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日语二外学习动机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88.50 KB
- 文档页数:2
Total.412February 2018(A)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412期2018年2月(上)摘要学习动机可以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动机研究也是外语教学中的热门,而我国日语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为数甚少。
本文以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对研究对象,对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和动机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日语专业大学生具有7种类型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类型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Japanese Language Majors in Universities //Zhu Min,Gu Jianqiang Abstract Learning motivation refers to stimulating and main-taining students'learning behaviors.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learning motiv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and motiva-tion research is also a hot topic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owever,there are only a few related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Japanese language research.In this paper,researching on the Japanese maj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and types of motivation would b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even types of learning motivation.Key words learning motivation;types of motivation;empirical studies1引言动机是决定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为学习第二语言提供了动力。
关于怀化学院英语专业师范方向学习日语的需求分析报告近 30 年来我国的日语教育发展迅速。
日语在我国是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语种,分专业日语和非专业日语(第二外语)两大部分。
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强劲的影响下,各高校纷纷开设二外日语课,致使出现了日语热现象。
学习日语是为了就业,强烈而且现实的动机冲击着传统的强调听、说、读、写平衡发展的二外日语教育。
因此,二外日语教育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日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需求分析在第二外语习得研究及外语教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大学日语我国大学日语学习者中,除中学、高中阶段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学生外,大部分为升入大学或研究生后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日语可以说是他们除中文和英语之外的第三门语言。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学习日语?本文将以怀化学院英语专业师范方向学习二外日语的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调查及分析(一)调查情况调查于2011年11月在怀化学院进行。
以英语专业09级师范方向学习二外日语的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为100%。
问卷参照清华大学王婉莹教授所制定的《大学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定量研究量表》,并结实际情况而制定。
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见附件2)。
第一部分“学习二外日语动机”由25个问题构成,第二部分“希望学习的其他语言”,由9个不同语种选项组成。
并设置了性别、年龄等信息项,其中男生3人,女生29人,年龄均在19-22岁之间。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就业是学习日语的主要目的92%的学生出于就业考虑选择了日语他们认为,学习日语可以提升信心,在找工作时具有竞争力;甚至还有 58%的学生想找到一份以日语为主要技术的工作相比之下,为了参加等级考试(38%)、去日本留学(19%)、考研(15%)而学习日语的学生较少这说明,学生学习日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就业这和王婉莹教授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二外日语学习者的调查结果存在明显不同。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引言: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调查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一、调查方法:1.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共计参与调查的学生为100人。
2.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原因、学习日语的目标、对日语学习的看法等方面。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学生可在选项中勾选符合自己情况的内容,并可补充写出自己具体的答案。
二、调查结果分析:1.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兴趣爱好(60%),其次是日语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帮助(30%),还有一些学生选择日语专业是因为所需分数相对较低或其他原因(10%)。
2.学生学习日语的目标学生学习日语的目标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提升自身能力(50%)、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30%)、留学(10%)和考证(10%)。
3.对日语学习的看法关于日语学习的看法,学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些学生表示对日语学习比较有信心,认为坚持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有些学生表示对日语学习比较厌倦,觉得学习进度较慢,效果不明显;还有些学生表示对日语学习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分析原因与对策:1.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原因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兴趣爱好,这说明学生对日语有一定的兴趣,并欲通过专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日语水平。
而选择日语专业能给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帮助是这个专业的一大优势,这也是吸引学生选择日语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那些选择日语专业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应注意提醒他们,专业学习的重点在于兴趣和动力的坚持,分数只是一个参考指标。
2.学生学习日语的目标学生学习日语的目标主要是提升自身能力和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
对于这两类学生,学校可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及与日语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独立学院日语专业是一门备受青年学生关注的专业,也是一个以培养具备日语表达与沟通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科。
在这个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特定的知识与技巧,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一项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深对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调查方法为了了解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问卷中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动机的来源、学习动机的强度、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等问题。
问卷发放后,我们共收集到了200份有效问卷,覆盖了一二年级学生的大部分。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学生的基本情况从问卷中我们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分别占到了52%和48%。
大部分学生来自不同省市,而且家庭背景与经济情况也各不相同。
这说明了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生的群体非常多样化,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2. 学习动机的来源在学习动机的来源方面,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个人兴趣和对日语文化的喜爱。
有67%的学生认为是对日本文化的喜爱,有27%的学生认为是出于对日本动漫、游戏等日语媒介的喜好,另外还有6%的学生认为是出于与日本人交流的需求。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日语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
在学习动机的强度方面,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动机,有高达87%的学生表示学习日语是他们的重要目标,而且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这门语言。
在学习动机的持久性方面,有多达78%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学习日语有长期的兴趣和坚持,并且希望能长期地学习并使用这门语言。
在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方面,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受到日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同学的协作学习、优秀学长学姐的榜样影响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高校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培养摘要: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方面因素影响,日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機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并对学生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目标与动力等内部驱动要素,还要进行适时的鼓励、表扬、竞赛等形式的外部诱因刺激,满足学生的成绩期待。
关键词:日语专业;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培养策略外语学习的效果受学习主体的语言潜能、智力水平、学习动机、性格类型、认知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既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也有消极的抑制因子。
其中,由内部动因及外部诱因结合而成的学习动机,是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源与主动性要素。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日语专业是进入大学前未曾接触过的全新专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伊始引导学生确立健康积极的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对于学习动机类型存在多种分类,较为代表的为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Gardner)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无动机(Deci,Rya)等。
20世纪90年代起,关于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增多。
黄成湘、梁筱桐(2022)对于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了梳理与综述,认为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了近三十年后在研究内容、对象、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需要不断丰富与提升,比如“缺乏对教学建议进行验证的研究”[1]。
本文将对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概述,并积极探索培养与激发良好学习动机的可行性建议,阐述其动机研究实际意义。
一、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终身教育的拓展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高校学生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
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学习动机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多变性。
笔者对烟台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在四个年级152人当中,自我发展与就业需求的工具型动机占主导(含服务社会的责任型动机),为78%,喜欢日本文化而希望熟悉甚至将来融入日本社会的融入型动机占23%。
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作者:罗琪罗若男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0期内容摘要:目前,很多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者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但是,通过观察发现,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本文旨在对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此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情况。
结果显示,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普遍偏弱。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强化学习动机的建议,例如:教师应当改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应当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身主动性。
关键词:二外日语学习动机英语专业1.研究背景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竞争化的时代,单一的语种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而言,除了要求学好自身英语专业以外,还要求熟练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其中很多同学选择了日语。
但经过本组成员对一些高校的英语专业二外日语学习者进行访谈后发现,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
部分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差,忽视或轻视二外日语的学习;不少学生日语成绩很不理想,甚至不能进行基本的日语日常交流。
本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由此可见,这些问题都与学习动机不明确以及强度不够有关。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相关研究。
高越(2015)的研究表明,动机调控策略不但对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能力产生间接影响。
郭已晓(2014)研究发现,二外日语学习动机和学生的成绩、学生的背景和教师的授课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个人发展、出国留学、内在兴趣和社会责任等动机与学生的二外日语成绩之间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
苗迎春(2011)研究发现,课外偶尔投入时间学习日语,实为被迫无奈,经常不能按时上课,作业拖欠颇多,日语方面自主学习意识几乎没有,因此动机强度为最弱。
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二外日语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兴趣及其动机强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而缺少对学生学习日语的知识价值观、成就归因和学习能力感等动机的研究调查。
浅谈英专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作者:万杨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9期摘要:本文主要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其日语二外学习动机的类型。
首先探讨了研究目的和关于二语习得的先行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对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二外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研究。
再次,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课堂教学、社会文化、出国发展、就业竞争、内在兴趣、自我提高和信息媒介这七种动机类型。
其结果表明从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看,教学氛围和发展机会对动机强度影响较大的结论。
关键词:第二外语;日语学习;学习动机;动机类型一、研究目的近年来,国内各高校为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为社会培养输出复合型人才,除了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和英语专业课程以外,还增开了第二外语课程。
其中,比较常见的二外课程有日语、法语和德语等。
随着中日关系的推进、文化交流的加强、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天然的地理优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学习日语,因而对于日语教学的需求增大,日语作为高校开设的第二外语课程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众多日语学习者中,不管是将日语作为二外还是兴趣学习,都会出现对日语学习难以坚持下去,日语水平也因此长期停留在初级阶段等一些问题。
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不对和所需要的指导不同。
因此,如何让日语学习者有持久的学习欲望和动机成为日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英语专业并选修日语作为二外学习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对日语二外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进行问卷统计调查研究,找出二外学习者共有的动机类型,同时提出改善教材、教学方法、语言环境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期望研究对今后高校二外日语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修订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先行研究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是外语学习心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语学习者动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随后历经了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
浅谈对日语二外教学的探究从毕业参加教学工作开始,我就一直兼顾日语二外的教学工作,至今已3年了。
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工作发现:教过的学生层次不一,学生的日语基础不同,有从未接触过日语的初学者,有学习过一段时间日语,有一定基础的入门者。
由于这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五花八门,但是有两个问题,总是会遇到,给我、学生、教学都带来一定的困扰。
对此,咨询过本校同样从事二外日语教学工作的同事,也咨询过在其他学校同样从事二外日语教学工作的大学同学,他们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并且被困扰。
可见,这几个问题在二外日语的教学工作中有着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解决这两个问题对于改善和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两个问题是:1.为什么要学习二外日语?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角色?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和调查简单地谈一下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要开设第二外语课程呢?首先,众多的外语教育专家都指出,外语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主要目标。
即专业外语+另一门外语,也就是说,采用第一外语+第二外语的设置模式。
开设第二外语是培养新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必要课程设置,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其次,中国是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可以说,日语是除了英语和中国人关系最密切的外语之一。
同时,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日语属于粘着语,英语属于屈折语,汉语属于独立语,是3种具有不同特点属于不同体系的语言。
在英语专业开设二外日语,有利于学生在比较这几种不同体系的语言的不同中加深记忆,加强学习,促进对外语的掌握。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呢?二外日语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三年级(或二年级)以上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读、写、听、说、译的水平。
由于二外课程不可能等同于专业课,其受重视的程度普遍不高。
学校设置的学期课时一般都只是专业课课时的一半;学生在专业学习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也难以在二外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旨在调查和分析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对学生进
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兴趣
很多学生对日本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包括音乐、电影、动漫、美食等方面。
学习日
语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些文化的魅力,因此他们对学习日语有着强烈的动机和兴趣。
二、出国留学
一部分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日语,以后能够有机会出国留学或者进入国外公司工作。
学习一门外语可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增加职业机会,因此这种学习动机也比较强烈。
三、日语考试
另一些学生则是为了参加各类日语考试而学习日语,这些考试包括JLPT、J-TEST等。
这些考试不仅可以证明他们的日语水平,也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学业要求
还有一些学生则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或者专业需要学习日语,这种学习动机相对较弱。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以上四种学习动机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许多
学生会以多个动机为驱动力,例如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通常也会参加JLPT考试,以证明自己的日语水平。
此外,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也存在差异。
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兴趣为
主导,而二年级的学生则更关注出国留学和职业发展。
总之,在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多样。
针对不同的学习动机,教师
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有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与分析引言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以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回收87份,有效回收率为87%。
问卷调查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就业和未来规划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1.个人基本信息回收问卷中,男生35人,女生52人,男女比例为1:1.49,其中一年级学生47人,二年级学生40人。
学生年龄分布在18岁-23岁之间,其中以20岁-22岁居多。
2.学习情况绝大多数学生(86%)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日语学习,学习时间集中在1-3年之间。
200元以下的学费占较大比例,且相对较便宜的学习材料和教辅书籍是学生采用的首选。
3.学习动机学生学习日语的主要动机集中在就业方面,其中52%的学生认为能学好日语可以为未来就业增加优势。
其次是个人兴趣爱好(30%)和交流与旅游(18%)。
几乎所有学生(97%)都认为日语学习重要,但学习目的和动力存在差异。
一年级学生更注重日语在未来就业方面的应用,而二年级学生更注重通过日语学习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
4.就业和未来规划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表示未来计划考取N2以上级别的日语证书,50%的学生表示希望在国内相关公司工作,29%的学生表示有意在未来通过日本留学或就业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三、分析与建议1.学生学习动机单一。
虽然学生大多数都认为日语学习重要,但就学习动机而言,绝大多数学生主要是为了在未来就业中更具竞争力,而个人兴趣和交流经验并不是学生选择学习日语的首要原因。
这表明了学生的动机相对单一,对日语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理解不深,缺乏自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
2.学生学习方式缺乏灵活性。
学生普遍采用相对成本低廉的学习方式,但学习材料和方法比较单一,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
学生应该注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如通过网络课程、文化讲座、实地考察和语言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能力和了解日本文化。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在学历社会等背景下,中国的日语学习者逐年增加,学生们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学习日语,学习的特点也呈现多样化。
与此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动机研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生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
2021 年,中国八省首次实行新高考,与老高考以院校为填报单位的方式不同,新高考省份或者实施院校专业组的填报方式,或者实施“专业+院校”的填报方式。
下面对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进行说明,参考表 1。
其中,以“专业+院校”为单位填报可分为三种组合模式,参考表 2。
表2 “专业+学校”志愿组合形式表 2 可以看出,如果目标是 A 大学,可以像“组合一”那样填报;如果目标是专业 1,可按照“组合二”选择不同的大学同一个专业;如两者都没明确目标,就可以按照“组合三”穿插填报。
以上三种组合形式,共同组成 112 个志愿(普通类本科批)。
组合一和组合二可分别体现学生强烈的“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组合三未能体现明显志愿目标,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内。
首先,某省教育招生考试(2021)指出,“专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可以使考生选择自己心仪并擅长的学校和专业,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增加学习动力和信心,同时也能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最终有利于国家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
其次,志愿录取后,学习者在不同的契机下从同一起点开始学习日语。
但笔者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效果大相径庭。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动机研究是日语学习的重要课题,有必要在 2021 年新高考背景下,综合考察“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两种志愿填报倾向的学生日语学习动机,观察其整体的特点和倾向。
另一方面,需要以学习者为个体,从质的角度考察其日语学习动机。
二、先行研究鹿毛(2013)[1]将心理学中的动机定义为行为发生、维持、定向的整个过程。
黄(2021)[2]认为动机是“日语学习的原因、是为实现目标所作出的努力”。
(下转第27页)摘要:目前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多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但大多高校开设的日语二外,具有学习课时少、对学习效果没有明确考核标准等特点。
因此,日语二外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与日语专业学生有所不同。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大三英语专业学生在日语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日语二外难点原因随着国际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多方面要求,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大多要学习第二外语。
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渊源,很多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
但二外学习课时较少,学校对二外学习效果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等,大部分学生对日语二外的学习动机并不明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日语二外,教师需要针对学生二外学习的难点,更有效地教学。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总结日语二外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1.日语二外学习的难点1.1作文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本次调查对象为英语专业大三的3个教学班学生,共86人,日语学习时长为3个学期,所用教材为《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旧版)。
本次作文题目为《我的一天》或《我的梦想》,学生可任选其一。
从学生作文中,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错误类型及人数如下所示(学生如在同一文章中多次犯同类型错误,人数不重复计算)。
错误类型1:出现汉语简化字摇摇摇摇错误人数:38人错误类型2:助词省略或误用摇摇摇摇错误人数:36人错误类型3:用言活用错误摇摇摇摇错误人数:21人错误类型4:语序错误(按汉语语序组句)摇摇摇摇错误人数:13人除以上列举的错误之外,个别学生还出现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混用、敬体和简体混用、固定搭配错误等问题。
由于不具有普遍性,此处不再赘述。
1.2错误类型的具体案例分析1.2.1日语中出现汉语简化字犯错人数接近一半。
汉日语言中均有汉字,这一直以来都是汉语母语者的学习优势之一。
初探如何将日本文化引入二外日语教学摘要:中日交流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而是中日间文化的交流。
因此,二外日语教学也不能仅仅以教授语言为目的,利用有限的课时融入日本文化的教学内容更有助于达到二外日语教学的目标。
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将日本文化有效地融入二外日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日本文化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68-011 研究的目的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合作的领域变得更广,层次也变得更高。
但是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对方的文化,常常会发生一些误会和摩擦。
对此,2011年第十届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上,大会组委会和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修刚提出了外语教育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和共同生存的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曹大峰教授也在论文中表明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的日语教育不仅需要重视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相互理解,而且应该重视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日语人才”。
传统的日语教学注重对词汇及语法结构的讲解,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高级文化层面上的交流要求。
而且二外日语教学所面向的对象是非日语专业的学生,从课程设置上,二外日语不可能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也不可能把科目划分得很细。
这是二外日语教学面临的现实,二外日语教师必须在摆正教学心态的同时,利用有限的时间抓住学生有限的精力,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也就是说,在学生可承受的课时内,完成将日本文化引入二外日语教学的方法才是值得探讨的,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2 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二外日语课程设置的科目大多是“基础日语”类、“it日语”类或“商务日语”类,总课时一般不会超过200课时。
而设置二外日语的专业多为理工类,能达到学术交流或是成为就职语言工具是这类学生学习的目标。
而根据研究和以往参与日企的面试经验来看,达到学术交流或就职水平至少需要日语n2以上水平。
CAREER HORIZON
调查与研究
・180・
职业时空
2010年3月
收稿日期:2010-01-28
作者简介:苗迎春(1981-),女,黄淮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二外日语教学法、日本文化。
摘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我国近年来研究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
文献多为英语学习动机,而大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存在着与英语学习动机不同的特点。文章对大
学生日语二外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日语学习;第二外语;学习动机
一、研究意义
作为二外日语教师,笔者深为学生日语学习的
热情逐年递减而忧虑。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开设一年
半二外课程,事实是前半年因为刚刚接触新语言,兴
趣很高,学习也很认真。但这种情形最多不超过一
个学期,随着难度加深,任务加重,第二学期开始
就出现厌学现象,敷衍了事,应付考试和老师的检
查。第三个学期除了考研需要者其他人干脆逃课。总
之,二外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令人担忧。
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的激发是解决二外教学矛
盾的切入点、突破口。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互动
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进
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调查大学生二外学
习动机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培养其学习动机的策略,
不仅有助于本校二外教学的改进,而且还可以给面
临相同困扰的其他高校的二外教学提供参考,具有
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是黄淮学院
英语专业2006级本科三年级学生,共83人,年龄在
18-22岁之间,在进入大学以前均无日语学习经历。
问卷采用的是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2003)等
对中国大学本科生进行的动机类型调查问卷,并做
了适当修改。共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
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第二
部分是调查问题,问卷包括26个问题。本次调查共
发出83张问卷,收回83张,其中有效卷83份,有
效率100%。
三、数据分析
1.信度和效度
使用SPSS10.0 for Windows软件对本测试的26
个问题进行内部信度及效度分析,得到信度系数为
0.7093,效度为0.803。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
效度,保证了本研究施测工具的有效性。
2.因子分析
运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
行了因子分析,目的是探索大学生二外学习动机有
哪些类型。
第一步,通过KMO(Kaiser-Meyer-Olkin)
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球型检验结果显著。
第二步,确定因子个数。采用正交旋转方法自
然归类得出9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积解释总
变差的68.720%;采用斜交旋转(DierctObhmni)方
法自然归类得出9个因子,并且因子特征值和方差
百分比,累计百分比与正交旋转的结果完全相同。
第1个因子的特征值为2.831,解释原有26
个变量总方差的10.888%,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10.888%;第2个因子的特征值为2.518,解释
原有26个变量总方差为9.684%,累计方差贡献
率为20.572%。其余数据含义类似,提取7个因
子比较适宜。
第三步,解释因子含义。为了使因子的含义更
清楚,更便于解释,我们采用正交旋转的方法,目
的是使一个变量只在尽可能少的因子上有比较高的
载荷。
问题21,14,20,19,对第一因子的贡献较大,
属于因子1;问题17,11,18,对第二因子的贡献
较大,属于因子2;问题6,25,24,对第三因子的
贡献较大,属于因子3;问题8,9,5,对第四因子
的贡献较大,属于因子4;问题2,15,16,对第五
因子的贡献较大,属于因子5;问题7,1,26,对
第六个因子的贡献较大,属于因子6;问题12,13,
对第七个因子的贡献较大,属于因子7;问题10,对
第八个因子的贡献较大,属于因子8。
第四步,因子命名。因子1是对文化的喜爱,
大学生日语二外学习动机初探
苗迎春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CAREER HORIZON
调查与研究
・181・
第6卷・第3期
职业时空
包括歌曲、电影和文学、科技的爱好,表达了对目的语言感兴趣的原因。按照高一虹(2003)等的观点,这种兴趣是内在的,它具有明显的“内在动机”特征,这与Gardner(1975)和Lmabert(1975)经典模式中的“融合型动机”相近,但未必要融入目的语的文化,可能是单纯的欣赏、喜爱。因而,把因子1命名为“文化兴趣动机”。因子4包括与特定目的语和一般语言有关的两个项目,可命名为语言兴趣动机,属于内在兴趣对学习的影响,因此也可归为“内部动机”。因子2包括三个题项,“日语是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日语是人生路上的敲门砖”、“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总体来说,它们都与提高个人竞争力和社会地位有关,与个人未来发展前途有关,是直接、实用意义上的“工具型”动机,可称为“个人发展动机”。因子3的二项“为了让日本更好地了解中国”、“出国寻找更好的机会”可命名为出国动机,既包括“工具型”出国动机也包括“文化型”出国动机;因子5既有外部要求也有个人发展需要,但都不是出自内心对目的语的热爱,因此仍可称为外部动机,属于工具型动机范畴。因子6的二项“能获得成就感”、“受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表示内心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可命名为成就动机。因子7的二项“为了移民外国”、“为了出国体验日本文化”可合并为移民动机。因子8虽然只有一项“更好地为中国的富强尽力”,但因子负荷很高,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心,可命名为社会责任动机。另外,问卷的第5题(取决于日语课的质量)在因子4中有0.652的负荷;问卷的第6题(日语教材)在因子3中有0.773的负荷;问卷的第1题(对日语一见钟情)在因子6中有0.771的负荷,因难以归类,故舍弃,表中没有列出。四、问卷结果分析1.大学生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主要由内部兴趣(文化兴趣和语言兴趣)、个人发展、出国动机、成就动机、外部要求和社会责任等8个因素构成。大学生的二外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相比,既有相互交叉,又有所区别。高一虹(2003)等在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主要有7种动机类型,它们分别是: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出国动机、学习情景和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与此相比,二外学习动机类型有某些因子上的差异,命名不太相同,而且多了成就动机。虽然二外学习动机中内部兴趣动机、出国动机、个人发展动机等与英语动机类型相同,但各个因子内部结构还是有一定差别。例如,在出国动机中,移民倾向比较强,但由于是二外,去日本留学找工作
机会和体验文化的愿望似乎并不那么强烈。
2.二外学习没有“证书型”动机。这与华惠芳
(1998)、石永珍(1999)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不同。
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毕业时,社会和学校对学生没有
日语二外过级考证的要求。
3.在二外日语学习动机中,内在兴趣动机占
很大比例。这说明学生对于日本文化还是比较渴
望了解的,也就是说,学习二外日语的动机有内化
的可能。如果日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把
握这一点,准确而及时地在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
将会对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
用。另外,对于二外教学还没有特别的评价机制和
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在学
习内容上,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凭感觉走的现象。课
堂上大多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课堂教学没
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的提
高影响不大。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大学生二外学习动机的
内部结构。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学习
日语语言、日语文化和日文歌曲和电影是喜爱的,这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是一种内在的兴趣,属于
内部动机,同时也具有文化性质。出国动机、个人
发展动机和外部要求动机都具有工具型的特点,它
们都属于表层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二外
动机类型兼有工具型、融入型、文化型的性质,同
时也具有表层和深层的性质。但主要还是工具型动
机和表层动机。
本研究只针对黄淮学院英语专业的部分学生进
行了调查,学生采样数也较少,因此调查结果有一
定的局限性,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增加采样。此外,研
究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男女生差别、城乡背景差别
等情况,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探讨
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一虹,赵媛,程英,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
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29-38.
[2] 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
1998,(3):44-47.
[3] 彭晶,王婉莹.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及
学习效果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1).
[4] 郭俊海,大北葉子.シンガポール華人大学生の日本語
学習の動機づけについて[J].日本語教育,2001,110
号.
[5]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