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乔小光
- 格式:ppt
- 大小:699.00 KB
- 文档页数:22
(二)逐题点评14.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10m B.20mC.30m D.40m答案:B解析:石头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位移公式可以知道B正确。
点评:是运动学,自由落体问题。
设置了这样一个农村山野中生活情景,考察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规律,以在井口释放石头,通过听回声来测井深,很容易解答。
15.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它主要由气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气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将箱盖顶起,如题15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A.对外做正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对外做正功,内能增大C.对外做负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负功,内能减小答案:A解析:密闭于气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对外做正功W<0,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说明Q=0,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内能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减小,温度降低。
所以只有A正确。
点评:考查气体性质、热力学第一定律。
设置了一个汽车后备箱的支撑装置的情景,考查的是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气体膨胀问题,考生需要知道什么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内能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气体膨胀对外是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含义,那么也就能轻松作答了。
16.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131和铯137。
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会释放β射线;铯137是铯133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30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131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B.铯137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C.与铯137相比,碘131衰变更慢D.与铯133和铯137含有相同的质子数答案:D解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α射线才是由氦核组成,A 错误;γ光子在所有电磁波中频率最高,能量最大,B错误;半衰期越小衰变越快,应该是碘131衰变更快,C错误;与铯133和铯137是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D正确。
2010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分析2010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分析苏武军湖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在众多的期盼中降下帷幕。
今年我省采用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南卷),试卷结构及分值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物理110分。
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物理8个,每题分值为6分。
第Ⅱ卷由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必考题物理4个,分值47分;。
选考题由二个选考模块构成,考生从其中任选做一个模块(不得跨模块选做),分值均为15分。
新高考更注重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反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凸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立足基础、突出主干,以能力立意、锐意创新,利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
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1.1试卷结构题型及得分情况:1.2考查内容及认知层次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满分110分)今年理科综合遵循了“在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组卷原则。
所有物理试题都在新高考大纲范围内,无超纲题,题型和题序都与2010年3月底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湖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相同。
教师和考生普遍感到本次高考似曾相识,新旧高考对接较为完美,实现了平稳过渡。
同时,也为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保驾领航。
今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客观题8道组成第二大题,8道小题中有多选也有单选,其中单选6道,多选2道,多选题均为2个选项正确;主观题5道。
物理总分为110分,其中客观题占43.6%,共48分。
主观题占56.4%,共62分。
14道题知识点分布广泛,占到考纲大知识点的80%。
按易、中、难度区分,试题偏难,比例约为3﹕4﹕3。
经分析,今年物理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试题所含的知识内容均在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范围之内,但个别题难度很大,如25题。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物理试卷总分120分其中客观占48分(单选4题,多选四题)。
主观题占72分(实验题18分,解答题54分)抽样调查100名学生。
得出平均分为49.3分,整卷难度系数为0.41分数段分布程线性分布,但高分人数不多与中间分数段分差较大,分数跨度也较大。
从试题上看题目回归经典,注重基础和能力得考察,能体现新课标探究的思想,试题难度依次增大。
考察内容中牛顿力学占43%,电磁学占46%,其他物理知识占11%完全符合新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我们预期。
同时实验占到总分的30%左右一如既往的重要。
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简单题做的不够好与预计的难度系数相差不少,比如第14题可以说是送分的题目但是还有很多学生拿不到分数。
而较难题与预计难度相差不大,甚至有个别题目超水平。
而难题差距很远,个别题目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从学生中调查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
1. 还是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起来,特别是物理简单题基本都出现在原子物理和光学部分,还有力学基础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回去一定要多看书。
2. 要求学生审题的时间还是要保障,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不仔细审题
3. 对于难题要求学生不能完全放弃,因为难题中总是可以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而得到一部分分数的
4. 在时间分配上要更加合理,不能到最后大型解答题完全没有时间去做。
一、选择题一反常态,单选题以电磁感应问题压轴,多选题以磁场问题压轴。
选择题:第13题:电磁感应问题。
一个线框(有电阻)在磁场中,磁场随着时间t 均匀变化,电功率为P。
固定磁场,让线框以一个恒定的角速度转动,电功率为2P。
请问一边的最大安培力。
(难度不大)第15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分析与功能关系实验题:考查光学实验中插针法,多用电表使用,电学实验题倾向通用技术电子技术题型。
【相似题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
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 1、P 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 ,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连接OP 3,图中MN 为分界线,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 、C 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 、CD 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 、D点。
①设AB 的长度为l 1,AO 的长度为l 2,CD 的长度为l 3,DO 的长度为l 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
②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 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 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①l 1和l 3,l 1l 3;②偏大解析①sin θ1=l 1BO ,sin θ2=l 3COn =sin θ1sin θ2=l 1BO l 3CO=l 1l 3,因此只需测量l 1和l 3即可。
②玻璃砖顺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在处理数据时,认为l 1是不变的,即入射角不变,而l 3减小,所以测量值n=l 1l 3将偏大。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解析【相似题2】如图所示是一个三极管放大效果的演示实验,将47kΩ电位器调至最下端,合上开关,灯泡不亮。
将电位器慢慢向上调,可看到发光二极管渐渐变亮,灯泡也同时渐渐变亮。
高考理综试题及分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项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A. 蛋白质B. 脂质C. 糖类D. 核酸答案:B2. 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A. 叶绿体基质B. 叶绿体类囊体膜C. 线粒体基质D. 线粒体内膜答案:B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哪个方程式是正确的?A. F=maB. F=ma^2C. F=m/aD. F=a/m答案:A4. 下列哪种物质在室温下是气态的?A. 铁C. 氧气D. 硫磺答案:C5.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A. 铁B. 铜C. 锌D. 铁答案:C6. 以下哪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A. 燃烧反应B. 氧化反应C. 还原反应D. 光合作用答案:A7. 以下哪个物理量是标量?A. 速度B. 加速度C. 力D. 功答案:D8. 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哪个方程式是正确的?B. V=IR^2C. V=I/RD. V=R/I答案:A9. 以下哪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A. 氦B. 氖C. 氩D. 氪答案:C10. 以下哪个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A. 淀粉遇碘变蓝B. 植物在光照下释放氧气C. 植物在黑暗中吸收二氧化碳D. 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1.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____。
答案:有丝分裂后期12.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的场所是____。
答案:叶绿体1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____。
答案:总量保持不变14. 原子核由____和____组成。
答案:质子、中子15.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其公式为Q=I^2Rt。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6. 简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意义在于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理综物理一、以下哪种现象不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A. 光的干涉现象B. 光的衍射现象C. 光电效应D. 光的偏振现象(答案)C(解析)光电效应是光子的粒子性表现,而干涉、衍射和偏振都是波动性的表现。
二、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的速度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平行B. 粒子的速度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垂直C. 粒子的速度大小可能会改变D. 粒子一定带正电(答案)B(解析)在匀强磁场中,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说明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因此粒子的速度方向必须与磁场方向垂直,且速度大小不变。
粒子的电性无法确定。
三、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B. 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但不能自发进行C.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推论D.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能量不能转化或转移(答案)A(解析)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但在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热量是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第一定律是独立的,不是推论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未否定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而是有其方向性。
四、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a,若力变为2F,则加速度将变为?A. a/2B. aC. 2aD. 4a(答案)C(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当力F变为2F时,加速度a将变为2a。
五、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数一定相等C.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D. 核外电子是静止不动的(答案)A(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但质子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核外电子是绕原子核运动的。
六、在电路中,若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外电路电阻为R,则电源输出功率最大的条件是?A. R=rB. R>rC. R<rD. 与R和r的具体值无关(答案)A(解析)当外电路电阻R等于电源内阻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试题总评】一、试卷结构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试卷各题考核的知识点及能力统计表题号分值考核的内容基本特点模块知识点能力考核重点14 6 必修1 牛顿第二定律理解能力常规15 6 选修1 力和物体运动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常规16 6 选修3-2 电磁感应及力物体的运动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景较熟悉但综合性较强17 6 选修3-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常规18 6 选修3-1 电场、电场的叠加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情景较熟悉但能力要求较高19 6 必修3-2 磁场部分物理史实的考查物理史实的记忆能力常规20 6 必修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及功能关系问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常规21 6 必修1 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分析理解能力较为新颖22 8 选修1 平抛运动、功能关系问题。
能量问题,图像处理的问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常规237 选修3-2 电学实验,电表的改装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常规24 14 选修3-1 圆周运动、电场。
动能定理物理情景处理能力和模型转化的能力常规25 18 选修1 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物理图像处理问题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常规33 15 选修3-334 15 选修3-4 弹簧振子模型考查基本模型、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实验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情境新颖35 15 选修3-5 (1)原子物理(2)动量守恒及能量关系问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情境较常规但综合性较强2.题型及分值结构试卷题型题量(个)分值(分)分值权重第I卷单选题 4 2444% 多选题 4 24第II卷力学实验题 1 856% 电学实验题 1 7计算题 2 32模块选做(3选1) 3 15从内容分值结构中可以看出:2013年的试卷对必修、选修3-1模块中内容的考查所占分值相对较多,而选修3-2模块中的内容考查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
2023新课标卷理综物理卷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新课标卷理综物理卷试题及答案(解析)每年的高考就是一场较量战,是我们与自己的较量,与高中三年的较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新课标卷理综物理卷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新课标卷理综物理卷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高考物理必背公式1振动和波公式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5.机械波、横波、纵波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2冲量与动量公式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冲量:I=Ft {I:冲量(N 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3.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5.弹性碰撞:Δp=0;ΔEk=0{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6.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7.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同成一整体}8.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v1′=(m1-m2)v1/(m1+m2) v2′=2m1v1/(m1+m2)9.由8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10.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同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3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4运动和力公式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5匀速圆周运动公式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试题结构非常稳定,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结合去年的高考题中注重数学运算在物理学中的地位,这次试题也注重数学在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由于多数学校一轮复习还没有结束,学生的得分情况并不是太好,这从试卷得分情况分析也可以看出,希望老师们今后要加快进度,同时也要注意学生能力培养。
从评卷情况看,Ⅱ卷四个题的得分情况抽取了1000余个样本,统计结果如下,第22题平均得分为6.13分,23题3.71分,24题3.50分,25题3.86分,26题4.15分,样本分析Ⅱ卷部分的难度系数为0.31。
试题质量及阅卷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如下:22题;本题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本题较易得分,尤其是电路的设计,而内阻和电动势的推导考验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较易失分。
有的原理清楚,但是电路图中把电阻箱画成了滑动变阻器,没有注意审题。
建议老师在复习电学实验知识时,不仅要求光把基础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学生能根据条件的变化和要求,进行创新实验设计。
23题;问题较多的是学生不看题目的要求只提供了一把米尺的情况下怎样测量角度无法完成。
导致后面问题无法解决。
要求教师在学生平时学习时,在仔细认真阅读试题的同时,还应注意知识的灵活应用及知识的迁移。
24题:对卫星脱离地球的条件没有和原子电离进行类比,无所适从。
建议老师们注意物理中许多类比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5题:没有注意车上表面光滑,放上去的砖静止不动。
大多数学生因此把把研究对象选成车和砖。
建议教学中要注意物理情景及过程的分析,要养成画出物理过程分析图的习惯,这样才能化难为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出错率就会降低。
26题: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二问和第三问,对两棒在水平轨道上的运动情况认识不清,另外即使分析出来了也不知道该利用什么规律来解决。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物理学科1.船上的人和水下的潜水员都能听见轮船的鸣笛声。
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A.波速和波长均不同B.频率和波速均不同C.波长和周期均不同D.周期和频率均不同【答案】A 【解析】【详解】声波的周期和频率由振源决定,故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的周期和频率均相同,但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波速不同,根据波速与波长关系v f λ=可知,波长也不同。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2.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会以恒定的速率竖直下落。
一质量为m 的雨滴在地面附近以速率v 下落高度h 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0 B.mghC.212mv mgh - D.212mv mgh +【答案】B 【解析】【详解】在地面附近雨滴做匀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f 0mgh W -=故雨滴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mgh 。
故选B 。
3.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10-5eV ,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346.6310J s -=⨯⋅h ,元电荷191.6010C e -=⨯)()A.103HzB.106HzC.109HzD.1012Hz【答案】C 【解析】【详解】铯原子利用的两能极的能量差量级对应的能量为55192410eV 10 1.610J 1.610Jε----==⨯⨯=⨯由光子能量的表达式εhν=可得,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249341.610Hz2.410Hz 6.6310h εν--⨯==≈⨯⨯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109Hz 。
故选C 。
4.2023年5月,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天舟六号,携带约5800kg 的物资进入距离地面约400km (小于地球同步卫星与地面的距离)的轨道,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后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那良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一、试题的总体情况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注重回归教材,试题结构非常稳定,试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结合去年的高考题中注重数学运算在物理学中的地位,这次试题也注重数学在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二、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不少学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用初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
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从选择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基本公式理解不清,运用不熟练,解题时乱套公式;今后要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2、实验题做得不理想实验题22是一道有关“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虽然前面都有检测过,但很多同学没有做出来。
还有23题是一道考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题,这是一道注重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题目,很多同学基本没有拿到分数。
今后我们的实验课教学要讲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讲清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争取把每个实验课堂过关,提高实验能力。
3、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较差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
例如计算题第24题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过程的分析;第25题子弹打小球的过程分析及整个系统的过程分析;最后一题就更不用说了。
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以它们的物理过程。
今后解运动学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运动学公式解题。
4、解题不够规范解答计算题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学生甚至连“解”字都没写。
我们今后教学中解题规范要常抓不懈,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三、今后的打算1、加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加强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指导。
2、复习电学实验知识时,不仅要求光把基础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学生能根据条件的变化和要求,进行创新实验设计。