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牙牙合患者修复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盘-髁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412.07 KB
- 文档页数:5
第十五章颞下颌关节病颞下颌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种类较多,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脱位、关节损伤、关节强直、关节炎、关节发育性疾病和关节肿瘤等,其中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最为常见。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系统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以是功能性的。
也可以是器质性的。
TMD可以分为咀嚼肌紊乱疾病、结构紊乱疾病、炎性疾病和骨关节病等。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复杂,迄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多种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局部因紊及全身因素。
【临床表现】以青壮年多见,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
人群的发病率为28%~88%,其中12%~59%的有自觉症状。
美节区疼痛为颞下领关节紊乱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以是自发痛或开口时痛,约40%的患者有咀嚼痛。
关节运动时弹响或有杂音,可为弹响音、破碎音或摩擦音。
这些杂音与不同的病理改变有关。
关节运动障碍,开口运动异常,开口型偏斜,开口度过大或受限等。
【病理变化】关节盘和髁状突软骨表现为退行性改变。
肉眼见关节盘穿孔多在双板区,而关节盘局部变薄多发生于后带。
镜下见病变部位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溶解断裂并形成裂隙(图15-1);部分胶原纤维发生嗜碱性变;前带和中带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行走无定向;中带及后带软骨细胞增多,细胞较大,成双或单个出现;且后带有新生的毛细血管长入;双板区纤维细胞增多,血管减少,出现纤维化,在此基础上可发生病理钙化(图15-2)。
髁突软骨的表面出现胶原纤维问水肿、松解、形成大小不一的纵裂和横裂,软骨可沿横裂剥脱,使关节面不平滑。
表面带的胶原纤维可发生变性,走行方向不清,而为弥漫的无结构的均质样物。
有时出现软骨基质变性溶解,呈紫染颗粒状。
病变较重时,表面软骨与髁突骨质之间形成大的横裂,或裂隙上方关节软骨全面剥脱,使髁突的骨质暴露。
髁突的骨密质和骨小梁中的骨细胞可发生固缩,有的骨细胞消失,骨陷窝空虚,骨纹理明显,骨小梁出现不规则的微裂,甚至崩解。
简述牙合与颌位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牙合与颌位是牙齿和颌骨之间密切相关的概念。
牙合指的是上下牙齿之间的接触和咬合状态,而颌位则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
牙合和颌位在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牙合和颌位可以保持牙齿的稳定性、咀嚼功能以及面部形态的协调。
牙合的不正常状态或颌位的异常偏位可能导致牙齿的不稳定、咀嚼功能的受损以及面部不对称等问题。
在正常的咬合过程中,上下牙齿之间应该有良好的接触和平衡,使得咀嚼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牙合的不正常状态可能包括牙齿过拥、交叉、开合不全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咬合力的分布和牙齿的稳定性。
颌位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包括前后颌位、左右颌位以及上下颌位的平衡。
正常的颌位是保持正常牙合的基础,它可以使咀嚼力得到均衡分布,并且对牙齿、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牙合和颌位的关系密不可分。
只有在正确的颌位下,牙齿才能保持良好的牙合状态。
而牙合的稳定性也能够影响颌位的稳定性。
因此,正确的牙合和颌位是保持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
总之,牙合和颌位是牙齿和颌骨之间密切相关的概念。
它们在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牙合和颌位的定义和作用,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进一步探讨牙合和颌位的相关知识,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牙合与颌位的关系。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给出牙合和颌位的定义,并讨论它们在口腔功能和美学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牙合的意义,即牙齿之间的咬合关系如何影响咀嚼功能和语音发音。
我们还将讨论颌位的重要性,即上下颌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
然后我们会深入探讨牙合与颌位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将介绍牙合与颌位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各种不同的牙合和颌位类型。
一、颌位即下颌的位置,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牙尖交错位的特点:①上下颌牙处于牙尖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关系。
②大部分人髁突在下颌窝基本处于中央位置。
此时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保持密切接触③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对称,有力,作用协调④牙尖交错位由上下颌牙的牙合面尖窝解剖关系决定,可重复⑤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但是也是逐渐变化的。
随着牙尖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⑥该位置是咀嚼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牙尖交错位的影响因素:①牙尖交错牙合,如缺牙、重度磨耗、错牙合等②肌功能异常,如咬肌③颞下颌关节异常,如髁突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①ICP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活动都与ICP 关系密切;②且ICP是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作为基准位;③有利于下颌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
④决定了下颌的闭口轨迹的终点二、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约1mm,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单纯铰链开口运动,可重复。
后退接触位的特点:①双侧部分后牙牙尖保持接触而前牙不接触。
②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与关节结节后斜面保持紧密接触③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等舌骨上肌群收缩完成从ICP向RCP的运动④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移动约1mm可达此位。
从RCP向ICP的移动范围内,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长正中。
但有人是“一位”。
⑤受盘髁复合体和关节结节后斜面的解剖位置和牙齿接触关系的制约,下颌从该位置开始可作铰链开口运动,可重复性较好,但不如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旧)①髁突后方关节窝内为软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得髁突向后移动有可能。
牙合学课件1合学occlusion殷新民绪论一、合学的定义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合与颌位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TMD的病因及治疗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合学与牙体修复合学与牙周合的基本理论一、定义: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正常牙列的生理意义:牙列与衬托面部丰满度有关牙列为弓形,与舌、唇、颊的运动相协调,对保证咀嚼、发音、讲话及吞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利于咀嚼,各牙齿互相邻接、互相支持,利于分散合力防止食物嵌塞2、牙的倾斜近远中向的倾斜上颌 123倾斜度:2 > 3 > 1下颌123倾斜度:3 > 2 > 1倾斜度:较直上颌78倾斜度:微向远中下颌78倾斜度:仍向近中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唇倾约600唇倾约650较直456 较直颊倾舌倾牙齿倾斜的生理意义衬托面部丰满度便于舌的运动构成纵合、横合曲线,为咀嚼运动所必须3、合平面和合曲线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为一假想平面,实际上是曲面,该平面通过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顶这三个点。
下颌运动一、名词解释:1、切道斜度:下颌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切道斜度。
正常约为60度。
通常,切道斜度与上切牙切端的舌侧斜度是一致的。
切道斜度与前牙覆合的程度成正比,与超合的程度成反比。
2、髁道斜度:下颌前伸咬合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的途径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称之髁道斜度。
髁突前下滑动的距离大小,对髁道斜度影响较大。
而且髁突与关节窝之间还夹有厚度不均匀的关节盘,因此,髁道斜度是多变的,有一定的生理范围。
3、下颌副功能运动:是指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也就是在非生理功能情况下,下颌发生运动的现象,如夜磨牙和紧咬牙等。
这是一种非生理性的下颌运动,对牙体牙周组织,口颌肌、颞颌关节等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4、Posselt 运动轨迹:以下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志点(简称下颌切点),下颌进行边缘运动时,在矢状面上可以描绘出一个典型图形,称之Posselt运动轨迹。
5、Bennet角:侧颌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向内下运动,这一内下运动的路径与矢状面成一约20度的角,称之Bennet角。
6、铰链运动:在后退接触位,下颌的开口运动为铰链运动,即髁突仅在关节窝内转动而无滑动,未离开其生理性最后位置,髁突铰链运动可使上下切牙切端分离18~25mm。
7、下颌边缘运动:下颌的最大运动范围称之边缘运动。
下颌各种功能运动均在边缘运动范围内,但往往达不到其界限。
8、肌力闭合道:当开口后再闭口时,下颌随升颌肌作用的方向而运动,称之为肌力闭合道。
该闭合道的终点,为上下牙尖的咬合接触点。
9、开口反射:当给予面部皮肤、口唇、口腔粘膜、牙髓、牙周膜等以疼痛性刺激时,闭口肌活动受抑制而产生一过性张口的现象称之为开口反射。
10、闭口反射:当扣击下颌颏部或下颌切牙时,闭口肌急速收缩而产生一过性闭口的现象称之闭口反射。
二、选择题(在最合适的答案前划“√”):1、切道斜度与:A√BC D、补偿曲线成正变关系2、铰链运动是从哪个位置开始的:A、牙尖交错位√B、下颌后退接触位C、姿势位D、肌接触位3、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开始张口至最大开口度,髁突的运动:A、为转动B、为滑动√C、滑动兼转动D、有两次转动4、自然牙列的侧咬合运动最好是:A、工作侧、非工作侧同时接触√B、工作侧接触、非工作侧不接触C、非作侧接触、工作侧不接触D、非工作侧接触使工作侧牙更多接触5、开口运动中髁突向前下运动的动力来自于:A、翼内肌√B、下翼外肌C、上翼外肌D、舌骨上肌群6、开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上下距离与颏部向下运动的距离比例为:A、1 :2 √B、1 :3C、1 :4D、1 :57、Bennet运动是指:A、下颌的非对称性运动B、工作侧髁突的侧方运动√C、非工作侧髁突的内下方向运动D、侧方运动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的髁突运动8、下颌边缘运动的描记是以:A、下颌颏点为标记点√B、下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记点C、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切角为标记点D、髁突外极为标记点9、下列哪些肌肉的运动是受面神经而不是三叉神经支配:A、嚼肌B、下颌舌骨肌C、二腹肌前腹√D、二腹肌后腹10、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中,哪个是可以改变的:A、颞颌关节B、咬合C、神经结构√D、咀嚼肌三、是非题(请在正确的答案后打“√”,错误答案后大“⨯”):1、从RCP开口至30mm髁突在关节窝内仅有转动而无滑动。
口腔颌面外科学考试题库含答案81、糖尿病患者拔牙时,血糖水平应该控制在0.42分A.8.88mmol/L以下B.10.Ommol/L以下C.6.80mmol/L以下D.8.OOmmol/L以下E.12.Ommol/L以下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糖尿病患者拔牙时,血糖水平应该控制在空腹8.88mmol/L以下。
82、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症状类似于翼外肌痉挛,主要不同点在于0.42分A.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无自发疼痛B.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测被动张口度时开口度不能增大C.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髁突前方有压痛但不红肿D.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开口时下颌偏向患侧E.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开口中度受限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症状类似于翼外肌痉挛,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测被动张口度时开口度不能增大是两者的主要不同点。
83、以上属于肌间隔血管皮瓣的是0.42分A.胸大肌皮瓣B.胸三角皮瓣C.前臂皮瓣D.上臂内侧皮瓣E.管状皮瓣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胸三角皮瓣属于直接皮肤血管皮瓣;前臂皮瓣属于动脉干网状皮瓣;胸大肌皮瓣属于肌皮血管皮瓣;上臂内侧皮瓣属于复合组织瓣。
84、肌筋膜炎可出现0.42分A.无开口疼痛,无压痛点B.髁突后区明显的疼痛C.持久性疼痛,疼痛有扳机点D.关节区可见红肿,压痛明显,后牙稍用力即可引起关节区剧痛E.颞下颌关节区及其周围疼痛,常伴有全身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晚期可发生关节强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肌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表现为持久性疼痛,疼痛有扳机点。
85、有关“路德维希咽峡炎”的描述,不对的是0.42分A.全身反应加重B.局部反应加重C.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D.累及口底多个间隙E.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由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引起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成为路德维希咽峡炎,常累及口底多个间隙,全身及局部反应加重。
咬合紊乱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辩证思考
陈金武;郭照江;王美青;张军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01(022)012
【摘要】@@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有密切的关系,这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承认.以疼痛、弹响、下颌运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颞下颌关节最常见的疾患.既然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关系密切,那么,咬合紊乱与这种疾病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通过科学证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两者的关系?rn1 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孰因,孰果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陈金武;郭照江;王美青;张军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9
【相关文献】
1.咬合垂直距离改变对无牙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两侧颞颌关节髁状突位置的影响分析 [J], 蔡锦芬;张清彬;叶华;刘冰;詹春华
2.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颌面部疼痛的影响 [J], 白露;张丽丽;吴琳
3.RW板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J], 刘俊峰; 刘从华; 张文忠; 肖珲; 李少冰
4.RW[牙合]板对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位及咬合关系的影响 [J], 刘俊峰; 刘从华; 张文忠; 肖珲; 李少冰
5.不同类型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J], 陈婷;廖天安;詹若军;吴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型题】21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主要病症是A疼痛和张口受限B弹响和开口过大呈半脱位C疼痛可有扳机点D开口初期有弹响E开闭、前伸、侧方运动的任何阶段有多声破碎音;开口型歪曲22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疼痛有“扳机点〞的为A翼外肌功能亢进B翼外肌痉挛C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D骨关节病E肌筋膜痛23关节盘穿孔、破裂的主要病症是A疼痛和张口受限B弹响和开口过大呈半脱位C疼痛可有扳机点D开口初期有弹响E开闭、前伸、侧方运动的任何阶段有多声破碎音;开口型歪曲24关于骨关节病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只能由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开展而来B开口运动中有连续的摩擦音,有的似捻发音,有的似揉玻璃纸音C骨关节病如伴随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其他各型,那么兼有相应的临床病症D X线检查可见关节骨硬化、破坏、囊样变、骨质增生、骨赘等E不少病员的病症长期保持稳定,关节功能代偿良好25关于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以下那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并不一定会进一步开展成关节器质性改变B在四大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患病率最高C发病机制为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之间的正常结构紊乱,尤其是关节盘-髁突这一有机复合体出现结构关系的异常改变D X线检查一般有关节间隙异常和骨质改变E颞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后也可造成关节结构紊乱病26一患者张口、咀嚼食物时,右侧关节区深部疼痛,口内上颌结节后上方有压痛;张口中度受限,被动张口度可大于自然开口度;张口型偏向右侧。
最可能的诊断是A右侧翼外肌亢进B右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炎性疾病类C右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D右侧翼外肌痉挛E左侧翼外肌亢进27一患者以左侧颞下颌关节开口末、闭口初期弹响就诊。
关节检查发现张口度达,开口型偏向右侧。
X线检查开口位时髁突超过关节结节,关节造影检查未见关节囊、关节盘的改变。
你认为此患者的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右侧翼外肌亢进B左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C左侧关节囊扩张伴关节盘附着松弛D左侧翼外肌亢进E右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28右侧颞下颌关节开口初发出单音清脆弹响,开口型先偏向右侧,弹响发生后又回到中线,关节检查关节区压痛,张口度为。
口腔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最美观的是A、嵌体B、甲冠C、3/4冠D、金属全冠E、烤瓷全冠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烤瓷全冠是其中最美观的。
2.关于面弓转移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只用于可调节牙合架B、可将下颌相对于TMD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C、可将上颌相对于TMD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D、制作的全口义齿易于达到牙合平衡E、被用于精确转移个性化的颌位关系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关于面弓转移法是被用于精确转移个性化的颌位关系,只用于可调节牙合架,可将上颌相对于TMD的位置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制作的全口义齿易于达到牙合平衡。
3.与TMD致病咬合因素关联最大的为A、第三磨牙伸长B、保守治疗C、关节内注射硬化剂D、夜磨牙E、手术治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致病的咬合因素中,第三磨牙伸长与TMD关联最大。
4.MTM的矫治特点是A、移动牙齿的数量及范围小B、设计简单,需要患者积极配合C、应用轻力及间断力D、改正不良习惯,需及时保持及调牙合E、以上皆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MTM的矫治特点包括有移动牙齿的数量及范围小;设计简单,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应用轻力及间断力;改正不良习惯,需及时保持及调牙合。
5.在牙面最早定居的细菌主要是A、变形链球菌B、韦荣菌C、奈瑟菌D、血链球菌E、米勒链球菌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链球菌是在牙面最早定居的细菌。
6.如果恒牙牙齿萌出顺序正常,我们可以预测到A、上颌第二前磨牙早于上颌第一前磨牙萌出B、上颌第二前磨牙早于上颌尖牙萌出C、上颌尖牙早于下颌尖牙萌出D、A和CE、B和C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萌出序号牙齿名称萌出时间(平均岁)出牙时间范围(岁)1下第一磨牙、上第一磨牙6.5-7岁2下中切牙6.5岁中切牙为6-8岁3下侧切牙、上中切牙7.5岁侧切牙为6.5-8岁4上侧切牙9岁5下尖牙10.5岁尖牙为8.5-12.5岁6下第一尖牙、上第一双尖牙、上尖牙11第一双尖牙为8-12岁7下第二双尖牙、上第二双尖牙下第二磨牙12岁第二双尖牙为8.5-13岁8上第二磨牙13岁第二磨牙为10-14岁9第三磨牙(智齿)17-25岁7.牙体缺损修复后短期内出现自发痛最常见的原因是A、牙髓充血发展为牙髓炎B、根管侧壁穿孔引起的急性根尖周炎C、创伤牙合造成的急性牙周炎D、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E、邻牙发生牙髓炎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牙髓充血发展为牙髓炎是牙体缺损修复后短期内出现自发痛最常见的原因。
数字化牙合垫技术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疼痛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牙合垫技术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疼痛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按照1:1原则对苏州市中医医院60例TM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n=30例,数字化牙合垫技术)与对照组(n=30例,局部热敷),比较两组咬肌(RMS)情况、下颌功能(MFIQ)、颞颌关节疼痛程度(VAS)、最大张口度(MMO)、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静息时RMS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收缩时RMS比对照组高(P<0.05)。
观察组MFIQ、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MMO比对照组高(P<0.05)。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数字化牙合垫技术可减轻TMD疼痛感,改善下颌功能,调节咬肌,疗效明显。
【关键词】:数字化牙合垫技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Digital dental pad technique applied for pain analysis of TMMDLi Junjie, Zhu Su QunS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zhou, Jiangsu 215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ain effect of digitalocclusal pad technology i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TMD). Methods: Study time: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60 TMD patients in Su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pided according to the 1:1 principle, and the observationgroup (n=30 cases, digital dental pad technology) and the controlgroup (n=30 cases, local hot compress) were randomly pided. The conditions of masseter muscle (RMS), mandibular function (MFIQ), paindegree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VAS), maximum mouth opening (MMO) 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resting RM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R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MFIQ and VAS score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MMO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group (P < 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igital occlusal pad technology can relieve TMD pain, improve mandibular function and adjust masseter muscle, with obvious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 digital dental pad technology; temporomandibularjoint disorder; pain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归属口腔科,以青年、中年发病人数较多,且女性发病率较男性更高。
口腔修复学考点试题—— 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颌位记录是指用牙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包括垂直和水平关系记录两部分区分下列几个位置:正中关系位;正中牙合位;前伸牙合位和侧方牙合位(一)确定垂直距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成正中牙合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下1/3的距离。
颌间距离:牙列缺失后,上下无牙颌形成的间隙即上下牙槽嵴之间的距离牙合托组成:基托和牙合堤1.方法(1)利用下颌息止颌位测定:咬合位垂直距离=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2)面部比例测定法:眼外眦到口裂的距离约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3)面部外形观察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恢复过大,面下1/3增大;恢复过小,面下1/3减小(二)水平颌位关系记录1.直接咬合法:(1)卷舌后舔法(2)吞咽咬牙合法(3)后牙咬牙合法 2.哥特式弓描记法 3.肌监测仪法(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具体步骤1.上颌牙牙合托的制作(1)基托的制作两层蜡片烤软粘在一起,使之与模型密合(2)牙合堤的制作 将蜡片烤软卷成8-10MM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粘于基托上,引入口内趁蜡堤还软以牙合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牙合平面,注意前部在下唇下缘以下漏出约2mm,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观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托的唇侧要衬托出上唇的丰满度,牙合堤后缘相当于第二磨牙的远中修成斜坡状.2.下颌牙合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的记录(1)测定垂直距离(2)制作下颌牙合堤(3)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4).在牙合堤唇面画标志线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作为两个上颌中切牙临界的标志线口角线,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牙合堤上的位置,是牙尖远中面的标志线唇高线,唇低线.又称笑线,是在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在牙合堤上所画出的弧线,微笑时,大约露出上颌中切牙高度的2/3,线路下颌中切牙高度的1/2验证颌位关系 1扪测颞肌法2扪测髁突动度法3.面型观测法 (四)上颌架颌架:是一种固定上下颌托和模型的仪器1.颌架的分类根据颌架模拟下颌运动的程度分为:简单颌架;平均值颌架;半可调颌架;全可调颌架2.HANAUH2型颌架3.面弓4.上颌架的操作步骤(1)调节好颌架(2)将牙合叉插入颌堤内(3)松开固定髁突的螺钉(4)将定牙合叉固定在弓体上的上牙合托自口中取出(5)拆去面弓取下弓体5.确定前伸髁导斜度6.确定侧方髁导斜度7.确定切导斜度(五)排牙1.选择人工牙(1)质地:塑料牙和瓷牙(2)形态,色泽,大小后牙牙合面形态:解剖式牙:牙颌面形态与初萌的天然牙相似,牙尖斜度为33度或20度,一般上下颌弓位置关系正常,牙槽嵴情况良好者(高而宽),可选用,以发挥其美观,尖窝锁结关系好,咀嚼效率高的特点非解剖式牙:主要为无尖牙.牙槽嵴低平者,年龄较大而且正中关系不恒定者多选用半解剖式牙或无尖牙,以减少后牙侧方牙合力,有利于义齿的稳定和平衡2.排牙原则(1)牙弓与颌弓一致(2)人工牙的盖嵴部应尽可能紧贴牙槽嵴 使咀嚼压力直接传导于牙槽嵴顶,以保持义齿的良好单侧平衡,上前牙应排在牙槽嵴顶的唇侧,上后牙稍偏向牙槽嵴顶的颊侧,舌尖位于牙槽嵴顶,下后牙略偏舌侧,颊尖位于牙槽嵴顶,既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又利于维持唇颊侧的丰满度(3)牙合平面应与牙槽嵴接近平行,并且平分颌间距离 避免义齿前后推移,或左右倾斜,以利于义齿获得良好的稳定性(4)根据上下颌骨关系,前牙排成浅覆盖和浅覆颌关系 前牙浅覆颌为上前牙盖过下前牙牙冠1mm,浅覆盖为上颌前牙的切缘距离下颌前牙唇面水平距离的间隙1mm,以减小咬合时的侧向力,利于义齿稳定 (5)形成正常的颌曲线,达到平衡牙合的要求全口义齿人工牙列在正中牙合时,上下牙列应有一牙与对颌两牙相对的接触关系,牙列牙合面尖窝相对,达到广泛密切的接触,前伸牙合及侧向牙合要达到三点或多点接触的平衡牙合,以避免义齿在行使功能时发生翘动而脱位3.排牙的具体方法:(1)上前牙的排列前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上前牙的排列要在患者口内调整合适,经患者同意2)对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患者,要适当加大覆盖,留讲说话咀嚼空间3)对下颌前突上颌后缩的患者,要尽可能排成正常牙合或对刃牙合 4)切导以15度为宜5)下前牙排列可在上前牙排后进行,也可在排上前牙及所有后牙后进行(2)上后牙的排列后牙排列的注意事项:1)后牙的功能尖为第一前磨牙的颊尖,上第二前磨牙的舌尖,以及上颌磨牙的近中舌尖,功能尖需要排在牙槽嵴顶连线上,并与颌的颌面窝有良好的尖窝接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