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01.4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交通运输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晓萍 陈秀华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100083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交通运输业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尚未改变,许多长期积累

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未来几年,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宏观调控政策、完善行业投资机制、培育交通运输市场等,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现状,对策

1 问题远未解决

纵观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仍然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仍未改变,特别是铁路运输不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现象还十分突出。目前,我国铁路无论是路网规模,还是线路质量、运输设备及管理水平,都远远

落后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适合于铁路运输的大国。但目前我国铁路的负荷如运输密度、设备利用率等则远远超过这些国家。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运输需求增长很快,对铁路运输的压力很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对铁路建设投入过低、欠帐过多,因此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铁路运输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2)交通运输工具的增长与运输线路的增长不协调,突出表现是汽车的增长与道路的增长不协调,造成车辆行驶速度低,车辆运用效率下降,道路堵车现象严重。同时,车辆增长的结构调整缓慢,运输企业的运营车及私人用车比例太低,而单位用车比例太高,既浪费资源、增加道路的压力,又不能加速推动交通建设的发展。

(3)城市交通发展严重落后。表现为城市道路增长慢、城市交通管理的技术设备落后,无论是城市路网的发展还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改善,均不适应城市交通量的增长。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城市道路堵车现象十分严重,城市行车难日益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普遍问题。作为路网结点的城市交通,起着连接和集散的核心作用,城市交通不畅通,严重影响全国交通运输网的运输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4)作为运输骨干的铁路运输改革进展缓慢。铁路政企不分、经营管理体制僵化落后、铁路运输市场发育不全等现象已成为铁路继续发展的障碍。

长期的供不应求使得铁路运营处于供方市场,因此铁路在技术管理方面不求进取。同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方式、运输操作方式几十年一贯制,既繁琐又落后,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难以提高。过于集中政企不分的经营体制和垄断的地位减弱了企业发展的动力。国家对铁路运价订得过低、管得太死,使铁路自身缺少发展的后劲,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疑削弱了铁路的发展能力。因此,不加快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铁路将陷入既不能正常运行和发展,又不能倒闭的两难境地。

(5)我国运输业对市场经济机制适应性弱。运输需求增长快一点,则运输能力不够;运输需求增长慢一点,则运输的经营效益就明显下滑。运输业对运输需求变化适应的范围很窄,说明我国运输业整体素质很低,企业经营不善。这种现象一方面同我国运输业整体落后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运输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机制。因此,我国运输业不但在建设上要加速发展,在体制改革、经营机制改革方面也应加快速度。

2 需求潜力巨大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国家、社会经济的公用服务设施,尤其是现代经济中地区分工、国际分工的趋势愈加明显,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历史经验表明,生产水平发展越快、现代化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其次,由于交通运输对于空间、地域与时间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其基础设施在空间上不能调剂、不能如其他短缺资源那样从国外进口,在时间上不能储存、不能挪用,因此要求交通建设必须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在时间上、地域上密切配合

8

#物流论坛#

Logistics and Materia l H an dling

1999Vol.4No.1

并适当留有余地才能发挥效用、满足需求。第三,交通建设投资大、工期长、配套慢,运输能力的短缺非临时突击所能弥补,必须超前建设。而且当前我国综合交通网络在总体上仍属滞后型,各种运输方式能力不足,仅能对经济发展的最低需求给予支撑,经济社会欲加速发展则时时能感到交通运输的严重制约。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业长期处于滞后状况,对想方设法满足需求考虑较多。事实上,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还有带动作用,在经济发展相对较缓的时期,投资于交通建设不仅可以带动钢铁、建筑材料、能源、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大量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同时,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还可以扩大市场,诱发潜在的运输量。

(1)21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国力位于世界前列,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城乡结构由农村人口占多数转变为城镇人口占多数;实现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全面推进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在提前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培育、建立和发展大市场、大流通,交通运输将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向优质高效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沿海、沿江、沿边、沿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将对交通运输在质量和数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向小康水平迈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客运需求将持续上升,对运输舒适性、快速性、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因此,从总体上看,未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是迫切和旺盛的,交通运输面临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2)从交通运输业的分运输方式看,经济发展对各种运输方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陆性大国,东西跨越5400公里,南北相距5200公里,各直辖市、省会城市之间的直线平均距离约1400公里。幅员辽阔的特征,决定了中长距离运输需求必将占有相当的份额。另外,我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之间呈十分明显的错位分布态势,资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以及北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生产力水平、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但却资源不足,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为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耗带,东北、中西部地区为能源、原材料供应带。在相当长时间内,中长距离的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北木南运、北油南运、西油东运的运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适宜于运输中长距离大宗货物的铁路仍将在我国的货物运输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目前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及服务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原适宜于铁路运输的货物也经由公路运输,这实际上是不经济的。公路具有方便、快捷、门到门的优势,特别在中短距离运输中优势更加显著,现代经济中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更可提高公路的运输效率。水运运价较低,更适宜于运输大宗散装货物,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在市场经济要求高效率的今天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因此,仅能吸引沿江、沿海的货物。航空运输的货运量现在还非常小,在整个货物运输体系中所占有的份额十分有限,但在鲜活食物、鲜花、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上有广阔前景。

(3)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促使客运需求总量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客运量的增长速度会高于货运,人均出行次数大幅度增加,旅行距离也将呈现延长趋势。客流构成中出行目的将发生明显变化,旅游、求职、私人经营活动等旅客比重进一步增加,旅客对旅行质量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铁路已采取了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改善重要车次的到发时间等一系列措施,加上运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应能够对中远程普通旅客,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保持一定吸引力。公路、民航以其速度快、舒适度高、服务质量相对较高的优势,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旅行条件的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旅客,从空间上看,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吸引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几乎可以完全适应各种运输距离的要求。因此,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争取扩大市场份额,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满足旅客对运输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

3发展对策措施

(1)坚定不移地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0的方针,坚持和完善公路建设的好政策、好机制、好经验。水运建设要借鉴公路建设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发挥这些方针、政策、机制的作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特别是港口建设项目的宏观调控,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

9

中国交通运输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物流技术与应用1999年第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