度是对主观现实而言,是指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仅能够成功地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1]这就是说,一个充分自主的人,一是要克服来自外部的“他主”的力量,使自己保持独立,二是要在主观上自觉自愿地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 自主学习的概念含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一,尤其是“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更是被广泛关注。仅就自主学习的称谓,英语中就有近20种:learner autonomy 、autonomous lear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learner-controlled instruction、non-traditional learning 、open learning、participatory learning、self-directed learning、self-organized learning 、

self-planned learning、self-study 、self-teaching 、self-regulated 、self-access 、self-access learning、self-monitoring 、self-direction 、language awareness等等。但在我国,一般是称为自主(性)学习或学习者自主。

自主学习研究热不仅表现在概念称谓的多样化上,而且研究视角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自主学习被看成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对之加以研究;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克服其学习的被动性,体现其主动性;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则被看成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研究者关心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调节水平来改善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学习者。”[2]至于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或内涵,研究者也同样有着见仁见智的观点和认识。这其中既有趋于抽象化的对概念的定义,又有趋于具体化的现象描述。前者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第一个将自主学习概念引入了外语教学Holec(1981)所提出的: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3]再比如,Little (1991)提出,学习者的自主性“从根本上看是学习者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之间所产生的心理联系”。[4]Littlewood (1999)说,自1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怎么学’开始进入了我的研究领域。”佐藤学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终身教育理念进入日本社会,并逐渐改变了学校教育形态。

“过去整整齐齐的课桌椅排列,开始变成U字形了。”在佐藤学看来,这意味着课堂中心的转变: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教的系统变成了学的系统。

“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学生是否自主地学、自发地学。”顾明远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启发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培养学习兴趣,而不是灌输知识。“如果不愉快、没兴趣,学生不可能学好,因此一定要明白什么是真的乐学。”

在学习方式上,佐藤学观察到,尽管探究式学习的浪潮早已兴起,但实施效果并不好。“五六个人一组,总有一两个学生因为害羞或其他原因不敢发言,也总有一些学生善于表现,乐于表现。这是不恰当的。”

他认为,应该不设组长,最多三四个人一组,让每个人自主思索、共同探究,都有表现的机会,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两位专家都认为应改进教学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整体变化。佐藤学介绍,在日本,“课业研究”的中心不是研究教师怎么教课,而是通过看课堂上孩子的表现、学习方式,来改进教师的工作方法。“不是研究教的技巧,而是研究孩子怎么学的。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文化、学校文化、教研文化才能真正发生改变。”佐藤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